2020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民航行業(ye) 帶來較大的影響,可能對全年的運輸生產(chan) 結果造成衝(chong) 擊,不排除全球50大機場發生結構性變化。
本文回顧未受到疫情影響的2019年全球50大機場的運營情況。
全球50大機場有哪些?
隨著2019年全球主要機場吞吐量陸續公布,2019年全球機場的吞吐量大致排名與(yu) 各自對應吞吐量量級已可初步確定。我們(men) 整理並做簡要回顧。
2019年進入全球前50大的機場,吞吐量門檻從(cong) 4283萬(wan) 提升至4434萬(wan) 。50大機場吞吐量合計達到30.682億(yi) 人次,同比增長2.17%。
我國機場吞吐量淨增量已連續五年超過8000萬(wan) 人次。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以8.9%的增速位列50大機場增速之首。深圳機場在50大機場中前進幅度最大。
2019年全球50機場中,伊斯坦布爾機場因搬遷,新機場投入時間因素下降幅度較大。重慶機場、東(dong) 京成田機場成為(wei) 新進入機場。羅馬機場、聖保羅機場機場退出50大機場行列。
全球排名前十的機場中,亞(ya) 特蘭(lan) 大與(yu) 北京首都仍是僅(jin) 有的兩(liang) 座吞吐量過億(yi) 級的機場。洛杉磯機場超越迪拜機場成為(wei) 全球第三大機場。迪拜機場受到跑道維修航班減量,吞吐量小幅下降,但穩居全球國際旅客吞吐量第一大機場。
排名第八的巴黎戴高樂(le) 機場僅(jin) 超過浦東(dong) 機場一千多人。受到低成本航空公司運力投入加大的驅動,達拉斯機場以8.6%的增速從(cong) 2018年第15位前進至2019年第10位。
全球八千萬(wan) 級以上機場依然為(wei) 7座,與(yu) 2018年保持一致。
七千萬(wan) 級至八千萬(wan) 級機場達到8座,比2018年增加4座。廣州、法蘭(lan) 克福、首爾、達拉斯皆為(wei) 新晉七千萬(wan) 級機場。香港機場成為(wei) 七千萬(wan) 級以上機場中唯一負增長的機場。
六千萬(wan) 級至七千萬(wan) 級機場達到8座,比2018年增加2座。馬德裏、吉隆坡成為(wei) 新晉六千萬(wan) 級機場。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關(guan) 閉,伊斯坦布爾新機場吞吐量尚未達到六千萬(wan) 級。
綜上,2019年全球六千萬(wan) 級以上機場達到23座,相較2018年增加1座,相較2017年增加1座。值得關(guan) 注的是,達拉斯機場、夏洛特機場平均吞吐量增速超過7%,丹佛機場平均吞吐量增速超過6%,三座機場在五千萬(wan) 級以上機場中增速最快。這也顯示出較好的經濟環境為(wei) 機場增長帶來強勁的動力。
2019年深圳、拉斯維加斯、伊斯坦布爾新機場、多倫(lun) 多、西雅圖、墨西哥城、奧蘭(lan) 多、夏洛特均為(wei) 新晉五千萬(wan) 級機場,五千萬(wan) 級以上機場達到35座,比2018年增加8座。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德裏與(yu) 孟買(mai) 兩(liang) 大機場受到國內(nei) 航空公司倒閉的影響,均為(wei) 負增長。
深圳機場客貨運增速居全球大型機場前三
作為(wei) 大灣區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和深圳的對外門戶,2019年,深圳機場牢牢把握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曆史機遇,全麵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邁入全球最繁忙機場行列。當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萬(wan) ,全球排名從(cong) 第32位上升至第26位,增速排名全球大型機場第二;貨郵吞吐量全球排名從(cong) 第25位上升至第23位,增速排名全球大型機場第三。國際旅客增速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一,智慧機場建設成為(wei) 全國樣板。深圳機場的跨越式發展,對硬件設施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