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為什麽航空公司就不能有補貼?-澳大利亞國際快遞

 空運新聞     |      2019-09-09 09:01

  每到發年報、半年報的時候,媒體(ti) 就對航空公司的政府補貼收入大發議論,即民航業(ye) 整體(ti) 主要是靠政府補貼收入勉強維持盈利,並認為(wei) 民航業(ye) 經營能力不足,過於(yu) 依靠政府補貼。

  甚至我們(men) 許多民航業(ye) 內(nei) 人士也對此抨擊,仿佛航空公司拿了補貼就像犯了罪似的。

  對此,民航之翼有不同意見。

  如果對民航業(ye) 有一定了解,就會(hui) 明白民航業(ye) 的補貼收入既有曆史成因,又有現實原因,一味責備航空公司補貼收入過高的觀點,那隻是用道德標準要求企業(ye) ,而非真正從(cong) 市場的角度、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ge) 問題。

  1. 補貼是航空公司開辟航線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當前航空公司獲得的政府補貼主要來源於(yu) 幾個(ge) 方麵:

  一是航線補貼(包括過夜飛機補貼),這一塊相當於(yu) 政府獎勵。

  二是稅收返還,這一塊相當於(yu) 納稅優(you) 惠,但按照國務院相關(guan) 規定,各地區、各部門不得以先征後返或其他減免稅手段吸引投資,審計署曾就此發出相關(guan) 審計結果公告。

  三是行業(ye) 性、政策性補貼,如節能減排、民航支線、特殊任務等方麵的補貼。

  行業(ye) 性補貼不是民航所獨有,這在許多行業(ye) 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是國家或行業(ye) 主管部門為(wei) 了支持、推動行業(ye) 的發展所設,一些新興(xing) 行業(ye) 的補貼尤為(wei) 驚人,如一些高科技企業(ye) 、新能源企業(ye) 的每年補貼收入都是相當高。

  早幾年的光伏行業(ye) ,前幾年的鋰電池行業(ye) ,今年開始的氫能源行業(ye) ,許多行業(ye) 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補貼。

  根據Wind資訊統計,2010年到2017年,A股上市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總額呈現逐年遞增趨勢,2010年到2014年期間,每年的政府補助從(cong) 合計407.33億(yi) 元增長至971.83億(yi) 元,從(cong) 2015年開始,A股上市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跨上千億(yi) 台階,當年政府補助合計1266.45億(yi) 元,2016年和2017年分別達到1306.01億(yi) 元和1330.5億(yi) 元。

  2018年國內(nei) A股上市公司政府補助金額合計1527.38億(yi) 元,相比2017年增加逾200億(yi) 元,其中,共有3487家A股上市公司在2018年獲得了政府補助,占全體(ti) 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97.76%。不論從(cong) 補助金額還是覆蓋麵積上,2018年A股上市公司獲得政府補助的規模都創下了曆史新高。

  而在這些接受補助的共3478家上市公司中,接受補助超過10億(yi) 元的上市公司達到了14家,這樣的補助金額甚至超過了部分上市公司2018年的淨利潤總額,其中有125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在扣除政府補助金額後由虧(kui) 轉盈,且有19家公司在扣除政府補助後虧(kui) 損超過億(yi) 元。

為(wei) 什麽(me) 航空公司就不能有補貼?-澳大利亞(ya) 國際快遞

  就是在民航業(ye) ,也不單是航空公司拿補貼,機場特別是大型機場一直有著多種形式的政府補貼,直到前兩(liang) 年首都機場、白雲(yun) 機場這樣盈利能力較強的機場還享受著民航建設基金的補貼。

  同樣民航支線補貼在很多所謂市場經濟的發達國家都存在,瑞安航空公司就曾獲得大量補貼,歐盟為(wei) 此還專(zhuan) 門調查過此事。實際上,歐盟委員會(hui) 每年都會(hui) 批準各國政府對機場和航空公司進行的大規模的補貼,隻是要求機場和航空公司要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

  許多城市開辟航線就如招商引資一般,有很多政府的因素在裏麵。

  航空公司在開辟新航線尤其是國際遠程航線過程中非常謹慎,對市場會(hui) 有一些基本的判斷和分析,其中政府補貼就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也就是說,部分航線特別是二三線城市開辟國際遠程線,如果沒有政府巨額補貼收入,航空公司一般是不會(hui) 輕易去開辟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政府補貼,航空公司肯定會(hui) 把這些運力投入到一線城市中去,用市場的方式經營一些航線業(ye) 績上肯定要比比補貼航線好。

  2. 我國航空公司的負擔仍然很重

  許多媒體(ti) 隻看到航空公司高的政府補貼,對民航業(ye) 、航空公司承擔的高成本,甚至是額外的負擔為(wei) 何隻字不提,整個(ge) 民航業(ye) ,一大批圍繞著民航運行保障的各種單位最終的收費對象都是航空公司。

  國內(nei) 航空公司目前成本高企,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環境的因素,除了正常成本之外,另外還有民航建設基金、航路費以及較高的航油價(jia) 格等等,因此對比中美兩(liang) 國的成本,我們(men) 不難發現,與(yu) 歐美同行相比,我國的航空公司並沒有任何成本優(you) 勢。

  中國其他行業(ye) 與(yu) 外企競爭(zheng) 過程中得以致勝的法寶——低成本,在民航業(ye) 卻難以顯現出來。

  往往我們(men) 隻看到西方企業(ye) 按照市場化經營,似乎沒有政府過多的支持和照顧,實際上在這背後他們(men) 所承擔的相應成本也很少。

  中國航空公司雖然享受的政府補貼很高,但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所承擔額外的成本和費用也是不菲的,甚至還承擔著一些隱性成本。

  與(yu) 歐美同行相比,我國的航空公司並沒有任何成本優(you) 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