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機場集團黨(dang) 委召開中心組專(zhuan) 題學習(xi) 會(hui) ,組織學習(xi)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會(hui) 議要求,機場集團要進一步加快高質量、高水平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發揮好機場在城市發展中的“動力源”作用。
上述《意見》並未直接提及深圳機場,但其中提出,推動更多國際組織和機構落戶深圳;支持深圳舉(ju) 辦國際大型體(ti) 育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建設國家隊訓練基地,承辦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yu) 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wei) 競爭(zheng) 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一位區域經濟觀察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要實現這些目標,深圳首先麵臨(lin) 的可能將是國際航線不夠用的問題。
事實上,從(cong) 本地市民的出行感受來看,也同樣存在“國際航線不夠用”的問題。
一位證券行業(ye) 白領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前長假出國玩基本都會(hui) 選擇從(cong) 香港飛,深圳的國際航線少,雖然這幾年增加得很快,但直飛的價(jia) 格比較貴。考慮到香港當前的局勢,這個(ge) 十一假期決(jue) 定改道國內(nei) 遊了,這樣可以從(cong) 深圳機場出發。
截至2018年,深圳機場的國際及地區通航點為(wei) 42個(ge) ,相比之下,香港機場和廣州白雲(yun) 機場的通航點分別為(wei) 123個(ge) 和81個(ge) 。
2018年各主要機場國際及地區通航點比較
(數據來源:民航資源網,華創證券)
這一差距,主要緣於(yu) 深圳機場的定位。2012年,《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民航業(ye) 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把北京、上海和廣州機場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但直到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才明確深圳機場“國際航空樞紐”的定位,此前,深圳機場的定位分別為(wei) 區域幹線和區域樞紐。
2016年當年,深圳機場的洲際客運航線才實現零的突破,先後開通悉尼、洛杉磯、法蘭(lan) 克福、西雅圖和奧克蘭(lan) 五個(ge) 洲際客運通航城市。
華創證券在8月發布的一份《粵港澳機場群格局推演》的研報中指出,國際線的開拓離不開主基地航空的發展,過去深圳市場因毗鄰香港、廣州,且樞紐定位弱於(yu) 白雲(yun) 機場,航司開拓國際線意願不足,導致機場國際線占比處於(yu) 低位,但動態來看,包括國航係在內(nei) 的主基地航空均在發力國際線,而南航集團若加大對深圳市場的投入,則從(cong) 航線網絡布局與(yu) 優(you) 化、客源吸引與(yu) 銜接,均可幫助深圳國際線再上台階。
2016年之後,深圳機場迎來密集的國際航線開通期,國際客流也處於(yu) 持續的高速增長期。今年上半年,深圳機場運送旅客超過2500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6.2%,其中,國際旅客吞吐量達到244.8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30.6%,在旅客總量中的占比達到9.5%,這一占比比例對比2018年繼續提升。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zheng) 力,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智庫研究與(yu) 信息部部長鄭宇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讀,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有一個(ge) 變化,廣深雙樞紐格局越來越明顯。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複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項目建議書(shu) 。批複顯示,本期工程按照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wan) 人次、貨郵吞吐量260萬(wan) 噸的目標進行設計。
上述區域經濟觀察人士告訴記者,深圳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先行示範區,加強國際交流,城市功能必須要跟得上,包括機場等配套,市政府乃至國家層麵都可能會(hui) 加大支持力度。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深圳機場受益於(yu) 城市發展和地位提升,很多大型企業(ye) 總部設立於(yu) 深圳,華為(wei) 、騰訊、中興(xing) 、比亞(ya) 迪等,這些企業(ye) 的國際業(ye) 務擴張對於(yu) 深圳機場開設國際航線的需求十分強烈。深圳機場定位不斷提升,“十二五”從(cong) 區域幹線提至區域樞紐,“十三五”進一步提至國際航空,未來需求潛力依然巨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