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交通運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力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階段總結推進會(hui) 上,“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基地”、“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台”正式授牌,這批項目將為(wei)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wei) 航運業(ye) 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將融資租賃船舶視作認定企業(ye) 資質的自有運力等政策,將在上海先行試點。
在暨加快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深化合作備忘錄簽字儀(yi) 式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上海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韓正出席儀(yi) 式並致辭。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黨(dang) 組成員何建中,上海市常務副市長楊雄、副市長沈駿、市政府秘書(shu) 長洪浩等出席。
李盛霖在致辭中指出,此次會(hui) 的議召開和新的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的決(jue) 策部署,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又一重要舉(ju) 措,標誌著交通運輸部和上海市不斷深化合作、合力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進入了一個(ge) 新的曆史階段。
韓正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對交通運輸部等國家有關(guan) 部委給予上海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說,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2009年,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guan) 於(yu) 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ye) 和先進製造業(ye) 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三年多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不斷取得重要進展:航運集疏運體(ti) 係加快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港功能顯著提升;航運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航運功能性機構加快集聚,航運金融、航運保險等高端服務業(ye) 進一步發展,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當前,上海正處於(yu) 加快推進“四個(ge) 率先”,加快建設“四個(ge) 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guan) 鍵時期。交通運輸部與(yu) 上海市政府簽署深化合作備忘錄,對於(yu) 上海抓住機遇,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全麵提高航運發展綜合競爭(zheng) 力,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將認真落實備忘錄各項內(nei) 容,加快推進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進一步加快完善航運集疏運體(ti) 係和航運服務體(ti) 係,力爭(zheng) 不斷取得更大進展。
會(hui) 上,徐祖遠和楊雄共同為(wei) “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基地”、“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台”進行了授牌。這些項目將為(wei)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wei) 航運業(ye) 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簽署的《交通運輸部、上海市政府加快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深化合作備忘錄》,交通運輸部與(yu) 上海市政府將重點圍繞優(you) 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ti) 係、發展現代航運服務體(ti) 係、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促進郵輪產(chan) 業(ye) 發展四個(ge) 方麵,共同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合作備忘錄的簽訂,將有助於(yu)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疏運和航運服務體(ti) 係的進一步完善,促進航運要素的全麵集聚和優(you) 化提升。
交通運輸部最新發布的三個(ge) 方麵政策中,一是關(guan) 於(yu) 促進我國國際海運業(ye) 平穩有序發展。二是完善管理促進國內(nei) 航運業(ye) 健康平穩發展。通過加強國內(nei) 水路運輸市場監測和分析,加強國內(nei) 水路運輸市場宏觀調控,規範國內(nei) 水路運輸市場準入,加強國內(nei) 水路運輸市場監管,開展國內(nei) 水路運輸運政管理工作專(zhuan) 項檢查,促進國內(nei) 航運業(ye) 健康平穩發展。三是允許將融資租賃船舶視作認定企業(ye) 資質的自有運力,並在上海先行試點。對融資租賃的船舶,當航運企業(ye) 已付租金達到應付款項的一定比例時,並經融資租賃雙方共同書(shu) 麵確認,及航運管理部門備案後,該融資租賃船舶可認定為(wei) 航運企業(ye) 的自有運力。該項政策是一種新的探索,需要積極穩妥推進,考慮到上海航運、金融環境優(you) 勢,交通運輸部在上海先行試點此項政策。這將緩解航運企業(ye) 資金壓力,幫助航運企業(ye) 盤活現有資產(chan) ,有效應對當前嚴(yan) 峻的航運形勢,並有助於(yu) 上海航運業(ye) 的集聚和壯大。
統計顯示,2011年,上海港在保持貨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的情況下,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萬(wan) 標準箱的港口,在國際海運界的影響力顯著提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