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上月碼頭工人罷工影響,香港四月貨櫃量一如所料地錄得雙位數跌幅,跌12.2%至173.4萬(wan) 箱,落後深圳逾11萬(wan) 箱,被深圳港從(cong) 後超過。累計今年頭4個(ge) 月,本港港口貨櫃量跌8.1%至705.3萬(wan) 箱,比深圳少8萬(wan) 箱,失去“三哥”地位。香港貨櫃碼頭商會(hui) 主席李耀光表示,有信心下半年可追回上半年的損失,本港擁有自由港、通關(guan) 效率和法治等“競爭(zheng) 老本”,全年計不會(hui) 輕易被深圳港趕超。
香港港口發展局昨日公布今年4月港口統計數據,其中葵青碼頭及中流作業(ye) 、公眾(zhong) 卸貨區和內(nei) 河運輸貨櫃量分別下跌10.7%和17.1%,至133.4萬(wan) 箱及40萬(wan) 箱。累計今年1至4月表現,本港港口貨櫃量跌8.1%,至705.3萬(wan) 箱,其中葵青碼頭跌6.3%至540.6萬(wan) 箱,中流作業(ye) 、公眾(zhong) 卸貨區和內(nei) 河運輸量跌13.3%至164.7萬(wan) 箱。
業(ye) 界稱本港仍具優(you) 勢
該局還公布了反映葵青港區重吉箱的統計,上月整體(ti) 重箱跌7.8%至121.5萬(wan) 箱;整體(ti) 吉箱更急跌32.3%至11.9萬(wan) 箱。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吉箱大幅下跌主要是由於(yu) 部分原定掛港的貨櫃船受到罷工影響,取道其他港口,加上本港碼頭營運商優(you) 先處理重箱所致。此外,隨?旺季來臨(lin) ,業(ye) 界憂慮吉箱供應短缺,廠家寄貨缺箱。
早在去年,就有業(ye) 內(nei) 人士提出今年本港或被深圳港“扒頭”,奪取全球港口排名“三哥”位置,加上在3月底突然爆發罷工工潮,使人擔心“噩夢成真”。立法會(hui) 航運交通界議員易誌明認為(wei) ,今年香港勢必會(hui) 被深圳港超過。但他強調,香港和深圳港不存在競爭(zheng) ,應是“一地三港”。此次香港發生工潮,有部分貨物轉至深圳港裝卸,發揮協同效應,並沒有因為(wei) 其中一個(ge) 港口發生工潮而導致癱瘓情況。
他承認,罷工對本港碼頭造成短期影響,認為(wei) 目前碼頭營運商急需向海外船公司解釋。香港付貨人委員會(hui) 執行總幹事何立基也贊同,“碼頭方麵應盡快給予海外用家信心,強調本港優(you) 勢。否則不排除有船東(dong) 轉至深圳港或其他港口後,未來選擇繼續在當地裝卸”。
商會(hui) 提出六大工作策略
相較於(yu) 其他業(ye) 內(nei) 人士的不確定,李耀光表現得十分自信,他對本港下半年貨量恢復有信心,認為(wei) 香港港口有自由港、通關(guan) 效率和法治等優(you) 勢,“呢D優(you) 勢唔會(hui) 一朝就無曬!”他堅信,香港港口可在下半年追回上半年的損失。李耀光透露,罷工潮結束後,商會(hui) 就罷工事件進行內(nei) 部討論,整理出六項未來工作要點,包括成立專(zhuan) 責小組,增強與(yu) 外判商及工人的溝通;根據港府公布的相關(guan) 數據,建立加薪機製;在工人需求上,與(yu) 其他碼頭營運商溝通等。
對於(yu) 受到罷工影響,碼頭額外聘用了一批工人,他坦言,目前港口工人出現供過於(yu) 求情況,碼頭營運商和外判商正積極解決(jue) 問題。他補充道,長遠來看,工人遠不足應付需求,這行從(cong) 來都是“人揀工”,供過於(yu) 求情況是短暫的。
香港港口曾連續十多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名,但在2005年被新加坡港趕超,隨後2010年上海港崛起並連續三年蟬聯冠軍(jun) 寶座。李耀光表示,過去10年來,本港貨運增長依賴轉口貨,而經閘口直接出口的貨源已很大幅度轉移至深圳。目前,轉口貨佔本港貨量的6至7成。他透露,直接出口的貨源收費較轉口貨貴逾2倍,加上轉口貨需處理兩(liang) 次以上,變相增加碼頭營運商的成本開支。可以看出,香港碼頭的成本日益繁重,而收入跌幅相對較大,他重申,需盡快尋找一個(ge) 平衡及長遠的解決(jue) 方案,維持香港港口的競爭(zheng) 能力。
深圳港躍居全球第三位
另外,由於(yu) 本港多為(wei) 轉口貨,在貨櫃量計算上有虛高成份,因轉口貨的裝卸貨會(hui) 重複計算。若以去年的2311萬(wan) 箱吞吐量計,有7成是轉口貨,每箱轉口貨重複計算兩(liang) 次,即僅(jin) 有808萬(wan) 箱轉口貨。加上餘(yu) 下的三成直接出口貨,香港去年實際吞吐量隻有1500萬(wan) 箱左右,較2311萬(wan) 箱劇降35%。而這種情況並不為(wei) 香港獨有,全球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港情況更甚,有超過9成貨物為(wei) 轉口貨。該港上月貨櫃量按年增長1.06%,至262.7萬(wan) 箱。累計今年首4月,貨櫃量報1026.2萬(wan) 箱,按年增長1.2%。
至於(yu) 排名第一的上海港上月貨櫃量報282.7萬(wan) 箱,按年增長3.9%。今年1至4月,該港貨櫃量增長3.6%至1062.9萬(wan) 箱。深圳港上月則以184.6萬(wan) 箱搶去香港第三位置,該港頭四個(ge) 月貨櫃量按年增長2.53%,至713.61萬(wan) 箱,較本港的705.3萬(wan) 箱多出8.31萬(wan) 箱。2012年全年,香港僅(jin) 以17萬(wan) 箱的優(you) 勢“打贏”深圳港,蟬聯全球第三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