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
上半年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
今年以來,口岸服務體(ti) 係各部門根據全市開放型經濟會(hui) 議的部署,主動服從(cong) 服務於(yu) 從(cong) 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克服口岸建設和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提高口岸工作效率,降低進出口企業(ye) 的綜合成本,為(wei) 我市開放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保障。
一、前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創新口岸體(ti) 製機製,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
一是強化了口岸工作機製。我辦不斷堅持和完善關(guan) 、檢、貿、企聯席會(hui) 議製度和涉外工作機製,努力提高口岸工作水平。2月12日,市口岸工作領導小組在龍南縣召開了口岸各部門以及龍南關(guan) 檢區六縣政府有關(guan) 領導參加的擴大會(hui) 議,傳(chuan) 達了全省開放型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全省外經貿工作會(hui) 議精神,通報了2008年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工作情況,並對2009年口岸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明確了2009年的工作重點。全市十大體(ti) 係工作會(hui) 議之後,我辦又及時將會(hui) 議精神進行了傳(chuan) 達貫徹,工作的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有力。
二是推行龍南關(guan) 檢區協管員、協檢員製度。自2009年起在龍南關(guan) 檢區施行《龍南關(guan) 檢區協管員、協檢員選聘管理辦法》,在龍南關(guan) 檢區招聘一批協管員、協檢員。該製度的實施,不僅(jin) 可以緩解口岸查驗部門人員、經費不足等困難,從(cong) 製度上保證了口岸一線執法力量,而且對提高龍南關(guan) 檢區口岸管理和服務水平,改善關(guan) 檢區發展環境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三是設立口岸發展資金,增強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目前,我市的進出口企業(ye) 本地報關(guan) 的集裝箱總量偏少,中介組織還不發達,口岸服務存在尷尬局麵,一方麵企業(ye) 反映,與(yu) 沿海地區相比口岸物流成本和通關(guan) 成本仍然較高。而另一方麵,同時,我市公路口岸作業(ye) 區、鐵路口岸作業(ye) 區、鐵海聯運短拖運輸企業(ye) 和報關(guan) 、報檢行都處在虧(kui) 損運營狀態,難以長久維持。這種局麵,一旦某個(ge) 環節出現了問題將嚴(yan) 重影響整個(ge) 口岸通關(guan) 的順利運行,大通關(guan) 環境存在不少隱患。為(wei) 增強我市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我市提出按市、縣共同出資的辦法設立口岸發展資金。該資金主要用於(yu) 補貼口岸基礎設施,扶持口岸中介組織發展,最終目的是要引導企業(ye) 本地報關(guan) ,提高口岸通關(guan) 效率,降低通關(guan) 物流成本。
(二)服從(cong) 服務大局,幫助企業(ye)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一是加強口岸政策宣傳(chuan) ,強化通關(guan) 指導。結合“十大體(ti) 係”幫助企業(ye) 應對金融危機渡難關(guan) ”主題活動,我辦進一步加強了口岸政策法規、通關(guan) 模式、口岸服務的宣傳(chuan) ,製作了2000份《贛州口岸通關(guan) 指南》免費發放給進出口企業(ye) ,為(wei) 企業(ye) 提供更為(wei) 便利的口岸通關(guan) 服務和業(ye) 務指導。
二是加強口岸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幫助企業(ye) 根據政策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鼓勵企業(ye) 通過技改提升出口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提高出口產(chan) 品的質量和檔次;強化對重點工業(ye) 項目跟蹤服務,促使其早日開工,盡快投產(chan) 見效;幫助企業(ye) 打服務牌,走定製化路線,規避匯率風險,尋找新興(xing) 市場等,抵禦金融危機的衝(chong) 擊。
三是推廣“鐵海聯運”運輸模式,大力降低企業(ye) 物流運輸成本。我辦通過報紙、電視、口岸信息、口岸短信平台等方式,加大了贛州—廈門、贛州—深圳、龍南-深圳等3條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新型運輸模式的推廣宣傳(chuan) ,使更多的進出口企業(ye) 了解和接受“鐵海聯運”運輸模式。同時,大力推進贛州-廣州“鐵海聯運”,進一步降低企業(ye) 的運輸成本,增強對金融危機的抵禦能力。
(三)完善口岸設施,大力推進贛州“無水港”和信息化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贛州“無水港”建設。2009年3月30日,贛州、廈門兩(liang) 市在廈門簽定《關(guan) 於(yu) 加強兩(liang) 地口岸合作的協議》,明確兩(liang) 市根據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推進贛州“無水港”項目建設。同時,還赴廈門、南昌等地就合作建設贛州“無水港”項目進行了洽談。
二是完善了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建設方案。我辦於(yu) 今年2月牽頭召開了口岸各部門及相關(guan) 企業(ye) 參加的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建設征求意見會(hui) ,根據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了建設方案。
此外,贛州出入境檢驗檢疫中心完成主體(ti) 工程和內(nei) 部裝修,已於(yu) 3月底投入使用。
(四)優(you) 化口岸布局,推進龍南和瑞金區域次中心口岸建設
一是推進了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建設。在我辦積極推動下,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建設引起了省商務廳及省口岸辦領導的高度重視,省市口岸部門分別在龍南和南昌進行了多次調研和研討座談。目前,各查驗單位已同意按照總體(ti) 規劃、分步實施的辦法建設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
二是啟動了瑞金物流園建設,但口岸作業(ye) 區建設受貨量製約,還沒有實質進展。瑞金市為(wei) 加快物流園建設步伐,出台了項目用地按工業(ye) 園用地價(jia) 格提供等鼓勵政策。瑞金物流園區位於(yu) 贛龍鐵路最大三級客運站瑞金市火車站站前、206國道旁,占地麵積400餘(yu) 畝(mu) ,現已申報用地指標135畝(mu) ,完成征地拆遷85畝(mu) ,項目總體(ti) 規劃設計已完成。目前在談的可分塊實施的項目有汽車、糧油貿易和農(nong) 資、鋼材、水果、服裝批發等市場。目前,雖然口岸作業(ye) 區沒有建設,但從(cong) 3月份開始,瑞金市在贛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協作下,已針對瑞金出口的關(guan) 鍵環節,加緊推進在瑞金市設立檢驗檢疫檢管點。
(五)打造產(chan) 業(ye) 承接平台,穩步推進出口加工區建設
一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備。經過近兩(liang) 年的緊張建設,贛州出口加工區目前已經完成供水、供電、通信、雨水、汙水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監管倉(cang) 庫、查驗場、檢疫樓和檢疫場,管委會(hui) 、海關(guan) 、商檢辦公樓等投入使用。
二是標準廠房和配套服務區建設有較大進展。總投資3300萬(wan) 元的電子加工廠房A1-A2、A5於(yu) 4月17日完成全體(ti) 框架順利封項,計劃今年6月底完工;投資約1200萬(wan) 元的輕紡加工廠房C1已完成第一層,計劃今年8月底完工;采取BT方式運作的電子加工廠房A3-A4,於(yu) 09年4月16日開標,現正在進行開工前期工作。
三是招商引資工作穩步推進。贛州出口加工區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和有利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項目以及與(yu) 現有產(chan) 業(ye) 相配套的優(you) 質外資企業(ye) 。至目前,達成入區意向的企業(ye) 共有三家:台灣光寶集團、江陰愛康太陽能器材有限公司和台達電子集團,前兩(liang) 家企業(ye) 已簽訂投資意向。
(六)強化口岸協調協作機製,優(you) 化口岸通關(guan) 效率
一是市口岸辦龍南辦事處正式掛牌運作。市口岸辦龍南辦事處於(yu) 2月12日正式掛牌,已安排2位同誌進駐龍南開展工作。這對加強龍南關(guan) 檢區各口岸部門以及口岸部門與(yu) 當地政府的聯係和協調,提高龍南關(guan) 區口岸工作的效率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二是加強了與(yu) 廈門口岸的合作。根據贛州、廈門兩(liang) 市2009年3月30日在廈門簽定的《關(guan) 於(yu) 加強兩(liang) 地口岸合作的協議》精神,兩(liang) 市將共同做大做強“贛州-廈門”鐵海聯運,推進贛州“無水港”項目建設和口岸電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建立兩(liang) 地口岸部門通關(guan) 協作機製、信息互通機製。為(wei) 確保協議議定事項的落實,我辦已派員進駐廈門開展市口岸辦廈門辦事處的籌建工作。這標誌著贛州、廈門口岸合作進入了一個(ge) 新的階段。
三是開展文明口岸共建,打造和諧高效口岸。根據《國家口岸辦公室關(guan) 於(yu) 印發恢複開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動有關(guan) 文件的通知》(國岸發[2007]12號)等有關(guan) 文件精神,我辦在總結去年共建文明口岸活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完善了考核評比辦法。新考評辦法重點以量化考評為(wei) 主,突出了可操作性。同時,還有機地和機關(guan) 效能年建設和學習(xi) 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共建文明口岸活動得到各相關(guan) 口岸單位的積極響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開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動中,各口岸單位加強了相互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友誼,進一步發揮了口岸整體(ti) 效應,增強了口岸服務能力,形成了口岸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對進出口企業(ye) 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表現在:進出口企業(ye) 企業(ye) 訂單減少,利潤空間受擠壓;企業(ye) 融資困難,支付能力下降;部分行業(ye) 和企業(ye) 尤其是我市傳(chuan) 統優(you) 勢的加工貿易類企業(ye) 和勞動密集型行業(ye) 如製鞋、玩具等受到較大衝(chong) 擊,鎢、稀土等有色金屬和資源型產(chan) 品出口受到較大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市進出口總值為(wei) 19155.91萬(wan) 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其中進口為(wei) 3252.42萬(wan) 美元,下降54%。我市有色金屬行業(ye) 一季度僅(jin) 入庫“兩(liang) 稅”8165萬(wan) 元,同比減收2.4億(yi) 元,大幅下降74.2%。
二是贛州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贛州鐵路東(dong) 站臨(lin) 時監管點雖然已於(yu) 2007年9月經過南昌海關(guan) 驗收並開展業(ye) 務,建立了規範管理製度。但是,由於(yu) 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尚不完備,贛州鐵路東(dong) 站臨(lin) 時監管點不僅(jin) 與(yu) 海關(guan) 總署製定的海關(guan) 監管場所驗收新標準有較大差距,還存在著集裝箱吊裝設備陳舊、貨場道路破壞嚴(yan) 重等問題,急需投入資金予以完善。
三是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建設遇到新的困難。2008年8月開通的龍南-深圳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雖然拓展了我市口岸通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ye) 的運輸成本,但是由於(yu) 貨量未達到開通班列的要求,隻能采取加掛車的方式,運輸時間較長,企業(ye) 參與(yu) 的積極性不高,這是目前遇到的主要問題。另外,南昌鐵路局考慮到龍南火車貨場站場地麵積十分有限,鐵海聯運業(ye) 務量又太小,若在鐵路貨場內(nei) 建設龍南鐵路查驗場,其原有的煤炭、木材等散貨的運輸將受到影響,因而不同意在龍南火車貨場站建設鐵路口岸查驗場。
四是贛州出口加工區發展受到較多製約。受國際金融危機、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入區成本較高等因素影響,許多出口類企業(ye) 對進駐加工區缺乏信心,招商引資進度緩慢,招商形勢不容樂(le) 觀;加工區一期基礎設施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隨後的標準廠房、配套服務區及網絡監管係統維護等目前依靠開發區財政承擔,建設資金比較緊張;出口加工區現功能設置較為(wei) 單一,未能實現與(yu) 國際自由貿易區的同步發展,與(yu) 其他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存在功能重疊,政策優(you) 勢日趨減弱, 功能有待拓展。
五是口岸中介服務機構極待發展。口岸中介服務成為(wei) 製約我市口岸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市專(zhuan) 業(ye) 報檢機構偏少,在龍南關(guan) 檢區的中介服務更是難以滿足企業(ye) 的需要。同時,我市報關(guan) 、報檢、貨代等企業(ye) 也基本處於(yu) 微利甚至虧(kui) 損經營狀態,導致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無法發揮最大效益。
六是口岸管理部門人員和經費緊張。加強與(yu) 廈門等沿海口岸的協作是推進贛州“大通關(guan) ”建設和加快區域口岸合作的需要。目前,我辦深圳辦事處、龍南辦事處成立以來,為(wei) 推動口岸協作,提高通關(guan) 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於(yu) 市政府沒有增設市口岸辦駐廈門辦事處及增加人員編製,為(wei) 完成市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我辦隻能在人員和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派出人員駐廈負責日常工作聯係,無法形成穩定的工作機製。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辦及口岸各部門在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4月 23日對今後如何進一步做好包括口岸工作在內(nei) 的開放型經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口岸工作實際,就如何縱深推進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如何更好地服務於(yu) 我市開放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行了專(zhuan) 門研究。我們(men) 將通過“一個(ge) 創新”,推進“兩(liang) 大建設”,實現“三個(ge) 加強”,來切實推進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
(一)創新體(ti) 製機製
一是在已有的口岸工作領導小組例會(hui) 和關(guan) 檢貿企聯席會(hui) 議製度基礎上,加強口岸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兩(liang) 個(ge) 關(guan) 檢區各相關(guan) 部門的作用,為(wei) 企業(ye) 積極主動作好政策的宣傳(chuan) 、研究、指導、落實工作,形成口岸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是加緊設立贛州口岸發展資金。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每年籌措200萬(wan) 元作為(wei) 口岸發展資金,科學合理製定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用於(yu) 建設口岸基礎設施、補助口岸聯檢部門、補貼鐵海聯運國際集裝箱和報關(guan) 報檢企業(ye) 等,提高口岸通關(guan) 效率,降低通關(guan) 成本,引導企業(ye) 在本地報關(guan) 出口。
(二)推進口岸平台建設
一是推進贛州“無水港”建設。在加強對贛州鐵路東(dong) 站鐵路口岸作業(ye) 區規範管理的同時,盡快在贛州鐵路南站啟動贛州“無水港”建設。擬於(yu) 5月底6月初通過舉(ju) 辦口岸、物流等有關(guan) 部門和鐵路及沿海有實力港口企業(ye) 參加的研討會(hui) ,明確“無水港”在南站的布局和投融資方式,確定項目推進的時間表。
二是推進龍南鐵海聯運工作。盡快解決(jue) 龍南至深圳鹽田的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攬貨和運作時間太長等問題,為(wei) 做大集裝箱鐵海聯運提供保障。同時,加強與(yu) 海關(guan) 、檢驗檢疫和鐵路部門的溝通,盡快製定和落實龍南鐵海聯運查驗場的建設方案,
三是推進口岸信息化工作。在考察學習(xi) 廈門等地電子口岸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使贛州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方案更加完善、更具實用性、操作性;盡快組織對贛州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的最後論證,爭(zheng) 取盡早立項建設,力爭(zheng) 年底試運行,以服務口岸物流企業(ye) ,促進口岸管理部門信息共享。
(三)推進贛州出口加工區建設。
一是推進功能配套。推進贛州出口加工區“功能整合、政策疊加”,引進物流企業(ye) 提供區內(nei) 、區外物流、查驗、保稅等服務,開展研發、檢測、維修業(ye) 務;整合贛州公路口岸作業(ye) 區,向出口加工區集中。
二是推進項目建設。項目建設近期目標為(wei) :至2009年8月,完成電子加工廠房5萬(wan) M²建設和能提供5000名員工生活的綜合服務設施2.5萬(wan) M²建設;到2009年底,再完成5.2萬(wan) M²標準廠房建設以及配套服務設施2.5萬(wan) M²建設;2010年,完成15.6萬(wan) M²標準廠房建設以及相應。
(四)加強口岸配套服務
一是積極做好培訓和人才引進工作。協同有關(guan) 部門開展報關(guan) 員、報檢員培訓,擬於(yu) 6、7月由口岸協會(hui) 舉(ju) 辦報關(guan) 員、報檢員培訓班,由海關(guan) 、檢驗檢疫部門業(ye) 務骨幹授課,免費培訓進出口企業(ye) 的相關(guan) 人員,盡快達到持證上崗,提高業(ye) 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力引進沿海口岸中介服務人才,扭轉本地人才流失的態勢。
二是鼓勵口岸中介組織發展。鼓勵沿海有實力的中介服務機構在贛州設立分公司或辦事機構,同時,建議出台《鼓勵口岸中介組織發展的意見》,文稿正在草擬,爭(zheng) 取上半年出台,確保在年內(nei) 新成立2家報關(guan) 行、報檢行等中介服務組織。
(五)加強口岸對接
一是加強與(yu) 廈門口岸合作。盡快落實2009年3月30日贛州、廈門兩(liang) 市在廈門簽定《關(guan) 於(yu) 加強兩(liang) 地口岸合作的協議》,爭(zheng) 取市口岸辦駐廈門辦事處的機構編製和工作經費盡快到位,共同做大做強“贛州-廈門”鐵海聯運,推進贛州“無水港”項目建設和口岸電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設。
二是推動與(yu) 廣州港合作。在鞏固和完善贛州—廈門、贛州—深圳、龍南—深圳 “鐵海聯運”業(ye) 務的基礎上,著力拓展贛州-廣州“鐵海聯運”業(ye) 務,降低口岸物流成本。
(六)加強文明口岸共建
一是將共建文明口岸活動引向深入。將共建文明口岸活動與(yu) 與(yu) 口岸各單位的日常工作相結合,與(yu) 機關(guan) 效能年建設和學習(xi) 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緊密結合,以共建文明口岸活動推進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加強各口岸單位的交流,廣泛開展口岸聯誼活動,建設團結協作、積極向上、活潑生動的口岸文化;不斷完善共建文明口岸活動的考核和評比辦法,確保文明口岸共建取得實效。
二是加強口岸宣傳(chuan) 調研。繼續運用報紙、信息等多種方式宣傳(chuan) 口岸政策法規、通關(guan) 涉外知識,推廣鐵海聯運新型運輸模式;根據口岸工作實際,以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效率、完善服務機製為(wei) 重點,運用好“金融危機影響下贛州口岸的對策”、“發展鐵海聯運,進一步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完善口岸布局,推進龍南關(guan) 檢區建設”等調研課題成果,努力破解發展難題,推動贛州口岸科學發展。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
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
上半年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
今年以來,口岸服務體(ti) 係各部門根據全市開放型經濟會(hui) 議的部署,主動服從(cong) 服務於(yu) 從(cong) 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克服口岸建設和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提高口岸工作效率,降低進出口企業(ye) 的綜合成本,為(wei) 我市開放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保障。
一、前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創新口岸體(ti) 製機製,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
一是強化了口岸工作機製。我辦不斷堅持和完善關(guan) 、檢、貿、企聯席會(hui) 議製度和涉外工作機製,努力提高口岸工作水平。2月12日,市口岸工作領導小組在龍南縣召開了口岸各部門以及龍南關(guan) 檢區六縣政府有關(guan) 領導參加的擴大會(hui) 議,傳(chuan) 達了全省開放型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全省外經貿工作會(hui) 議精神,通報了2008年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工作情況,並對2009年口岸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明確了2009年的工作重點。全市十大體(ti) 係工作會(hui) 議之後,我辦又及時將會(hui) 議精神進行了傳(chuan) 達貫徹,工作的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有力。
二是推行龍南關(guan) 檢區協管員、協檢員製度。自2009年起在龍南關(guan) 檢區施行《龍南關(guan) 檢區協管員、協檢員選聘管理辦法》,在龍南關(guan) 檢區招聘一批協管員、協檢員。該製度的實施,不僅(jin) 可以緩解口岸查驗部門人員、經費不足等困難,從(cong) 製度上保證了口岸一線執法力量,而且對提高龍南關(guan) 檢區口岸管理和服務水平,改善關(guan) 檢區發展環境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三是設立口岸發展資金,增強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目前,我市的進出口企業(ye) 本地報關(guan) 的集裝箱總量偏少,中介組織還不發達,口岸服務存在尷尬局麵,一方麵企業(ye) 反映,與(yu) 沿海地區相比口岸物流成本和通關(guan) 成本仍然較高。而另一方麵,同時,我市公路口岸作業(ye) 區、鐵路口岸作業(ye) 區、鐵海聯運短拖運輸企業(ye) 和報關(guan) 、報檢行都處在虧(kui) 損運營狀態,難以長久維持。這種局麵,一旦某個(ge) 環節出現了問題將嚴(yan) 重影響整個(ge) 口岸通關(guan) 的順利運行,大通關(guan) 環境存在不少隱患。為(wei) 增強我市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我市提出按市、縣共同出資的辦法設立口岸發展資金。該資金主要用於(yu) 補貼口岸基礎設施,扶持口岸中介組織發展,最終目的是要引導企業(ye) 本地報關(guan) ,提高口岸通關(guan) 效率,降低通關(guan) 物流成本。
(二)服從(cong) 服務大局,幫助企業(ye)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一是加強口岸政策宣傳(chuan) ,強化通關(guan) 指導。結合“十大體(ti) 係”幫助企業(ye) 應對金融危機渡難關(guan) ”主題活動,我辦進一步加強了口岸政策法規、通關(guan) 模式、口岸服務的宣傳(chuan) ,製作了2000份《贛州口岸通關(guan) 指南》免費發放給進出口企業(ye) ,為(wei) 企業(ye) 提供更為(wei) 便利的口岸通關(guan) 服務和業(ye) 務指導。
二是加強口岸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幫助企業(ye) 根據政策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鼓勵企業(ye) 通過技改提升出口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提高出口產(chan) 品的質量和檔次;強化對重點工業(ye) 項目跟蹤服務,促使其早日開工,盡快投產(chan) 見效;幫助企業(ye) 打服務牌,走定製化路線,規避匯率風險,尋找新興(xing) 市場等,抵禦金融危機的衝(chong) 擊。
三是推廣“鐵海聯運”運輸模式,大力降低企業(ye) 物流運輸成本。我辦通過報紙、電視、口岸信息、口岸短信平台等方式,加大了贛州—廈門、贛州—深圳、龍南-深圳等3條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新型運輸模式的推廣宣傳(chuan) ,使更多的進出口企業(ye) 了解和接受“鐵海聯運”運輸模式。同時,大力推進贛州-廣州“鐵海聯運”,進一步降低企業(ye) 的運輸成本,增強對金融危機的抵禦能力。
(三)完善口岸設施,大力推進贛州“無水港”和信息化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贛州“無水港”建設。2009年3月30日,贛州、廈門兩(liang) 市在廈門簽定《關(guan) 於(yu) 加強兩(liang) 地口岸合作的協議》,明確兩(liang) 市根據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推進贛州“無水港”項目建設。同時,還赴廈門、南昌等地就合作建設贛州“無水港”項目進行了洽談。
二是完善了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建設方案。我辦於(yu) 今年2月牽頭召開了口岸各部門及相關(guan) 企業(ye) 參加的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建設征求意見會(hui) ,根據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了建設方案。
此外,贛州出入境檢驗檢疫中心完成主體(ti) 工程和內(nei) 部裝修,已於(yu) 3月底投入使用。
(四)優(you) 化口岸布局,推進龍南和瑞金區域次中心口岸建設
一是推進了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建設。在我辦積極推動下,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建設引起了省商務廳及省口岸辦領導的高度重視,省市口岸部門分別在龍南和南昌進行了多次調研和研討座談。目前,各查驗單位已同意按照總體(ti) 規劃、分步實施的辦法建設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
二是啟動了瑞金物流園建設,但口岸作業(ye) 區建設受貨量製約,還沒有實質進展。瑞金市為(wei) 加快物流園建設步伐,出台了項目用地按工業(ye) 園用地價(jia) 格提供等鼓勵政策。瑞金物流園區位於(yu) 贛龍鐵路最大三級客運站瑞金市火車站站前、206國道旁,占地麵積400餘(yu) 畝(mu) ,第三方醫藥物流 ,現已申報用地指標135畝(mu) ,完成征地拆遷85畝(mu) ,項目總體(ti) 規劃設計已完成。目前在談的可分塊實施的項目有汽車、糧油貿易和農(nong) 資、鋼材、水果、服裝批發等市場。目前,雖然口岸作業(ye) 區沒有建設,但從(cong) 3月份開始,瑞金市在贛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協作下,已針對瑞金出口的關(guan) 鍵環節,加緊推進在瑞金市設立檢驗檢疫檢管點。
(五)打造產(chan) 業(ye) 承接平台,穩步推進出口加工區建設
一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備。經過近兩(liang) 年的緊張建設,株洲物流 ,贛州出口加工區目前已經完成供水、供電、通信、雨水、汙水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監管倉(cang) 庫、查驗場、檢疫樓和檢疫場,管委會(hui) 、海關(guan) 、商檢辦公樓等投入使用。
二是標準廠房和配套服務區建設有較大進展。總投資3300萬(wan) 元的電子加工廠房A1-A2、A5於(yu) 4月17日完成全體(ti) 框架順利封項,計劃今年6月底完工;投資約1200萬(wan) 元的輕紡加工廠房C1已完成第一層,計劃今年8月底完工;采取BT方式運作的電子加工廠房A3-A4,於(yu) 09年4月16日開標,現正在進行開工前期工作。
三是招商引資工作穩步推進。贛州出口加工區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和有利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項目以及與(yu) 現有產(chan) 業(ye) 相配套的優(you) 質外資企業(ye) 。至目前,達成入區意向的企業(ye) 共有三家:台灣光寶集團、江陰愛康太陽能器材有限公司和台達電子集團,前兩(liang) 家企業(ye) 已簽訂投資意向。
(六)強化口岸協調協作機製,優(you) 化口岸通關(guan) 效率
一是市口岸辦龍南辦事處正式掛牌運作。市口岸辦龍南辦事處於(yu) 2月12日正式掛牌,已安排2位同誌進駐龍南開展工作。這對加強龍南關(guan) 檢區各口岸部門以及口岸部門與(yu) 當地政府的聯係和協調,提高龍南關(guan) 區口岸工作的效率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二是加強了與(yu) 廈門口岸的合作。根據贛州、廈門兩(liang) 市2009年3月30日在廈門簽定的《關(guan) 於(yu) 加強兩(liang) 地口岸合作的協議》精神,兩(liang) 市將共同做大做強“贛州-廈門”鐵海聯運,推進贛州“無水港”項目建設和口岸電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建立兩(liang) 地口岸部門通關(guan) 協作機製、信息互通機製。為(wei) 確保協議議定事項的落實,我辦已派員進駐廈門開展市口岸辦廈門辦事處的籌建工作。這標誌著贛州、廈門口岸合作進入了一個(ge) 新的階段。
三是開展文明口岸共建,打造和諧高效口岸。根據《國家口岸辦公室關(guan) 於(yu) 印發恢複開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動有關(guan) 文件的通知》(國岸發[2007]12號)等有關(guan) 文件精神,我辦在總結去年共建文明口岸活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完善了考核評比辦法。新考評辦法重點以量化考評為(wei) 主,突出了可操作性。同時,還有機地和機關(guan) 效能年建設和學習(xi) 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共建文明口岸活動得到各相關(guan) 口岸單位的積極響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開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動中,各口岸單位加強了相互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友誼,進一步發揮了口岸整體(ti) 效應,增強了口岸服務能力,形成了口岸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對進出口企業(ye) 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表現在:進出口企業(ye) 企業(ye) 訂單減少,利潤空間受擠壓;企業(ye) 融資困難,支付能力下降;部分行業(ye) 和企業(ye) 尤其是我市傳(chuan) 統優(you) 勢的加工貿易類企業(ye) 和勞動密集型行業(ye) 如製鞋、玩具等受到較大衝(chong) 擊,鎢、稀土等有色金屬和資源型產(chan) 品出口受到較大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市進出口總值為(wei) 19155.91萬(wan) 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其中進口為(wei) 3252.42萬(wan) 美元,下降54%。我市有色金屬行業(ye) 一季度僅(jin) 入庫“兩(liang) 稅”8165萬(wan) 元,同比減收2.4億(yi) 元,大幅下降74.2%。
二是贛州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贛州鐵路東(dong) 站臨(lin) 時監管點雖然已於(yu) 2007年9月經過南昌海關(guan) 驗收並開展業(ye) 務,建立了規範管理製度。但是,由於(yu) 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尚不完備,贛州鐵路東(dong) 站臨(lin) 時監管點不僅(jin) 與(yu) 海關(guan) 總署製定的海關(guan) 監管場所驗收新標準有較大差距,還存在著集裝箱吊裝設備陳舊、貨場道路破壞嚴(yan) 重等問題,急需投入資金予以完善。
三是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建設遇到新的困難。2008年8月開通的龍南-深圳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雖然拓展了我市口岸通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ye) 的運輸成本,但是由於(yu) 貨量未達到開通班列的要求,隻能采取加掛車的方式,運輸時間較長,企業(ye) 參與(yu) 的積極性不高,這是目前遇到的主要問題。另外,南昌鐵路局考慮到龍南火車貨場站場地麵積十分有限,鐵海聯運業(ye) 務量又太小,若在鐵路貨場內(nei) 建設龍南鐵路查驗場,其原有的煤炭、木材等散貨的運輸將受到影響,因而不同意在龍南火車貨場站建設鐵路口岸查驗場。
四是贛州出口加工區發展受到較多製約。受國際金融危機、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入區成本較高等因素影響,許多出口類企業(ye) 對進駐加工區缺乏信心,招商引資進度緩慢,招商形勢不容樂(le) 觀;加工區一期基礎設施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隨後的標準廠房、配套服務區及網絡監管係統維護等目前依靠開發區財政承擔,建設資金比較緊張;出口加工區現功能設置較為(wei) 單一,未能實現與(yu) 國際自由貿易區的同步發展,與(yu) 其他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存在功能重疊,政策優(you) 勢日趨減弱, 功能有待拓展。
五是口岸中介服務機構極待發展。口岸中介服務成為(wei) 製約我市口岸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市專(zhuan) 業(ye) 報檢機構偏少,在龍南關(guan) 檢區的中介服務更是難以滿足企業(ye) 的需要。同時,我市報關(guan) 、報檢、貨代等企業(ye) 也基本處於(yu) 微利甚至虧(kui) 損經營狀態,導致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無法發揮最大效益。
六是口岸管理部門人員和經費緊張。加強與(yu) 廈門等沿海口岸的協作是推進贛州“大通關(guan) ”建設和加快區域口岸合作的需要。目前,我辦深圳辦事處、龍南辦事處成立以來,為(wei) 推動口岸協作,提高通關(guan) 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於(yu) 市政府沒有增設市口岸辦駐廈門辦事處及增加人員編製,為(wei) 完成市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我辦隻能在人員和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派出人員駐廈負責日常工作聯係,無法形成穩定的工作機製。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辦及口岸各部門在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4月 23日對今後如何進一步做好包括口岸工作在內(nei) 的開放型經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口岸工作實際,就如何縱深推進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如何更好地服務於(yu) 我市開放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行了專(zhuan) 門研究。我們(men) 將通過“一個(ge) 創新”,推進“兩(liang) 大建設”,實現“三個(ge) 加強”,來切實推進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
(一)創新體(ti) 製機製
一是在已有的口岸工作領導小組例會(hui) 和關(guan) 檢貿企聯席會(hui) 議製度基礎上,加強口岸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兩(liang) 個(ge) 關(guan) 檢區各相關(guan) 部門的作用,為(wei) 企業(ye) 積極主動作好政策的宣傳(chuan) 、研究、指導、落實工作,形成口岸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是加緊設立贛州口岸發展資金。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每年籌措200萬(wan) 元作為(wei) 口岸發展資金,科學合理製定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用於(yu) 建設口岸基礎設施、補助口岸聯檢部門、補貼鐵海聯運國際集裝箱和報關(guan) 報檢企業(ye) 等,提高口岸通關(guan) 效率,降低通關(guan) 成本,引導企業(ye) 在本地報關(guan) 出口。
(二)推進口岸平台建設
一是推進贛州“無水港”建設。在加強對贛州鐵路東(dong) 站鐵路口岸作業(ye) 區規範管理的同時,盡快在贛州鐵路南站啟動贛州“無水港”建設。擬於(yu) 5月底6月初通過舉(ju) 辦口岸、物流等有關(guan) 部門和鐵路及沿海有實力港口企業(ye) 參加的研討會(hui) ,明確“無水港”在南站的布局和投融資方式,確定項目推進的時間表。
二是推進龍南鐵海聯運工作。盡快解決(jue) 龍南至深圳鹽田的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攬貨和運作時間太長等問題,為(wei) 做大集裝箱鐵海聯運提供保障。同時,加強與(yu) 海關(guan) 、檢驗檢疫和鐵路部門的溝通,盡快製定和落實龍南鐵海聯運查驗場的建設方案,
三是推進口岸信息化工作。在考察學習(xi) 廈門等地電子口岸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使贛州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方案更加完善、更具實用性、操作性;盡快組織對贛州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的最後論證,爭(zheng) 取盡早立項建設,力爭(zheng) 年底試運行,以服務口岸物流企業(ye) ,促進口岸管理部門信息共享。
(三)推進贛州出口加工區建設。
一是推進功能配套。推進贛州出口加工區“功能整合、政策疊加”,引進物流企業(ye) 提供區內(nei) 、區外物流、查驗、保稅等服務,開展研發、檢測、維修業(ye) 務;整合贛州公路口岸作業(ye) 區,向出口加工區集中。
二是推進項目建設。項目建設近期目標為(wei) :至2009年8月,完成電子加工廠房5萬(wan) M²建設和能提供5000名員工生活的綜合服務設施2.5萬(wan) M²建設;到2009年底,再完成5.2萬(wan) M²標準廠房建設以及配套服務設施2.5萬(wan) M²建設;2010年,完成15.6萬(wan) M²標準廠房建設以及相應。
(四)加強口岸配套服務
一是積極做好培訓和人才引進工作。協同有關(guan) 部門開展報關(guan) 員、報檢員培訓,擬於(yu) 6、7月由口岸協會(hui) 舉(ju) 辦報關(guan) 員、報檢員培訓班,由海關(guan) 、檢驗檢疫部門業(ye) 務骨幹授課,免費培訓進出口企業(ye) 的相關(guan) 人員,盡快達到持證上崗,提高業(ye) 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力引進沿海口岸中介服務人才,扭轉本地人才流失的態勢。
二是鼓勵口岸中介組織發展。鼓勵沿海有實力的中介服務機構在贛州設立分公司或辦事機構,同時,建議出台《鼓勵口岸中介組織發展的意見》,文稿正在草擬,爭(zheng) 取上半年出台,確保在年內(nei) 新成立2家報關(guan) 行、報檢行等中介服務組織。
(五)加強口岸對接
一是加強與(yu) 廈門口岸合作。盡快落實2009年3月30日贛州、廈門兩(liang) 市在廈門簽定《關(guan) 於(yu) 加強兩(liang) 地口岸合作的協議》,爭(zheng) 取市口岸辦駐廈門辦事處的機構編製和工作經費盡快到位,共同做大做強“贛州-廈門”鐵海聯運,推進贛州“無水港”項目建設和口岸電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設。
二是推動與(yu) 廣州港合作。在鞏固和完善贛州—廈門、贛州—深圳、龍南—深圳 “鐵海聯運”業(ye) 務的基礎上,著力拓展贛州-廣州“鐵海聯運”業(ye) 務,降低口岸物流成本。
(六)加強文明口岸共建
一是將共建文明口岸活動引向深入。將共建文明口岸活動與(yu) 與(yu) 口岸各單位的日常工作相結合,與(yu) 機關(guan) 效能年建設和學習(xi) 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緊密結合,以共建文明口岸活動推進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加強各口岸單位的交流,廣泛開展口岸聯誼活動,建設團結協作、積極向上、活潑生動的口岸文化;不斷完善共建文明口岸活動的考核和評比辦法,確保文明口岸共建取得實效。
二是加強口岸宣傳(chuan) 調研。繼續運用報紙、信息等多種方式宣傳(chuan) 口岸政策法規、通關(guan) 涉外知識,推廣鐵海聯運新型運輸模式;根據口岸工作實際,以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效率、完善服務機製為(wei) 重點,運用好“金融危機影響下贛州口岸的對策”、“發展鐵海聯運,進一步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完善口岸布局,推進龍南關(guan) 檢區建設”等調研課題成果,努力破解發展難題,推動贛州口岸科學發展。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
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
上半年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
今年以來,口岸服務體(ti) 係各部門根據全市開放型經濟會(hui) 議的部署,主動服從(cong) 服務於(yu) 從(cong) 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克服口岸建設和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提高口岸工作效率,降低進出口企業(ye) 的綜合成本,為(wei) 我市開放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保障。
一、前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創新口岸體(ti) 製機製,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
一是強化了口岸工作機製。我辦不斷堅持和完善關(guan) 、檢、貿、企聯席會(hui) 議製度和涉外工作機製,努力提高口岸工作水平。2月12日,市口岸工作領導小組在龍南縣召開了口岸各部門以及龍南關(guan) 檢區六縣政府有關(guan) 領導參加的擴大會(hui) 議,傳(chuan) 達了全省開放型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全省外經貿工作會(hui) 議精神,通報了2008年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工作情況,並對2009年口岸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明確了2009年的工作重點。全市十大體(ti) 係工作會(hui) 議之後,我辦又及時將會(hui) 議精神進行了傳(chuan) 達貫徹,工作的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有力。
二是推行龍南關(guan) 檢區協管員、協檢員製度。自2009年起在龍南關(guan) 檢區施行《龍南關(guan) 檢區協管員、協檢員選聘管理辦法》,在龍南關(guan) 檢區招聘一批協管員、協檢員。該製度的實施,不僅(jin) 可以緩解口岸查驗部門人員、經費不足等困難,從(cong) 製度上保證了口岸一線執法力量,而且對提高龍南關(guan) 檢區口岸管理和服務水平,改善關(guan) 檢區發展環境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三是設立口岸發展資金,增強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目前,我市的進出口企業(ye) 本地報關(guan) 的集裝箱總量偏少,中介組織還不發達,口岸服務存在尷尬局麵,一方麵企業(ye) 反映,與(yu) 沿海地區相比口岸物流成本和通關(guan) 成本仍然較高。而另一方麵,同時,我市公路口岸作業(ye) 區、鐵路口岸作業(ye) 區、鐵海聯運短拖運輸企業(ye) 和報關(guan) 、報檢行都處在虧(kui) 損運營狀態,難以長久維持。這種局麵,一旦某個(ge) 環節出現了問題將嚴(yan) 重影響整個(ge) 口岸通關(guan) 的順利運行,大通關(guan) 環境存在不少隱患。為(wei) 增強我市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我市提出按市、縣共同出資的辦法設立口岸發展資金。該資金主要用於(yu) 補貼口岸基礎設施,扶持口岸中介組織發展,最終目的是要引導企業(ye) 本地報關(guan) ,提高口岸通關(guan) 效率,降低通關(guan) 物流成本。
(二)服從(cong) 服務大局,幫助企業(ye)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一是加強口岸政策宣傳(chuan) ,強化通關(guan) 指導。結合“十大體(ti) 係”幫助企業(ye) 應對金融危機渡難關(guan) ”主題活動,我辦進一步加強了口岸政策法規、通關(guan) 模式、口岸服務的宣傳(chuan) ,製作了2000份《贛州口岸通關(guan) 指南》免費發放給進出口企業(ye) ,為(wei) 企業(ye) 提供更為(wei) 便利的口岸通關(guan) 服務和業(ye) 務指導。
二是加強口岸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幫助企業(ye) 根據政策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鼓勵企業(ye) 通過技改提升出口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提高出口產(chan) 品的質量和檔次;強化對重點工業(ye) 項目跟蹤服務,促使其早日開工,盡快投產(chan) 見效;幫助企業(ye) 打服務牌,走定製化路線,規避匯率風險,尋找新興(xing) 市場等,抵禦金融危機的衝(chong) 擊。
三是推廣“鐵海聯運”運輸模式,大力降低企業(ye) 物流運輸成本。我辦通過報紙、電視、口岸信息、口岸短信平台等方式,加大了贛州—廈門、贛州—深圳、龍南-深圳等3條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新型運輸模式的推廣宣傳(chuan) ,使更多的進出口企業(ye) 了解和接受“鐵海聯運”運輸模式。同時,大力推進贛州-廣州“鐵海聯運”,進一步降低企業(ye) 的運輸成本,增強對金融危機的抵禦能力。
(三)完善口岸設施,大力推進贛州“無水港”和信息化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贛州“無水港”建設。2009年3月30日,贛州、廈門兩(liang) 市在廈門簽定《關(guan) 於(yu) 加強兩(liang) 地口岸合作的協議》,明確兩(liang) 市根據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推進贛州“無水港”項目建設。同時,還赴廈門、南昌等地就合作建設贛州“無水港”項目進行了洽談。
二是完善了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建設方案。我辦於(yu) 今年2月牽頭召開了口岸各部門及相關(guan) 企業(ye) 參加的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建設征求意見會(hui) ,根據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了建設方案。
此外,贛州出入境檢驗檢疫中心完成主體(ti) 工程和內(nei) 部裝修,已於(yu) 3月底投入使用。
(四)優(you) 化口岸布局,推進龍南和瑞金區域次中心口岸建設
一是推進了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建設。在我辦積極推動下,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建設引起了省商務廳及省口岸辦領導的高度重視,省市口岸部門分別在龍南和南昌進行了多次調研和研討座談。目前,各查驗單位已同意按照總體(ti) 規劃、分步實施的辦法建設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
二是啟動了瑞金物流園建設,但口岸作業(ye) 區建設受貨量製約,還沒有實質進展。瑞金市為(wei) 加快物流園建設步伐,出台了項目用地按工業(ye) 園用地價(jia) 格提供等鼓勵政策。瑞金物流園區位於(yu) 贛龍鐵路最大三級客運站瑞金市火車站站前、206國道旁,占地麵積400餘(yu) 畝(mu) ,現已申報用地指標135畝(mu) ,完成征地拆遷85畝(mu) ,項目總體(ti) 規劃設計已完成。目前在談的可分塊實施的項目有汽車、糧油貿易和農(nong) 資、鋼材、水果、服裝批發等市場。目前,雖然口岸作業(ye) 區沒有建設,但從(cong) 3月份開始,瑞金市在贛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協作下,已針對瑞金出口的關(guan) 鍵環節,加緊推進在瑞金市設立檢驗檢疫檢管點。
(五)打造產(chan) 業(ye) 承接平台,穩步推進出口加工區建設
一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備。經過近兩(liang) 年的緊張建設,贛州出口加工區目前已經完成供水、供電、通信、雨水、汙水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監管倉(cang) 庫、查驗場、檢疫樓和檢疫場,管委會(hui) 、海關(guan) 、商檢辦公樓等投入使用。
二是標準廠房和配套服務區建設有較大進展。總投資3300萬(wan) 元的電子加工廠房A1-A2、A5於(yu) 4月17日完成全體(ti) 框架順利封項,計劃今年6月底完工;投資約1200萬(wan) 元的輕紡加工廠房C1已完成第一層,計劃今年8月底完工;采取BT方式運作的電子加工廠房A3-A4,於(yu) 09年4月16日開標,現正在進行開工前期工作。
三是招商引資工作穩步推進。贛州出口加工區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和有利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項目以及與(yu) 現有產(chan) 業(ye) 相配套的優(you) 質外資企業(ye) 。至目前,達成入區意向的企業(ye) 共有三家:台灣光寶集團、江陰愛康太陽能器材有限公司和台達電子集團,前兩(liang) 家企業(ye) 已簽訂投資意向。
(六)強化口岸協調協作機製,優(you) 化口岸通關(guan) 效率
一是市口岸辦龍南辦事處正式掛牌運作。市口岸辦龍南辦事處於(yu) 2月12日正式掛牌,已安排2位同誌進駐龍南開展工作。這對加強龍南關(guan) 檢區各口岸部門以及口岸部門與(yu) 當地政府的聯係和協調,提高龍南關(guan) 區口岸工作的效率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二是加強了與(yu) 廈門口岸的合作。根據贛州、廈門兩(liang) 市2009年3月30日在廈門簽定的《關(guan) 於(yu) 加強兩(liang) 地口岸合作的協議》精神,兩(liang) 市將共同做大做強“贛州-廈門”鐵海聯運,推進贛州“無水港”項目建設和口岸電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建立兩(liang) 地口岸部門通關(guan) 協作機製、信息互通機製。為(wei) 確保協議議定事項的落實,我辦已派員進駐廈門開展市口岸辦廈門辦事處的籌建工作。這標誌著贛州、廈門口岸合作進入了一個(ge) 新的階段。
三是開展文明口岸共建,打造和諧高效口岸。根據《國家口岸辦公室關(guan) 於(yu) 印發恢複開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動有關(guan) 文件的通知》(國岸發[2007]12號)等有關(guan) 文件精神,我辦在總結去年共建文明口岸活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完善了考核評比辦法。新考評辦法重點以量化考評為(wei) 主,突出了可操作性。同時,還有機地和機關(guan) 效能年建設和學習(xi) 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共建文明口岸活動得到各相關(guan) 口岸單位的積極響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開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動中,各口岸單位加強了相互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友誼,進一步發揮了口岸整體(ti) 效應,增強了口岸服務能力,形成了口岸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對進出口企業(ye) 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表現在:進出口企業(ye) 企業(ye) 訂單減少,利潤空間受擠壓;企業(ye) 融資困難,支付能力下降;部分行業(ye) 和企業(ye) 尤其是我市傳(chuan) 統優(you) 勢的加工貿易類企業(ye) 和勞動密集型行業(ye) 如製鞋、玩具等受到較大衝(chong) 擊,鎢、稀土等有色金屬和資源型產(chan) 品出口受到較大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市進出口總值為(wei) 19155.91萬(wan) 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其中進口為(wei) 3252.42萬(wan) 美元,下降54%。我市有色金屬行業(ye) 一季度僅(jin) 入庫“兩(liang) 稅”8165萬(wan) 元,同比減收2.4億(yi) 元,大幅下降74.2%。
二是贛州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贛州鐵路東(dong) 站臨(lin) 時監管點雖然已於(yu) 2007年9月經過南昌海關(guan) 驗收並開展業(ye) 務,建立了規範管理製度。但是,由於(yu) 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尚不完備,贛州鐵路東(dong) 站臨(lin) 時監管點不僅(jin) 與(yu) 海關(guan) 總署製定的海關(guan) 監管場所驗收新標準有較大差距,還存在著集裝箱吊裝設備陳舊、貨場道路破壞嚴(yan) 重等問題,急需投入資金予以完善。
三是龍南鐵路口岸作業(ye) 區建設遇到新的困難。2008年8月開通的龍南-深圳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雖然拓展了我市口岸通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ye) 的運輸成本,但是由於(yu) 貨量未達到開通班列的要求,隻能采取加掛車的方式,運輸時間較長,企業(ye) 參與(yu) 的積極性不高,這是目前遇到的主要問題。另外,南昌鐵路局考慮到龍南火車貨場站場地麵積十分有限,鐵海聯運業(ye) 務量又太小,若在鐵路貨場內(nei) 建設龍南鐵路查驗場,其原有的煤炭、木材等散貨的運輸將受到影響,因而不同意在龍南火車貨場站建設鐵路口岸查驗場。
四是贛州出口加工區發展受到較多製約。受國際金融危機、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入區成本較高等因素影響,許多出口類企業(ye) 對進駐加工區缺乏信心,招商引資進度緩慢,招商形勢不容樂(le) 觀;加工區一期基礎設施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隨後的標準廠房、配套服務區及網絡監管係統維護等目前依靠開發區財政承擔,建設資金比較緊張;出口加工區現功能設置較為(wei) 單一,未能實現與(yu) 國際自由貿易區的同步發展,與(yu) 其他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存在功能重疊,政策優(you) 勢日趨減弱, 功能有待拓展。
五是口岸中介服務機構極待發展。口岸中介服務成為(wei) 製約我市口岸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市專(zhuan) 業(ye) 報檢機構偏少,在龍南關(guan) 檢區的中介服務更是難以滿足企業(ye) 的需要。同時,我市報關(guan) 、報檢、貨代等企業(ye) 也基本處於(yu) 微利甚至虧(kui) 損經營狀態,導致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無法發揮最大效益。
六是口岸管理部門人員和經費緊張。加強與(yu) 廈門等沿海口岸的協作是推進贛州“大通關(guan) ”建設和加快區域口岸合作的需要。目前,我辦深圳辦事處、龍南辦事處成立以來,為(wei) 推動口岸協作,提高通關(guan) 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於(yu) 市政府沒有增設市口岸辦駐廈門辦事處及增加人員編製,為(wei) 完成市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我辦隻能在人員和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派出人員駐廈負責日常工作聯係,無法形成穩定的工作機製。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辦及口岸各部門在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4月 23日對今後如何進一步做好包括口岸工作在內(nei) 的開放型經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口岸工作實際,就如何縱深推進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如何更好地服務於(yu) 我市開放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行了專(zhuan) 門研究。我們(men) 將通過“一個(ge) 創新”,推進“兩(liang) 大建設”,實現“三個(ge) 加強”,來切實推進我市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
(一)創新體(ti) 製機製
一是在已有的口岸工作領導小組例會(hui) 和關(guan) 檢貿企聯席會(hui) 議製度基礎上,加強口岸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兩(liang) 個(ge) 關(guan) 檢區各相關(guan) 部門的作用,為(wei) 企業(ye) 積極主動作好政策的宣傳(chuan) 、研究、指導、落實工作,形成口岸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是加緊設立贛州口岸發展資金。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每年籌措200萬(wan) 元作為(wei) 口岸發展資金,科學合理製定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用於(yu) 建設口岸基礎設施、補助口岸聯檢部門、補貼鐵海聯運國際集裝箱和報關(guan) 報檢企業(ye) 等,提高口岸通關(guan) 效率,降低通關(guan) 成本,引導企業(ye) 在本地報關(guan) 出口。
(二)推進口岸平台建設
一是推進贛州“無水港”建設。在加強對贛州鐵路東(dong) 站鐵路口岸作業(ye) 區規範管理的同時,盡快在贛州鐵路南站啟動贛州“無水港”建設。擬於(yu) 5月底6月初通過舉(ju) 辦口岸、物流等有關(guan) 部門和鐵路及沿海有實力港口企業(ye) 參加的研討會(hui) ,明確“無水港”在南站的布局和投融資方式,確定項目推進的時間表。
二是推進龍南鐵海聯運工作。盡快解決(jue) 龍南至深圳鹽田的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攬貨和運作時間太長等問題,為(wei) 做大集裝箱鐵海聯運提供保障。同時,加強與(yu) 海關(guan) 、檢驗檢疫和鐵路部門的溝通,盡快製定和落實龍南鐵海聯運查驗場的建設方案,
三是推進口岸信息化工作。在考察學習(xi) 廈門等地電子口岸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使贛州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方案更加完善、更具實用性、操作性;盡快組織對贛州口岸物流電子信息平台的最後論證,爭(zheng) 取盡早立項建設,力爭(zheng) 年底試運行,以服務口岸物流企業(ye) ,促進口岸管理部門信息共享。
(三)推進贛州出口加工區建設。
一是推進功能配套。推進贛州出口加工區“功能整合、政策疊加”,引進物流企業(ye) 提供區內(nei) 、區外物流、查驗、保稅等服務,開展研發、檢測、維修業(ye) 務;整合贛州公路口岸作業(ye) 區,向出口加工區集中。
二是推進項目建設。項目建設近期目標為(wei) :至2009年8月,完成電子加工廠房5萬(wan) M²建設和能提供5000名員工生活的綜合服務設施2.5萬(wan) M²建設;到2009年底,再完成5.2萬(wan) M²標準廠房建設以及配套服務設施2.5萬(wan) M²建設;2010年,完成15.6萬(wan) M²標準廠房建設以及相應。
(四)加強口岸配套服務
一是積極做好培訓和人才引進工作。協同有關(guan) 部門開展報關(guan) 員、報檢員培訓,擬於(yu) 6、7月由口岸協會(hui) 舉(ju) 辦報關(guan) 員、報檢員培訓班,由海關(guan) 、檢驗檢疫部門業(ye) 務骨幹授課,免費培訓進出口企業(ye) 的相關(guan) 人員,盡快達到持證上崗,提高業(ye) 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力引進沿海口岸中介服務人才,扭轉本地人才流失的態勢。
二是鼓勵口岸中介組織發展。鼓勵沿海有實力的中介服務機構在贛州設立分公司或辦事機構,同時,建議出台《鼓勵口岸中介組織發展的意見》,文稿正在草擬,爭(zheng) 取上半年出台,確保在年內(nei) 新成立2家報關(guan) 行、報檢行等中介服務組織。
(五)加強口岸對接
一是加強與(yu) 廈門口岸合作。盡快落實2009年3月30日贛州、廈門兩(liang) 市在廈門簽定《關(guan) 於(yu) 加強兩(liang) 地口岸合作的協議》,爭(zheng) 取市口岸辦駐廈門辦事處的機構編製和工作經費盡快到位,共同做大做強“贛州-廈門”鐵海聯運,推進贛州“無水港”項目建設和口岸電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設。
二是推動與(yu) 廣州港合作。在鞏固和完善贛州—廈門、贛州—深圳、龍南—深圳 “鐵海聯運”業(ye) 務的基礎上,著力拓展贛州-廣州“鐵海聯運”業(ye) 務,降低口岸物流成本。
(六)加強文明口岸共建
一是將共建文明口岸活動引向深入。將共建文明口岸活動與(yu) 與(yu) 口岸各單位的日常工作相結合,與(yu) 機關(guan) 效能年建設和學習(xi) 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緊密結合,以共建文明口岸活動推進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加強各口岸單位的交流,廣泛開展口岸聯誼活動,建設團結協作、積極向上、活潑生動的口岸文化;不斷完善共建文明口岸活動的考核和評比辦法,確保文明口岸共建取得實效。
二是加強口岸宣傳(chuan) 調研。繼續運用報紙、信息等多種方式宣傳(chuan) 口岸政策法規、通關(guan) 涉外知識,推廣鐵海聯運新型運輸模式;根據口岸工作實際,以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效率、完善服務機製為(wei) 重點,運用好“金融危機影響下贛州口岸的對策”、“發展鐵海聯運,進一步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完善口岸布局,推進龍南關(guan) 檢區建設”等調研課題成果,努力破解發展難題,推動贛州口岸科學發展。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
口岸服務體(ti) 係建設
上半年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