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的空運價格-受疫情影響, 全球郵輪業預計損失10億元
海運新聞 | 2020-02-12 13:03
受疫情影響, 全球郵輪業(ye) 預計損失10億(yi) 元
2020年02月11日 11時 時代周報
疫情正在阻塞全球貿易動脈。
自2019年12月初以來,有著全球航運晴雨表之稱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便持續下行,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更是令其雪上加霜。自1月17日以來,BDI指數已經出現“十四連跌”。截至2020年2月7日,BDI指數報415點,同時創下2016年4月5日以來的新低。
根據波羅的海交易所的數據,目的地為中國的好望角型散貨船自9月以來費率驟降92%。截至2月6日,每日運費僅略高於3000美元,遠低於支付給船員的費用。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按體量計算,全球貨物貿易的80%通過海洋運輸,而在全球十大集裝箱港口中,中國占據了7個。中國是全球最大出口國,集裝箱船將包括服裝、家具、電子產品、汽車和工業設備在內的各種商品從七個大港口運往美國、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彼得·桑德指出,中國是亞洲內部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推動者,“由於中國是世界製造中心,新冠疫情將會對整個集裝箱運輸業造成影響。許多產業都將減少對集裝箱貨物運輸的需求。”
郵輪業影響最大
受此前全球貿易風險和季節性因素影響,加之此次疫情爆發,BDI的持續下滑隻是整個行業寒冬的縮影。
此前世衛組織(WHO)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升級為“全球關注的公共突發事件”,並提出了相關建議,加之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部分國家已經對曾掛靠中國港口的船舶設置14天“隔離“期,而全球港口因此而趨緊的檢驗檢疫也使得全球海運效率降低。
此前,包括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在內等國家已經紛紛收緊了船隻的靠港規定。
國際航運公司集團馬士基表示,由於中國春節假期延長導致的貨運需求減少,其將取消兩個亞歐航線上的班期,涉及臨近兩周的2.6萬TEU貨運容量。
地中海航運、赫伯羅特和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等,均表示已減少中國內地和香港到印度、加拿大、美國和西非航線上的船隻數量。
普氏能源資訊指出,在常規年份,直到3月初對亞洲以外地區的去程班輪運輸需求才會恢複,但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的事態發展表明複蘇所需要的時間更長。盡管取消集裝箱貨運班期是應對較低需求的第一步,但如果中國工廠的複工時間進一步延遲,這些措施可能還不夠。
總的來看,相關的上下遊行業均受到了嚴重影響。
在所有海運細分部門中,受影響最大的是郵輪業,此前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欣梁告訴媒體,某些郵輪公司因為取消航次直接損失在7-10億元左右,小型郵輪公司的損失也在5000萬元左右,而為郵輪公司和港口配套的其他供應商、企業等,相關損失初步預計在10億元左右。
而除集裝箱班輪業外的各貨運部門也將顯受影響,幹散貨運部門所受影響已經在相關指數上顯著體現,油運部門影響也正在顯現。
在修造船領域,由於工人返回工廠的時間將大幅延後,導致新造船交船延後,修船領域脫硫塔加裝期的延長或推遲也將對航運業帶來較大影響。
海運和貿易商品分析研究全球主管Rahul Kapoor表示,未來幾個月,船運業的複蘇將是緩慢而漫長的,“下半年政府有可能出台係列措施,這可能有助於提振需求。”
來源:節選自《時代周報》
返回首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