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機人員彼此之間自覺保持著1米以上的距離
2月9日下午,新聞晨報·周到記者在上海虹橋機場T1、T2航站樓看到,兩(liang) 航站樓均未見返滬大客流。
出於(yu) 對疫情防護的重視,無論是抵滬旅客還是接機乘客都認真佩戴口罩。在T1、T2航站樓到達廳內(nei) ,接機人員彼此之間更是自覺地保持著1米以上的距離,彼此之間鮮少溝通;抵滬的旅客除佩戴口罩外,還穿戴了各種自己“發明”製作的防護設備。
▲視頻:2月9日,上海虹橋機場的接機人員彼此之間自覺保持著1米以上的距離,被戲稱為“北歐式”接機到達廳迎來“北歐式接機”
2月9日下午4時許,與(yu) 往日比,上海虹橋機場T1、T2航站樓的到達廳,接機人員並不多,甚至可以有稀稀落落來形容。
到達廳內(nei) ,每名接機人員都佩戴著口罩,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彼此之間都自覺保持著1米以上的距離。
記者注意到,接機者中,以中青男性居多,所有接機者都非常沉默,彼此之間鮮少溝通。
一名接機者告訴記者,他是為(wei) 了接從(cong) 天津返滬的妻子而來,妻子明日將正式複工。
返滬人員“花式”自我保護
記者注意到,整個(ge) 機場客流最為(wei) 密集的區域,應屬行李提取區。
▲9日下午,虹橋機場返滬的客流依然不多
在這裏,乘坐飛機返滬的旅客們(men) ,對自己的保護非常嚴(yan) 密,不時可見旅客們(men) 穿戴著別出心裁的防護設備。
除了佩戴必需品口罩外,許多旅客還佩戴了帽子和眼鏡。
▲這位女乘客把一次性雨衣穿在了羽絨服裏麵
眼鏡和帽子的種類可謂五花八門,有旅客戴了專(zhuan) 業(ye) 的護目鏡,也有旅客帶了墨鏡,還有旅客直接將口罩壓在了自己的近視鏡下麵。
▲這位男乘客自製了一款簡易塑料防護麵罩
此外,部分旅客還穿戴了一些自己“發明”製作的防護設備:有人將雨衣穿在了大衣裏麵,還有旅客用硬質塑料為(wei) 自己製作了一款簡易防護麵罩。
虹橋機場乘地鐵的客流也不多
在上海虹橋機場T2航站樓1號、2號候車室內(nei) ,記者看到僅(jin) 有幾名工作人員,幾乎沒什麽(me) 旅客。
2號候車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狀態已持續一天,發往全市各個(ge) 方向的公交車也很空,幾乎每趟車隻搭載了幾名乘客。
▲公交車內(nei) 的乘客並不多
相比較而言,1號候車室的客流稍多一些。這裏的工作人員說,剛剛送走了一輛30人的大巴車,以去浦東(dong) 的乘客居多。
“比前幾天人多一些,但和往年沒法比,往年人要一直排到候車室門外。”上述工作人員說。
▲虹橋機場地鐵站的客流也不多
此外,地鐵2號線、10號線虹橋機場站同樣客流稀疏,地鐵車廂內(nei) 有很多座位都空著,安檢口也未見排隊現象。
視頻:張益維
圖片:張益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