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俯瞰新橋機場 圖片來源:中安在線
全國八大機場之一、抗洪救災先進單位、千萬(wan) 級機場俱樂(le) 部……時間賦予了安徽省境內(nei) 民用機場一張張新名片,也見證著一代代民航人接力傳(chuan) 棒,架起了一條條通往世界的“空中橋梁”。
安徽的民用航空,始於(yu) 1929年滬蓉航空線管理處,辟滬漢航線自上海,經南京、安慶、九江至漢口,在安慶長江水麵設置機場,供該航線水路雙翼飛機備降。五年後,就在合肥市區東(dong) 北角的三裏街一帶,一座占地近千畝(mu) 當年被稱為(wei) “三裏街機場”的老機場拔地而起,不少安徽人的“飛人夢”在這裏啟航。
接下來,以合肥機場為(wei) 例,通過梳理其發展軌跡,回顧安徽民航發展曆程中的三次曆史性跨越。
夢開始的地方:當年的三裏街機場被譽為(wei) 全國“八大機場”之一
圖:三裏街機場原候機樓 圖片來源:中安在線
1957年1月1日,一架蘇製裏-2飛機從(cong) 合肥三裏街機場騰空而起,上海經合肥、徐州至北京航線正式開通,標誌著合肥三裏街機場正式通航。當年運送旅客61.5人次,貨郵4公斤。
圖:1957年1月1日,一架蘇製裏-2飛機從(cong) 合肥三裏街機場騰空而起 圖片來源:中安在線
第二年,中國民航安徽省管理處在合肥成立,組建並管轄合肥、阜陽、蕪湖、屯溪四個(ge) 民航站,並在1960年擴編為(wei) 中國民用航空安徽省管理局。
那時候的機場跑道是碎石道麵,一到下雨天,飛機就無法正常起飛。1962年,三裏街機場再次擴建,並購置了多架“運五”型飛機。擴建後,三裏街機場占地麵積約900畝(mu) ,跑道長1200米、寬50米,水泥道麵,承受重量25噸;安全道長150米,跑道西南側(ce) 修有滑行道,長560米、寬14米,柏油道麵,可供多種型號的飛機起降。
60年代初的三裏街機場,停機坪上是伊爾-14飛機。在當年,伊爾-14、裏-2、運-5是三裏街機場的主力機型。
1977年底,隨著駱崗機場的啟用,三裏街機場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
大建設:駱崗機場結束了安徽隻能起降小型客機的曆史
1971年5月,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批複同意新建合肥駱崗機場。曆經6年的艱辛努力,1977年11月合肥駱崗機場如同一顆燦爛的明珠閃耀在省城巢湖北岸,當時被譽為(wei) 全國“八大機場”之一。
圖:合肥駱崗機場停機坪,旅客正在有序地登上運7飛機 圖片來源:中安在線
駱崗機場正式啟用,結束了安徽隻能起降小型客機的曆史,掀開了安徽航空嶄新的一頁。那時候的駱崗機場航站樓是合肥標誌性建築,七十年代時曾作為(wei) 合肥的標誌占據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十多年。
圖:80年代合肥駱崗機場候機廳 圖片來源:中安在線
1991年6月,安徽長江淮河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地麵交通運輸全麵癱瘓,安徽民航發揮空中交通優(you) 勢,安全地保證了江澤民總書(shu) 記、李鵬總理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專(zhuan) 機15架次,搶運救災物資800多噸,保證了大災時期的人民生命安全,國家民航總局授予安徽民航“抗洪救災先進單位”榮譽。
1996年,因發展需要,民航總局和省市政府共同投資1.8億(yi) 元對合肥機場進行大規模改擴建,以完善現代化航空港4D級標準。
圖:民航總局和安徽省市政府共同投資1.8億(yi) 元對合肥機場進行大規模改擴建,以完善現代化航空港4d級標準。 圖片來源:中安在線
1996年7月皖南遭遇罕見的洪災,合肥-黃山航線成為(wei) 通往災區的唯一空中橋梁。7月11日首批國際救援物資由泰國曼穀運抵合肥,合肥機場全力轉運。
2004年10月26日,合肥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wan) 人次。
從(cong) 1957年61.5人次,到2004年突破100萬(wan) 人次,安徽民航人用了47年讓吞吐量增長了1.6萬(wan) 倍。2005年11月8日安徽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揭牌。
1988年8月東(dong) 航安徽分公司在合肥駱崗機場首次開通合肥——香港地區臨(lin) 時旅遊包機航線,1997年改為(wei) 定期直航航班,是駱崗機場開通的首條地區航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