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卿 趙楠
2014年,隨著國內(nei) 外經濟結構轉型深入、地緣政治影響擴大、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以及國際經貿格局錯綜變化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逐漸呈現出“低增長、優(you) 發展”的格局,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增速維持在7.4%,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上升15.28%,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抬高11.96%,進出口總額微漲3.39%,各增長指標較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國內(nei) 製造業(ye) PMI指數呈先增後降態勢,12月終值為(wei) 50.1點,勉強維持在臨(lin) 界線以上。經濟步入“新常態”發展階段,投資動力減弱、排浪式消費減少、出口回升放緩,使得全國港口生產(chan) 形勢較2013年有所減慢,貨物與(yu) 集裝箱吞吐量在低速增長區間內(nei) 小幅上行。
預計2015年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與(yu) 外貿分別將呈現一減一穩一增走勢,全年GDP增速有望實現7.2%,對我國港口整體(ti) 脫離“探底階段”持謹慎態度,預計仍將維持小幅增長。
1.
貨物吞吐量增速萎縮
2014年前11個(ge) 月,中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02.27億(yi) 噸,同比提升4.8%,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近半。全球經濟複蘇進程波折起伏,東(dong) 西向國際貿易擴張速度明顯放慢;同時,國內(nei) 經濟麵臨(lin)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下的“減速”與(yu) “換擋”,港口生產(chan) 隨之溫和。上半年我國港口吞吐量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yu) 對外商品貿易,而隨著歐美等國“再工業(ye) 化”及區域貿易的活躍,抑製了中國商品的出口以及原材料的進口貿易。加之國內(nei) 房地產(chan) 、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下滑,以及內(nei) 貿煤價(jia) 格的下降,致使港口煤炭、鐵礦石等大宗散貨進口量逐月回落,外貿拉動力趨弱,內(nei) 貿貨物轉而成為(wei) 支撐。另一方麵,全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增幅總體(ti) 處於(yu) 震蕩下行通道,前11個(ge) 月累計增幅為(wei) 5.7%;而內(nei) 河港口同樣表現不佳,前11個(ge) 月累計增幅僅(jin) 2.9%,較2013年同期8.3%存在較大差距,但四季度內(nei) 河港口生產(chan) 波動上揚態勢明顯,有望逐步擺脫萎靡。
外貿吞吐量波動下行,但振幅逐漸收窄
縱觀我國港口近年外貿走勢,年內(nei) 6.15%的月均增速雖遠不及往年的兩(liang) 位數增長,但在“外貿維穩政策”扶持下,進出口形勢趨於(yu) 平緩,2014年全國外貿進口額增幅維持在3.4%上下。然而,隨著進口貨物的結構不斷優(you) 化,高附加值商品所占比例逐漸提升。因此,未來港口外貿增速或將逐漸靠攏進出口額增速。
西南沿海港口群漲勢翻番,其餘(yu) 港口群普遍回落
2014年1—11月我國主要沿海港口群合計完成貨物吞吐量61.38億(yi) 噸,同比增長5.1%,較去年縮減3.8個(ge) 百分點。其中,西南沿海港口群增勢生猛,增幅較前年提升188.3%,港口群內(nei) 湛江港和北部灣港分別貢獻15.85%和10.32%的增長,基數小已成為(wei) 其快速攀升的比較優(you) 勢。此外,其餘(yu) 港口群增長率均低於(yu) 前一年度,長三角及珠三角港口群增幅分別縮減65.9%和60.5%至2.64%和1.59%。環渤海港口群則較前年增幅收縮46.3%以上,前11個(ge) 月總體(ti) 維持6.1%的增長,其內(nei) 除秦皇島港增幅較前年上揚2個(ge) 百分點外,其餘(yu) 港口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港口增速“換擋”,大中型港口不乏亮點
2014年我國主要港口生產(chan) 形勢有增有減,但基本穩定。前20大港口中,天津、日照、營口、秦皇島等環渤海主要大港,及廣州、湛江、北部灣、南京等南方港口增幅有所擴張,唐山、日照兩(liang) 港更是以兩(liang) 位數的增幅刷新排名,唐山港由原先的第七位直入四強,日照超越營口摘得第九名,煙台港則受益於(yu) 深圳港的負增長成功晉級第十二位。除此以外,本年度負增長的還有上海港。
2.
集裝箱吞吐量低位上攻
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低位上攻
去年前11個(ge) 月我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4億(yi) TEU,同比上升6.1%,下半年雖呈現提速態勢,但仍不及前年7.3%的增幅。入秋迎來傳(chuan) 統海運旺季,同時全球經濟緩慢回升,歐、美、俄、韓、新西蘭(lan) 以及東(dong) 盟、印度等地區與(yu) 中國商品貿易持續增長,國內(nei) 外消費市場回暖,進出口增速較年初明顯上揚。隨著中韓自貿區成立、中國—東(dong) 盟打造自貿區升級版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有利於(yu) 推動中國商品出口及國際貿易發展,但未來立即實現大漲的可能性不大。
內(nei) 河吞吐量基本持平,全年增幅先抑後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