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行業(ye) 市場規模有望達4698億(yi) 元 冷鏈物流迎來黃金機遇期(產(chan) 經觀察)
本報記者 李心萍
“您的大閘蟹到了!”去年陽澄湖開湖當天,丹鳥物流僅(jin) 耗時55分鍾就送達陽澄湖大閘蟹網購第一單,並實現28個(ge) 省區市48小時內(nei) 送達,250多個(ge) 城市24小時內(nei) 送達。
近年來,隨著冷鏈物流的完善,生鮮電商、蔬果宅配等新經濟模式興(xing) 起,我們(men) 隻需輕輕一點手機,各地名產(chan) 就能第一時間送到家門口。可以說,冷鏈物流已成為(wei) 當下重要的基礎設施。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加強冷鏈物流建設。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冷鏈物流迎來了黃金機遇期。那麽(me)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發展情況如何?其短板在哪裏,該怎麽(me) 補?記者深入該行業(ye) 進行了調查。
支撐推動相關(guan) 市場發展
極大拓展了生鮮消費市場,醫藥冷鏈行業(ye) 正進入爆發期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深山裏,生長著一種極負盛名的植物——鬆茸。每年8月,3個(ge) 月的鬆茸季開啟,甘孜雅江縣八角樓鄉(xiang) 的村民們(men) 淩晨3點就紛紛上山采鬆茸。這3個(ge) 月的采摘成果決(jue) 定著他們(men) 一年的收入。
可鬆茸在常溫下保質期隻有3天,甘孜冬季又較為(wei) 漫長,10月初路麵就開始結冰,隻能靠人工背下山。“徒步下山得花好幾個(ge) 小時,鬆茸都不新鮮了,經常賣不出好價(jia) 錢。”八角樓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陳銀軍(jun) 說。
怎麽(me) 辦?靠冷鏈。村民采摘,無人機送下山,進行預冷處理,打包,裝上冷鏈車,就這麽(me) 幾個(ge) 步驟,即可將新鮮鬆茸送到千家萬(wan) 戶。
“無人機將過去村民徒步幾個(ge) 小時運下山的時間縮短到幾分鍾,很好地維持了鬆茸的品質。”順豐(feng) 速運四川分公司總經理賈永健說,不同於(yu) 以往非冷鏈運輸或者往箱子裏放幾個(ge) 冰袋的模式,莊河物流 ,全程冷鏈讓鬆茸的損耗率大大降低。僅(jin) 2019年鬆茸季順豐(feng) 就向外運輸了803.5噸鬆茸(含包裝),極大幫助了當地百姓增收。
不僅(jin) 是甘孜的鬆茸,冷鏈物流就如一道橋梁,連接起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和消費需求,使過去難以跨越地域難題的生鮮消費成為(wei) 可能。
丹鳥副總裁王錁分析,在傳(chuan) 統生鮮產(chan) 銷渠道中,一個(ge) 水果從(cong) 樹上到消費者口中,需要走過多個(ge) 環節:果農(nong) —本地代理商—外省大批發商—小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渠道層次過多,銷售鏈過長,水果在轉手環節浪費很多時間,耗損較大。“冷鏈物流可以把生鮮供應商、商家、消費者有效組織起來,通過農(nong) 產(chan) 品直發提升物流效率與(yu) 體(ti) 驗,以流通的升級幫助更多田間枝頭的特產(chan) 走進千家萬(wan) 戶。”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整個(ge) 生鮮消費市場比作一個(ge) 木桶,補齊冷鏈物流這塊短板,將極大地拓展市場空間。華興(xing) 資本董事張慧表示,傳(chuan) 統的生鮮消費市場,上遊是種植、養(yang) 殖、生產(chan) ,末端是銷售,中間是銷售鏈條。產(chan) 業(ye) 鏈呈現兩(liang) 頭弱小、分散,中間環節龐大冗雜、效率低下等特點。而冷鏈物流的完善,讓新零售企業(ye) 有望簡化中間環節,依托信息技術直接倒逼上遊提高品質和服務,甚至做到定製化生產(chan) ,從(cong) 而促進生鮮消費市場升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轉型。同時滿足消費者對於(yu) 新鮮食品的需求,加強食品的安全保障,助力消費升級。
冷鏈物流還關(guan) 係著一個(ge) 更大市場的發展。“無論是疫苗、生物製品、生物藥還是診斷試劑,都需要冷鏈運輸,而且對於(yu) 溫控有著極為(wei) 嚴(yan) 格的要求。”順豐(feng) 醫藥冷運負責人高誌勇說,醫藥冷鏈行業(ye) 正進入爆發期。
“無論是對生鮮還是醫藥市場,冷鏈物流都有著極強的支撐和推動作用。這兩(liang) 個(ge) 市場需求的增長,又反過來推動冷鏈物流行業(ye) 的發展。”張慧說,中物聯冷鏈委預測,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4698億(yi) 元。
“斷鏈”現象時有發生
民間投資意願不強,以“中小散”為(wei) 主,專(zhuan) 業(ye) 化分工尚未形成
那麽(me) ,何為(wei) 冷鏈物流呢?
冷鏈物流一般包括預冷、包裝、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等環節,主要的基礎設施有冷庫、冷藏車、保溫盒、超市的冷藏陳列櫃等,這其中任何一個(ge) 環節冷鏈設施的缺失都會(hui) 讓產(chan) 品品質打折扣。
“事實上,冷鏈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溫。”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陳萌說,例如速凍食品、凍肉品、冰淇淋等需要冷凍運輸(-22—-18攝氏度),水果、蔬菜、飲料、 鮮奶製品等需要冷藏運輸(-18—-5攝氏度),而醫藥品需要恒溫運輸(恒溫5攝氏度或10攝氏度)。
當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ye) 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就是“斷鏈”,無法保證全程恒溫。比如,為(wei) 了節省成本,有的司機在運輸過程中會(hui) 關(guan) 掉製冷機,海南物流網 ,快到目的地時再開機製冷;比如,在搬運、裝車過程中,由於(yu) 人員操作不到位,也常常導致溫度過高……
“‘斷鏈’問題之所以突出,在於(yu) 我國冷鏈物流還比較分散,市場集中度較低。”張慧說,冷鏈行業(ye) 以“中小散”企業(ye) 為(wei) 主,一些企業(ye) 往往競爭(zheng) 無序、價(jia) 格混亂(luan) ,在冷鏈運輸中監控不到位、標準不落地等問題也時有發生。
為(wei) 何冷鏈物流這個(ge) 大市場難以出現大企業(ye) ?張慧一語道出了背後的原因,冷鏈行業(ye) 是一個(ge) 前期投入大、運營成本高、投資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不高的行業(ye) ,導致不少民營企業(ye) 投資意願不夠強、投資力度不夠大。
據中物聯冷鏈委調研統計顯示,我國冷鏈物流市場雖然保持著快速增長,但當前冷鏈物流行業(ye) 的平均淨利潤率僅(jin) 在3%—4%,且仍在不斷壓縮。
高成本加上低收益,這就導致了我國90%的冷鏈企業(ye) 是區域性的,大部分企業(ye) 僅(jin) 在特定領域運輸部分產(chan) 品,沒有形成規模效應,行業(ye) 集中度偏低。
高誌勇也坦言,冷鏈行業(ye) 仍處在發展起步階段,尤其是在醫藥冷鏈方麵,由於(yu) 運輸成本、網絡運營成本過高,且需求量還不夠大,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ye) 形成全國性的醫藥冷鏈網絡。
在行業(ye) 專(zhuan) 家看來,另一個(ge) 製約冷鏈物流行業(ye) 發展的因素在於(yu) 冷鏈物流行業(ye) 專(zhuan) 業(ye) 化分工尚未形成。
平安證券分析師吳文成介紹,在發達國家,冷鏈物流業(ye) 分工明確,環環相扣。運輸方提供運輸卡車及司機,將貨物運送到指定地點;倉(cang) 儲(chu) 方負責在確定時間卸貨,將貨品存放到指定溫度的冷庫中;維修公司負責根據求救電話進行搶修;冷鏈平台則需要負責聯係以上各家公司,從(cong) 而完成整個(ge) 冷鏈鏈條的節點連接。
“相形之下,我國冷鏈物流行業(ye) 專(zhuan) 業(ye) 化的分工體(ti) 係尚未形成,大部分企業(ye) 提供一攬子服務,浪費了部分儲(chu) 藏和運輸資源,運營成本也難以下降。”吳文成說。
盡快補上發展短板
用地規劃、人才培養(yang) 、市場監管等亟須發力
冷鏈物流短板怎麽(me) 補?
——強化監管、落實標準,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張慧坦言,當前我國尚未形成覆蓋全鏈條的冷鏈物流監管體(ti) 係,無法實現對各環節的溫度控製、製冷、溫控記錄設備使用等情況進行全方位有效監管。“這就導致了規範化企業(ye) 執行標準成本高,不執行標準的企業(ye) 反而可以搶占市場,行業(ye) 存在一定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作為(wei) 行業(ye) 企業(ye) ,我們(men) 希望國家能盡快出台相關(guan) 標準、實現標準全流程有效銜接,從(cong) 而培育出具備冷鏈物流全流程追蹤、監控技術的公司。”高誌勇說。
——加強規劃、完善供給,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
當前,我國冷鏈基礎設施結構性矛盾較為(wei) 突出。以冷庫為(wei) 例,從(cong) 地域分布來看,北上廣等冷庫需求量較大的城市,冷庫稀缺;而局部省市又存在冷庫盲目過量建設,導致冷庫供大於(yu) 求。從(cong) 冷庫功能上看,目前存儲(chu) 型冷庫多、流通型冷庫少,冷凍庫多、冷藏庫少,銷地冷庫多、產(chan) 地冷庫少,不少冷庫功能定位落後於(yu) 市場需求。
“對此,政府部門應加強規劃,在冷藏需求較大的城市,增加相應的用地規劃,或者配套冷庫園區,以滿足冷鏈行業(ye) 發展的需求。”張慧說。
——開設專(zhuan) 業(ye) 、增加培訓,增加冷鏈行業(ye) 人才供給。
采訪中,無論是專(zhuan) 家還是行業(ye) 企業(ye) 都表示,目前冷鏈物流行業(ye) 集中度低、無序競爭(zheng) 狀態也與(yu) 冷鏈物流人才稀缺有關(guan) ,尤其是缺乏掌握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技能的人才。隨著社會(hui) 年齡結構的改變和人力成本的逐年增加,智能化成為(wei) 冷鏈行業(ye) 新趨勢,這種情況下行業(ye) 急需一批懂得“冷”“鏈”“物”“流”的新型專(zhuan) 業(ye) 人才。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調度係統、智能路由係統等新技術的應用,正在不斷彌補行業(ye) 發展的短板。
“我們(men) 相信冷鏈物流巨大的市場空間將吸引更多規模化、標準化企業(ye) 加入其中,推動冷鏈物流市場更好、更快發展。”張慧說,目前冷鏈物流企業(ye) 之間整合、並購、重組等事件相比以往要更多、動作也更大,冷鏈物流市場集中和行業(ye) 服務質量都將進一步提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