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中遠海運散運)在廣州宣告成立。這是繼中遠海運集運、中遠海運能源之後,中遠海運集團成立的第三家航運集群企業(ye) 。與(yu) 前兩(liang) 家不同的是,中遠海運散運由從(cong) 兩(liang) 家集團從(cong) 上市企業(ye) 剝離出的散貨資產(chan) 整合而成。脫離上市企業(ye) 的嚴(yan) 監管、歸屬新集團,中遠海運散運贏得了更多的調整時間;另一方麵,散運市場現狀已是艱難,新企業(ye) 還將麵臨(lin) 兩(liang) 家企業(ye) 的進一步融合,未來無疑挑戰重重。
廣東(dong) 省委書(shu) 記胡春華(右二)、廣州市委書(shu) 記任學鋒(右一)與(yu) 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左三)、中遠海運集團副總經理孫家康(左二)
共同為(wei) 中遠海運散運成立揭牌
中遠海運散運總經理劉漢波在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盡管挑戰重重,但依然保持樂(le) 觀。散運市場自明年開始逐步進入複蘇階段,新企業(ye) 也將借整合之力練好內(nei) 功,由大變強,迎接挑戰,早日破局。
坐標→廣州
在去年年底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發布的重大資產(chan) 出售及購買(mai) 預案中,中國遠洋將旗下從(cong) 事散運業(ye) 務的中散集團100%股權出售給原中遠集團,中海發展將旗下從(cong) 事散運業(ye) 務的中海散運100%股權出售給原中遠集團。
出售的原因表述的非常清晰:近年來散運市場走勢持續低迷,供需關(guan) 係嚴(yan) 重失衡,散運業(ye) 務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經營散運業(ye) 務的中散集團和中海散運利潤率水平較低,對上市企業(ye) 盈利能力產(chan) 生一定的負麵影響。剝離散運業(ye) 務至集團層麵進行整合,有利於(yu) 上市企業(ye) 優(you) 化業(ye) 務結構,集中精力實施業(ye) 務轉型,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顯而易見,散貨資產(chan) 在上市企業(ye) 是不被“待見”的。盡管散運市場陷入虧(kui) 損泥潭,但通過深化改革,實現戰略轉型,相信中遠海運散運將獲得規模發展和協同效益。
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集運板塊及油氣運輸板塊總部落戶上海後,散運板塊總部花落誰家成為(wei) 市場關(guan) 注的焦點。整合初期,曾傳(chuan) 出天津和廣州爭(zheng) 奪中遠海運散運落戶的消息,最終,廣州“笑到了最後”。對此,劉漢波解釋道:“中遠海運散運總部選址落戶廣州,是貫徹落實國家產(chan) 業(ye) 戰略布局和集團總體(ti) 戰略部署的需要,是綜合權衡後的最優(you) 選擇。”
事實上,廣東(dong) 省一直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2月份,國務院公布《關(guan) 於(yu) 廣州市城市總體(ti) 規劃的批複》(《規劃》),未來10年廣州發展定位是“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國重要的國際商貿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南方國際航運中心”。《規劃》同時提到重點建設南沙新區,深入推進廣佛同城、廣清“一體(ti) 化”等珠三角區域層麵的規劃協調;提出要將廣東(dong) 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wei) 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劉漢波認為(wei) :“中遠海運散運將受惠於(yu) 廣州國際商貿中心、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海上絲(si) 綢之路’樞紐的相關(guan) 政策。”
最大→最強
就散運運力規模而言,中遠海運散運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散運企業(ye) 。劉漢波表示,中遠海運散運擁有和控製散貨船382艘、3458萬(wan) DWT,年貨運量超過3.4億(yi) 噸,經營航線覆蓋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ge) 港口,建有跨國、跨地區的全球營銷網絡,運力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總資產(chan) 748億(yi) 元,員工總數1.8萬(wan) 人,其中船員1.3萬(wan) 人。
盡管運力規模全球第一,但在市場供需失衡的現狀下,龐大的船隊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累贅”。劉漢波對此並不諱言,他表示:“從(cong) 外部環境看,散運市場需求狀況發生了難以逆轉的趨勢性轉變,運力過剩將長期存在,市場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困境,複蘇動力不足,這將要求中遠海運散運須盡快發揮規模和協同效應,建立全球市場網絡,不僅(jin) 變大,更要變強,這是當下的破局之策。從(cong) 內(nei) 部情況看,中遠海運散運在運營模式、體(ti) 製機製、業(ye) 務流程、文化融合等各方麵都需要深度磨合。”
如何將規模最大演繹成競爭(zheng) 力最強?劉漢波坦言,中遠海運散運前途漫漫,但是信心滿滿。劉漢波闡述了中遠海運散運的四大發展戰略。
首先,優(you) 化運營模式,通過業(ye) 務流程再造,形成大營銷、大租船、大調度、大商務的管理新架構。“這將全麵提高企業(ye) 經營生產(chan) 的係統性、協同性和有效性。通過前端經營前移,後台管理上移,高效整合內(nei) 外部資源,優(you) 化船貨資源配置,發揮強大的後台服務功能,發揮協同效應和團隊作戰優(you) 勢。”
其次,創新商業(ye) 模式,從(cong) “運力銷售”轉變為(wei) “客戶營銷”。“這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轉變上:從(cong) ‘以運力經營為(wei) 中心’轉變為(wei) ‘以貨源為(wei) 中心’,由控製運力轉變為(wei) 控製貨源,按貨源種類設立營銷機構,突出貨源營銷;從(cong) ‘船與(yu) 船’競爭(zheng) 轉變為(wei) ‘鏈與(yu) 鏈’競爭(zheng) ,不僅(jin) 要為(wei) 客戶提供優(you) 質的海上運輸服務,還要通過價(jia) 值鏈的延伸和整合,為(wei) 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