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國際快遞查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3+13”規劃體係批前公示!

 新聞     |      2020-01-18 09:48

1月16日,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臨(lin) 空經濟區廊坊片區“3+13”規劃體(ti) 係批前公示發布,用地情況、交通規劃,功能定位等內(nei) 容十分詳細,公示還附有規劃效果圖↓↓

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臨(lin) 空經濟區廊坊片區“3+13”規劃體(ti) 係批前公示!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
“3+13”規劃體係批前公示
一、編製背景
為全麵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視察大興機場建設時的重要指示,按照國家有關部委、北京市、河北省推進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安排部署,高質量建設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依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2016-2020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2019-2035年)》等上位規劃,廊坊市會同河北省有關部門,聚集全國乃至全球規劃人才,用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的水準,多次組織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谘詢委員會、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評議專家組的專家以及國內臨空經濟區規劃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開展谘詢論證和評審評議,組織編製完成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3+13”規劃體係,現進行公示,征求公眾意見建議。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3+13”規劃體係主要包括《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控製性詳細規劃(單元層麵)》《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起步區控製性詳細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控製性詳細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生態建設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總體城市設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綠色空間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綜合能源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綜合水戰略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市政基礎設施及綜合管廊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智慧城市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綜合防災專項規劃》。
二、編製原則
規劃編製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建設大興機場綜合樞紐為核心、共守生態安全為前提、共建高效銜接交通設施為支撐、培育臨空經濟和創新產業集群為基礎、健全多元共享的公共服務為保障,推動區域協同和城鄉統籌發展,全麵提升臨空經濟區一體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
堅持區域協調,規劃編製嚴格落實與臨空經濟區大興片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強化與廊坊中心城區、永清城區、固安城區在生態、產業、交通、市政以及職住平衡等多個方麵的規劃統籌。
堅持“規劃一張圖”,規劃編製按照“多規合一”的編製思想,在落實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3個控製性詳細規劃和13個專項規劃進行統籌,實現多規融合,在成果中做到數據咬合,實現規劃“一張圖”。
三、規劃期限及規劃範圍
(一)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
(二)規劃範圍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的規劃範圍包括臨空經濟區航空物流區廊坊片區、科技創新區(以下簡稱“航空物流區”、“科技創新區”),總麵積約100平方公裏,其中城鎮建設區域用地麵積約46.8平方公裏,總居住人口約28萬人。航空物流區用地範圍北至機場北高速防護綠地邊界、西至機場東邊界,南至廊坊南外環,東至九州組團西邊界。科技創新區用地範圍北至廊涿路、西至南中軸綠帶、東至京台高速防護綠地邊界、南至東高線。此外,規劃對科技創新區與永清、固安交界區域2.2平方公裏的規劃協調區進行了統籌布局。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起步區規劃範圍分為航空物流區與科技創新區起步區兩部分,總規劃用地麵積約22.4平方公裏,總居住人口約為17.1萬人。其中,航空物流區起步區北至機場北高速防護綠地邊界、西至機場東邊界,南至光明西道,東至九州組團西邊界。科技創新區起步區北至廊涿路、西至翔廣路(105國道)、東至京台高速防護綠地邊界、南至正興道。
四、主要內容
(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控製性詳細規劃(單元層麵)
1、發展定位與目標
落實“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的總體發展定位,重點布局落實國際化服務空間、創新聚落空間、生態與生活服務空間,到2035年,將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打造為“國際服務的聚集高地、航空導向的科創基地和水綠漫步的創新佳地”。建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國際一流,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高端要素聚集,現代產業體係成熟,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的開放型臨空經濟區,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區域。
2、功能布局
航空物流區規劃形成“一廊兩帶”的空間結構,其中“一廊”指京台高速生態廊道;“兩帶”為臨空物流發展帶、創新服務發展帶。臨空物流發展帶自北向南重點建設回遷安置區、綜合保稅區、航企及物流企業運營區、保稅物流預留區等四個功能組團。創新服務發展帶自北向南重點建設航企服務區、醫療科技區、科技活力區三個功能組團。
科技創新區規劃形成“一園四帶”的空間結構。其中“一園”指南中軸休閑公園;“四帶”自西向東分別為西部現代製造業發展帶、中部科技創新發展帶、中部綜合服務發展帶、東部城市生活發展帶。
(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起步區控製性詳細規劃
1、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建成直接為大興國際機場服務的交通運輸、綜合保稅、口岸物流等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初步形成京冀共建共管、經濟社會穩定、產業高端、交通便捷、生態優美的現代化、綠色臨空經濟區。
2、功能布局
航空物流區起步區重點建設航企服務區、醫療科技區、回遷安置區、保稅物流區、航企及物流企業運營區等五個功能片區。其中航企服務區重點承載航企生活配套、航空培訓基地、臨空服務中心等相關功能;醫療科技區近期儲備,中遠期重點依托大興機場的國際樞紐優勢,承載醫療科技、跨境醫療等相關功能;回遷安置區為現狀機場及臨空區建設拆遷村民集中安置區,以居住及生活配套功能為主;保稅物流區重點承載綜合保稅區中維修檢測、銷售服務、配套服務、展示及保稅物流功能;航企及物流企業運營區重點承載航企辦公、物流企業運營中心等以商務辦公功能;
科技創新區起步區重點建設北部製造業、研發、科技會展及城市生活等四個功能片區,重點發展航空導向的科技研發、科技孵化、科技會展、職業教育以及現代製造業等功能。
(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控製性詳細規劃
1、發展定位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京津冀地區高端消費品和高精尖產品的集散平台,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的保稅研發檢測平台,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重要基地和我國空港綜合保稅區發展引領區。同時還是大興機場發展國家新動力源的重要引擎;我國海關新一輪監管改革的重要示範區。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示範區;大興機場國際貨運功能的重要承載地。
2、功能布局
綜合保稅區總麵積約4.347平方公裏,其中機場紅線外的保稅功能區3.513平方公裏,機場紅線內的口岸功能區約0.834平方公裏。
以國際貿易產業為主導、現代物流產業為支撐,延伸發展服務貿易,適度開展保稅狀態下的先進製造業,形成綜合保稅區五大中心集聚高地。
(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堅持與雄安新區、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等合理分工、互補錯位、聯動協同發展的原則,構建麵向全球市場的臨空指向性強、航空關聯度高的高端高新產業集群。推動空港型綜保區、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打造高水平開放基礎平台。
規劃重點打造“1+2+3”的產業體係,形成1個先導產業即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聚焦發展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等;2個培育產業,即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產業,聚焦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裝備、生物藥製造、高端醫療設備等;3個支撐產業,即航空科技創新、航空物流、高端服務業,嘉裏大通物流有限公司 ,聚焦航空裝備製造、航空軟件、航空維修、物流總部和計算中心、冷鏈物流、跨境電商、專業會展、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
(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
以建設 “交通、產業、城鎮”協同發展的臨空經濟區典範為目標,構建“便捷高效、綠色低碳”的綜合交通體係。
加快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建設,服務臨空經濟區對外聯係和機場快速集散需求。規劃建設京雄城際、城際鐵路聯絡線(廊涿城際鐵路)、新機場聯絡線—R1線、河北/北京預留線、天津至新機場鐵路,新機場北線高速(S3300)、京德高速(S3501)、唐廊高速(S3500)。
統籌布局骨幹道路和骨幹客運係統,支撐組團空間整合和高效組織。依托永興河北路、國道G105、機場環線(東路)、廊涿公路、廊坊南環西延線,構建“三橫二縱”快速路係統。構建高效貨運組織係統,實現區內貨運車輛20分鍾上高速公路網。加強軌道快線、有軌電車、城際公交、城市公交等多層次公共客運服務體係建設,推動公共交通成為居民機動化出行主體。到2035年,臨空經濟區內平均通勤時間控製在30分鍾之內,公交站點300米覆蓋率達到95%(不包括物流區)。
塑造步行和自行車友好的交通出行環境,踐行公交優先發展策略,引導綠色交通出行。踐行“小街區、密路網”的規劃要求,差異化控製道路網密度,在商業及城市生活區路網密度達到10-15公裏/平方公裏。
(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生態建設專項規劃
堅持生態優先,優化生態安全格局,加大營造林和濕地恢複力度,形成林水相宜、綠色秀美、融合一體的生態格局。規劃重點重構生態空間體係提升區域生態品質、恢複永定河衝積扇平原地區主要生態功能、降低機場運行對臨空經濟區生態環境影響。
完善京津冀由山至海的生態安全格局,統籌環首都生態帶和北京綠楔建設,結合首都南中軸生態文化軸拓展,依托永定河河道等自然生態要素、高速路網防護綠帶等人工要素,構築形成區域複合生態係統,結合生態功能恢複,與北京協同共建“一軸、四廊、多帶、多節點”的生態安全格局。
調整生態用地規模,科學拓展生態空間,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加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建設,構築大規模、大尺度的連片森林,實現生態空間的互聯互通,重構水林田濕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空間體係,森林覆蓋率達到34%。
規劃在機場周邊建設2-4公裏寬密植林帶,實現機場噪聲水平方向降噪約20-40分貝,通過在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及周邊約500平方公裏範圍內保留和建設約160平方公裏林地,年去除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約5500噸,滯塵約465萬噸,降低機場運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
堅持以人為本、區域協同,按照“區域級—區級—社區級”三級統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構建社區、鄰裏、街坊三級社區生活圈,精細構建滿足多元人群需求的社區服務圈,提供全齡友好的社區服務保障。
規劃區域級設施重點麵向國內外遊客和商務人群,提供國際交通樞紐地區的高端和專業化服務;區級設施重點麵向臨空區及周邊人群,推進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與周邊大興片區、九州組團、永清城區服務設施協同共享;社區級設施麵向本地居住和產業辦公人群,提供差異化、精細化的基層服務保障。到2035年,人均公共文化設施建築麵積達到0.45平方米,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麵積達到0.7平方米以上,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7床左右,千人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9.5床。
(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總體城市設計
落實“苑囿風光、首都風範、時代風尚”的風貌定位,遵循傳承中華文化、凸顯臨空特點、彰顯國際風範的規劃思路,凸顯藍綠交融的自然環境特色,傳承首都中軸文脈秩序,強化建築設計的古今交融和中西合璧。塑造“藍綠縈城、中軸續脈、星團聚秀、國風巧築”的風貌特色,突出以藍綠為主體的自然景觀格局,彰顯北京南中軸生態文化主題的延續,強化組團式的布局特點,體現新中式的整體風格和宜人的建築尺度。
凸顯臨空經濟區特點,規劃重點從空中、從車上、從城裏三個視角進行風貌特色塑造。從空中看風光,重點塑造“一景苑、兩軸線、三組團、十翠廊、百林田”的總體空間格局、構建“禮序樂和”的空間秩序,形成緊湊的生活肌理、有序的軸線肌理、靈動的濱水肌理和規整的園區肌理,管控形成綠色且富於變化的第五立麵。從車上看風景,以45米為基準高度,塑造平緩舒展、高低有序的城市天際線,打造永清北站、臨空服務中心等多個門戶節點;從城裏看風尚,重點塑造文化展示風貌區、濱水活力風貌區、商務辦公風貌區、科研辦公風貌區、生產物流風貌區、宜居生活風貌區等六類風貌區,構建以慢行綠道為骨架、以公共服務設施為節點的公共空間組織係統,形成綠色便捷的城市出行環境。
(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綠色空間專項規劃
規劃傳承“北枕青山,南臨綠水”的區域山水格局,通過構建林水相依、林環相擁、林廊相通、林田相織、林村相映的綠色空間係統,形成“一河展多翼、一環鏈四片”的整體景觀格局;塑造以永定河為主脈、多條廊道延展、林田水濕交織的國門風景畫卷,呈現“彩鳳展翼、大地織錦”的整體風景意向,展現自然和諧、風景壯麗、中國智慧、生機蓬勃的大國形象。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結合綠色產業布局,構建區域郊野遊憩體係,強化郊野遊憩特色;依托綠道串聯,構建功能豐富、係統完善的綠地遊憩係統,提升日常綠色休閑品質,使百姓共享綠色福祉。實現400米進公園、500米進綠道、1公裏進林帶、3公裏進森林的綠色幸福生活,到2035年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到20平方米以上。
(十)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綜合能源專項規劃
規劃區內能源發展遵循“安全可靠、綠色低碳、節約高效、創新融合、區域協同、科學管控”的原則,構建綠色、低碳、安全、智能的現代能源服務體係,打造能源綠色、智能高端應用示範區。
到2035年,規劃區萬元GDP能耗、主要汙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實現全域無煤化,優質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00%。建立多源、多向、多點的能源設施供應體係,確保能源安全可靠,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以上。
(十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綜合水戰略專項規劃
運用“區域協同、共建共享”的理念,強化水源安全,區域協同聯動,構建臨空經濟區雙水源保障體係。廊坊地表水廠與新機場水廠、曹家務水廠與永清地表水廠聯合供給,管網互連互通,協同保障臨空經濟區供水安全,打造京冀協同發展供水保障示範區。
運用“源頭控製、過程蓄滯、末端排泄”的理念,構建高標準綠色防洪排澇體係。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提高雨水管渠設計標準,規劃設置澇水行泄通道,提高河道設計標準至20年一遇。提高永定河防洪能力至100年一遇,並結合下遊泛區,共同保障臨空經濟區防洪安全。
運用“理水營城、水城相融”的理念,構建安全、高效、優美的水係景觀格局。優化水係布局,構建多功能水網結構,完善藍綠空間,加強濱水空間利用。2035年再生水利用率大於90%,保障臨空經濟區內河湖景觀用水、市政道路澆撒。
至2035年,臨空經濟區將構建完成“區域共建共享、高標準全覆蓋”的國際先進水係統網絡體係。
(十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市政基礎設施及綜合管廊專項規劃
規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高質量建設、多層次協同、惠民生為本”三大原則構建安全集約、多源協同、智能可靠的市政基礎設施體係,強化與臨空經濟區大興片區、廊坊市區、永清城區、固安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的互聯、共享。
實現安全高效的水資源利用,至2035年,臨空經濟區工業企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0%,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再生水資源利用率達到90%,再生水廠出水水質應不低於《北京市城鎮汙水處理廠水汙染物排放標準》(DB11/890-2012)B標準要求;實現綠色智能的能源保障,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鼓勵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以分布式能源中心為主要供熱方式,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達到15%以上。建立區域協同的垃圾處理體係。建設高效的綜合管廊係統,至2035年規劃區綜合管廊長度達到40-50公裏。
(十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
規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區,建成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的先行區。結合實際問題和需求,構建4大類共11項建設指標。其中,年徑流總量控製率標準為不低於85%;內澇防治標準設定為20年一遇;城市水係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
推進源頭海綿城市建設,加強源頭徑流控製,年徑流總量控製率不低於85%;按照不低於2年一遇標準建設城市雨水管網;發揮城市公園綠地的雨洪調蓄功能,物流係統工程 ,建設雨水滯蓄空間;改造和新建城市水係,確保城市排水出路。在水環境方麵,建設完善的雨汙分流製排水係統,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通過源頭海綿城市設施控製降雨麵源汙染;通過水係構建和再生水補給,保障河渠生態基流量。在水生態方麵,明確水功能定位,加強水係保護;構建生態駁岸,塑造濱水空間;構建水生態係統,恢複生物多樣性。加強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提高再生水和雨水資源化利用率。
規劃範圍內新建項目均需按照海綿城市要求進行建設,相關指標要求作為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落實到各個管控環節。結合城市開發建設,同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近期建設重點範圍約22.4平方公裏,包括連片建築和道路、水生態修複、海綿型公園等。加強技術、人員等能力建設,構建智慧海綿城市管理係統,提高海綿城市管理水平。
(十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智慧城市專項規劃
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建立城市智能運行模式和治理體係,搭建“互聯網+”民生與企業服務體係、形成城市大數據治理方式、創新臨空經濟發展模式、升級政務管理與服務手段、打造市級大數據示範工程,將規劃區建設成全國臨空經濟智慧發展示範區、京津冀智慧協同發展引領區、廊坊市智慧園區建設先行區。
在穩步推進實體城市建設的同時,建立“1123N”總體框架,即“一網、一中心、兩係、三平台、多應用”,同步進行虛擬城市的建設。在空間數據基礎上,疊加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網等多維實時數據,全息描述城市運行狀態,用算法高效驅動城市運營,實現城市資源要素智能優化配置。
(十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項規劃
按臨空經濟區用地功能布局要求因地製宜地確定地下空間開發規模,地下空間總開發規模按地上建設規模的22%控製。
鼓勵淺層、次淺層地下空間利用,優先安排市政、交通等功能使用,適度安排公共服務、商業等功能,但需做好地下承壓水層保護;彈性預留深層空間,作為城市地下快速交通廊道、物流通道,儲水管廊等戰略基礎設施的建設空間。
航空物流區地下空間為“珠鏈式”發展模式。以北京/河北預留線為骨架構建地下空間開發主軸線,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及城市公共服務中心區形成地下空間TOD開發核心,形成點、線、麵相結合的地下空間布局結構。科技創新區形成“一核、三片”的地下空間布局結構。一核為永清北站綜合交通樞紐,預留軌道交通進入永清北站的條件,南北向地下步行係統串聯科技會展中心和離岸創新服務中心。三片包括科技會展片、離岸創新服務中心、城市綜合服務中心三個公共服務中心區,鼓勵公共中心區地下空間相互連通。
(十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綜合防災專項規劃
貫徹“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風險為脈,謀略定策;科學布局,長效發展;高標準規劃,韌性高效;區域合作,協同發展;創新融合,智能互聯”六大原則,結合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災害風險時空特征,形成防災空間布局、應急服務設施和應急保障設施布局、完善綜合防災體係建設。
到2035年,臨空經濟區城區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按抗震基本烈度8度設防,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和城市生命線係統、重要基礎設施按8.5度設防,避難建築等城市要害係統按9度設防;固定避難場所人均用地麵積不小於3平方米,服務半徑不超過3000米,室內避難麵積不低於固定避難空間的30%。
附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