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了深化民航智慧化建設,民航資源網啟動“2019智慧民航優(you) 秀解決(jue) 方案暨應用案例”征集及評選活動,尋找創新踐行企業(ye) 分享先進經驗。目前已經收到了來自航空公司、機場、技術供應商投遞的大量案例,民航資源網將陸續展示分享。
《上海浦東(dong) 國際機場信息係統智能化運控平台的建設與(yu) 應用》
——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一、信息係統的智能化運控平台建設背景
上海浦東(dong) 國際機場於(yu) 1999年建成通航,發展至2019年已擁有兩(liang) 個(ge) 航站樓、兩(liang) 座衛星廳,旅客年吞吐量約7千萬(wan) 人次。浦東(dong) 機場新的樞紐戰略周期從(cong) “擴大規模”為(wei) 主轉變為(wei) “打造品質”為(wei) 主,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公司”)作為(wei) 大型複合國際樞紐的管理者和機場綜合服務的整合者,業(ye) 務拓展將主要圍繞建設大型國際航空樞紐、提高運行效率、提升服務能級、推進管理改革等中心工作展開。隨著浦東(dong) 機場樞紐建設穩步推進,公司對安全服務、運營效率、內(nei) 部管理等各方麵要求不斷提升。
機電信息保障部隸屬於(yu) 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信息技術保障單位,其下係統運行中心主要負責包括離港、網絡、航顯、集成、門禁、監控、廣播等30多套信息係統的運維、管理工作,業(ye) 務範圍包括前端設備維護、網絡設備及服務器等。如何確保係統、設備的高效運行是係統日常運維、管理的重中之重,實際工作中也遇到了亟待解決(jue) 的難點問題。
1、係統多,監控手段不統一
業(ye) 務係統各自獨立,管理工具分散,缺乏集中監控,給現場運維帶來一定的困擾:
(1)各自係統都配備獨立的監控工具,分別安裝在業(ye) 務係統終端上,較大量的監控終端導致資源浪費,同時也受到安裝空間的限製。
(2)按照信息安全的要求,監控終端的操作係統和業(ye) 務軟件均需要部署複雜密碼,且需定期更新,運維人員需要熟記大量賬戶、密碼。
(3)各係統的監控界麵直觀性可視化差,運維人員需要進行二次理解。
2、監控未實現自動化,人工巡檢工作量大
各係統前端設備及網絡設備遍布機場各個(ge) 角落,300多台重要服務器主要分布在兩(liang) 個(ge) 航站樓和各大主機房,數量大、點位散,並且隨著衛星廳建成投運和新信息係統的增設,各類設備不斷遞增中。而多數係統監控工具沒有自動告警機製,無法實時發出異常告警,需要人工巡檢發現問題。
對網絡設備和服務器的巡檢,係統運行中心技術人員需要登錄到交換機或者服務器上查看各個(ge) 性能指標,一個(ge) 設備的人均檢查需要3分鍾左右;至2019年,交換機和服務器數量已超過2000台,每次全麵巡檢一次需要約6000分鍾(100小時)。
機房日常檢查隻能通過人工現場巡檢,對機房溫濕度數據、UPS、空調狀態、有無漏水等情況進行現場確認。每個(ge) 弱電間至少需要耗時3分鍾,核心機房至少30分鍾,一天隻能巡檢一次。且故障發生時,很有可能不在巡檢時間段內(nei) ,從(cong) 而導致機房、弱電間環境等問題無法及時發現和處理。
3、業(ye) 務係統複雜故障定位難
信息係統的正常運行需要服務器相關(guan) 硬件、數據庫、應用軟件、網絡設備、光纖線路等各個(ge) 環節的支撐,一旦發生複雜故障,技術人員隻能依靠運維經驗進行各個(ge) 環節的排故,缺少便捷的工具輔助定位故障,技術人員對現場運維工作麵臨(lin) 以下壓力:
(1)當終端設備比較分散、係統使用非高峰時間時,區域性重大故障不能短時間內(nei) 做出判斷;
(2)故障現象不能很直觀地反應出故障原因,需要進行一係列相關(guan) 設備的排查。
從(cong) 曆史故障數據統計結果看,一個(ge) 複雜故障準確定位時間大概需要30分鍾以上。根據2017年運行科室的案例故障定位及處理時間統計如下表所示:
4、重大故障無預警機製,無法預判
業(ye) 務係統自動化展現效果不足,需要人工幹預;技術人員缺乏預判故障風險能力,麵對故障隱患主要依靠人工巡檢、定期維護的方式來進行預防,費時費力且無法實現實時主動監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