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運價格-服務國家戰略 奮力推動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
海運新聞 | 2019-12-26 12:10
服務國家戰略 奮力推動長三角海事一體(ti) 化融合發展
2019年12月25日 10時 交通運輸部
推進長三角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長三角地區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
海事係統牢牢把握“一體化”和“高質量”的主題主線,在推動區域海事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完善體製機製、促進市場開放和資源共享上先行一步,奮力推進長三角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上海海事局利用無人機在長江口水域對在航船舶尾氣排放進行嗅探監管。
堅持統籌謀劃、抓好融合發展
2019年,交通運輸部牢牢把握“一體化”和“高質量”的主題主線,在頂層設計上做文章,從體製機製上找突破,從“融為一體、合而為一”方麵全力推進工作進展,為推動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凝聚多方合力。由部海事局、5個直屬海事局、4個省級地方水上交通安全監督機構和東海航海保障中心組成的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努力把各方麵目標、資源、力量聚焦到融合發展上來,不斷提升工作合力,推進區域間海事融合發展。
堅持統籌謀劃。建立聯席會議製度和專項工作機製,製定《關於推進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意見》,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簽署了《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備忘錄》,明確了工作機製、工作目標,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主體責任鏈,確保各項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聚焦重點工作。印發《長江經濟帶船舶汙染防治專項行動方案(2018—2020)》, 推進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製區建設,全麵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完善船舶通關“一站式”作業,持續增強本質安全水平、優化航運營商環境、全麵深化海事體製機製改革,積極發揮保障作用,推動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
堅持“五個一”、做到主動擔當
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領導小組會議提出,到2035年,全麵建成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體係,建成全國海事“五個一流”的樣板區、現代化發展的引領區和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示範區。
持續推進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2020年,海事係統將把推動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作為保障國家戰略實施的重大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來抓,按照把握“一體化”本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係統思維的高質量發展理念,科學謀劃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五個一”主要目標,做到主動擔當。
共建政務服務一家人。加快構建長三角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係,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證辦”,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零上門”辦結事項比重大幅提高。
共繪規劃布局一幅圖。優化航路、錨地等通航資源的統籌規劃,建成布局合理、暢通高效、江海聯運的長三角海上通道網絡,推進海事監管和航海保障一體化融合發展。
實現執法監管一盤棋。推進長三角海上大通道巡航組織一體化、巡航救助一體化,實現低標準船、違法船舶處處受阻、守法船舶監管“一次到位”、暢通無阻。
編織綠色共保一張網。推動船舶汙染物排放監測網絡建設,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船舶汙染物處置全過程跟蹤管理機製,實現源頭可溯、轉運可控、處置可查。
打造標準流程一把尺。優化標準化工作規程、辦事指南和監管手冊,實現同一事項同標準辦理、同標準監管、同標準處置。
主抓“五大體係”、提升服務能力
強國建設,交通先行,交通發展,服務為先。全力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部署,2020年,海事係統將主抓五種體係建設,促進區域海事融合發展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同頻共振,以一體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海事整體服務能力。
推進“零距離”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係。優化政務服務體驗,推出“不停航換證”服務,推廣複製海事服務自貿區的成熟經驗,鞏固在水上交通運輸便利化領域的一體化成效,實現政務服務一體化、智能化。
打造“深融合”的一體化規劃統籌體係。統籌規劃可通航資源,推進海事監管和航保保障一體化融合發展,推動構建布局合理、運行高效的海上大通道。
構建“高效率”的一體化現場監管體係。建立統籌協調的水上聯合巡航機製,構建統一協調的現場執法聯動機製,強化執法協作機製建設,實現長三角海事執法互助、結果互認、信息互通。
建設“高水平”的一體化生態保護體係。推動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長三角船舶汙染物排放智能監測網絡,健全長三角船舶汙染物處置全過程跟蹤管理機製,建立汙染險情事故通報機製,共享防汙染應急設備裝備和隊伍數據庫,實現源頭可溯、轉運可控、處置可查。
實施“無差別”的一體化信息標準共同體係。加強區域規範性文件的頂層設計,建立海事數據信息實時共享平台和船舶動態信息連續跟蹤平台,加快融入社會信用管理大格局,實現區域信息互換、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監管統一。
來源:交通運輸部
返回首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