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強製實施的國際海事組織(IMO)限硫令已近在咫尺。船東(dong) 正為(wei) 使用低硫油做緊張的準備,甚至有的船東(dong) 已經開始使用低硫油。由於(yu) 0.5%硫含量低硫油與(yu) 從(cong) 前使用的3.5%硫含量高硫油在密度、黏度、低溫流動特性等方麵的不同,在船舶高低硫油轉換過程中,可能出現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問題。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目前來看,船舶大規模使用低硫油將麵臨(lin) 諸多不確定性風險,低硫油的供應、管理,與(yu) 低硫油使用有關(guan) 的主輔機監控等均需著重關(guan) 注,這其中不僅(jin) 涉及航運企業(ye) ,也涉及供油商及船舶設備企業(ye) 等。
燃油管理需謹慎
有一位船舶輪機長透露,目前已有使用低硫油的船舶發生燃油分層問題。據介紹,從(cong) 一定角度來說,船舶使用混合低硫油幾乎不可避免,這不僅(jin) 因為(wei) 部分低硫油本身就是混合方法生產(chan) 出來的,而且因為(wei) 船舶在不同港口加注的燃油不可能在產(chan) 品參數上完全一樣。混合低硫油最可能發生的就是分層問題。分層致使輕質燃油在上麵,重質燃油在下麵,在加溫過程中,輕質燃油會(hui) 發生氣化,進而導致燒毀氣閥等事故出現。分層還會(hui) 導致燃燒不連續,特別是對於(yu) 沒有自動黏度控製器的船舶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此外,一家供油企業(ye) 負責人表示,根據他們(men) 了解,輕循環油(LCO)將是一些煉油廠主要混合低硫油的配方,LCO是煉油中的副產(chan) 物,硫含量低、產(chan) 量很大,但燃燒性差。燃油中一旦混入大量 LCO,燃燒質量就會(hui) 下降,導致點火延遲、積碳增多、燒毀氣閥等情況發生。
對於(yu) 這些使用低硫油可能引發的問題,不少船東(dong) 與(yu) 船舶管理者、船員均表現出焦慮與(yu) 無助。“國際標準組織(ISO)近期製定的船用低硫油標準隻適用於(yu) 蒸餾低硫油,不適用於(yu) 混合低硫油。”這位船舶輪機長表示,要想盡量減少混合低硫油可能產(chan) 生的風險,船隊恐怕還得自己在ISO標準基礎上再增加一些化驗標準進行常規化驗,從(cong) 而保證低硫油的品質。
上述供油企業(ye) 負責人則建議,航運企業(ye) 需要嚴(yan) 格審查供油商提供的信息,包括質量證書(shu) 、生產(chan) 和運輸過程中的全部測試結果、油料兼容性方麵的風險評估等。當然,如果要從(cong) 源頭上控製低硫油品質,找大品牌供油商合作是一個(ge) 好的選擇。因為(wei) 他們(men) 資金足,品控好,有自己的化驗標準,混兌(dui) 出來的低硫油更有質量保證,與(yu) 此同時,航運企業(ye) 也自然需要承受更高的油價(jia) 。此外,航運企業(ye) 還應注意一些問題,如選用相應的添加劑來規避兼容性與(yu) 燃燒性方麵的風險、確保使用的滑油和汽缸油與(yu) 低硫油相匹配、製定燃油切換指南並讓船員熟悉如何操作等。該人士表示,航運企業(ye) 應盡可能避免不同參數燃油的混兌(dui) ,特別是密度、黏度等差異較大的,如果實在混兌(dui) 不可避免,最好提前進行兼容性測試。
配套支持很重要
航運業(ye) 能否順利使用低硫油,各方的配套支持至關(guan) 重要。
首先當然是供油商的支持。供油商需要確保燃油在處理過程以及整個(ge) 供應環節保持質量穩定,在船上進行簡單處理後就能夠安全使用。同時,供油商應明確告知航運企業(ye) 所供應燃油的指標,如黏度、密度、殘碳值、低溫流動特性等,幫助航運企業(ye) 確認哪些燃油可以混,哪些不能。上述供油企業(ye) 負責人表示,除此之外,供油企業(ye) 還應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研製、供應燃油添加劑,如改變物理穩定性的油泥分散劑,可將大顆粒的瀝青質、樹膠、樹脂、煤焦油等分解成細小的顆粒,使其均勻地融合,從(cong) 而抑製分層;改善燃燒性的“助燃劑”,可以解決(jue) LCO混兌(dui) 導致點火延遲的問題等。
其次,船舶轉換低硫油可能會(hui) 對主輔機等設備產(chan) 生影響,這時主輔機供應商應及時提供技術支持與(yu) 建議。船舶轉換低硫油時如果混合燃油兼容性出現問題,會(hui) 產(chan) 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加速瀝青、膠質、蠟從(cong) 燃油中脫落沉澱成為(wei) 油泥,造成分油機和濾器的堵塞;分層導致的燃油氣化最嚴(yan) 重的後果則是船舶失去動力。因此,如果相關(guan) 船舶設備商能在燃油切換過程中就如何通過設備密切監控燃油的溫度變化,如何確定相關(guan) 部件的冷卻時間,搞清在何種情況下會(hui) 用到燃油冷卻器甚至水冷機,燃油加熱器和管道伴熱裝置如何以可控的方式關(guan) 閉,如何通過黏度控製係統觀察燃油黏度變化並據此調節向預熱裝置的供應熱量等方麵提供參考,則將為(wei) 航運企業(ye) 帶來巨大幫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