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是深冬時節,但站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向東(dong) 眺望,寬闊的渤海灣海平麵之上,一艘艘國際巨輪沿天津港主航道駛入,停泊在岸邊。然後是自動化軌道橋、無人駕駛卡車登場,將集裝箱穩穩地接卸送入堆場。如此智能化碼頭作業(ye) 的場景,與(yu) 一年前相比大有不同。
2019年1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天津港碼頭時強調,經濟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交通特別是海運首先要強起來。要誌在萬(wan) 裏,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這為(wei) 天津港新時期發展注入了精神動力。不負重托,不辱使命,一年來,天津港在世界一流港口建設上快馬加鞭,逐夢深藍,一座現代化東(dong) 方大港的輪廓愈加清晰。
科技引領提質增效 由業(ye) 務驅動轉向智慧驅動
從(cong) 高空俯瞰天津港,在40多公裏的海岸線上,173個(ge) 泊位星羅棋布,船來貨往間彰顯著這座世界級人工深水大港的魅力與(yu) 活力。
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車隊副隊長成衛東(dong) 在天津港工作已有20多年,“今天的天津港和我剛工作那會(hui) 兒(er) 比有了天壤之別。”時間軸拉回到1998年,成衛東(dong) 說,那時的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月最高吞吐量隻有30萬(wan) 噸,現如今已經達到170萬(wan) 噸,整個(ge) 天津港年吞吐量也從(cong) 幾千萬(wan) 噸跨過5億(yi) 噸大關(guan) 。
用數字說話,天津港底氣更足。自1952年重新開港以來,天津港航道水深由-6.5米增加到-22米,30萬(wan) 噸級船舶可全天候進出,碼頭岸線總長由2600米增長至40250米。
在天津港集團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褚斌看來,港口絕不隻有“大”這一個(ge) 評判標準,做好港口高質量發展的文章,關(guan) 鍵在於(yu) 由“大”變“強”、量質兼顧。搭上智能化快車,天津港再次駛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不久前,在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北區智能碼頭自動化堆場,一組標有“智能操作第500萬(wan) 箱”的集裝箱,由自動化軌道橋吊裝至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上,再運送至碼頭前沿。整個(ge) 作業(ye) 過程銜接緊密,智能化操作令人過目難忘。
智能碼頭自動化堆場升級改造投入3.15億(yi) 元,實現了31台自動化軌道橋投入運行。更為(wei) 難得的是,做到了邊生產(chan) 、邊改造。“能夠在設備改造與(yu) 碼頭生產(chan) 同時進行的情況下,突破土建、天氣、多方施工等困難,將31台自動化軌道橋投入生產(chan) 運營,在ABB全球968台自動化軌道橋的交付曆史上也是少有的。”瑞典ABB集團全球港口業(ye) 務總裁比利弗稱讚。
智能帶來的是科技飛躍,創造的是效率和效益。智能化技術的深度應用,使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北區智能碼頭自動化堆場克服了堆場麵積受限及技術難題,作業(ye) 能力提升了10%,設備利用率提高了35%,裝卸效率穩定在30箱/小時以上。這樣的吞吐能力已經超過了世界上自動化碼頭的平均水平,處於(yu) 領先位置。
不隻是自動化堆場,無人駕駛卡車在天津港也已漸入佳境。在現場,四輛一組的電動集裝箱卡車在無人駕駛狀態下,熟練地穿梭在集裝箱碼頭的岸邊與(yu) 堆場之間運送貨櫃。
“港口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技術實現了自主可控。”技術研發方北京主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0張天雷說,天津港集團、主線科技、中國重汽組成攻關(guan) 項目組,曆時兩(liang) 年完成了包括智能感知、智能控製、智能調度等關(guan) 鍵技術突破,實現集裝箱卡車精確定位導航和智能駕駛,這在國內(nei) 還是首次。
在全程無人工幹預的條件下,這款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最高行駛速度不低於(yu) 35公裏/小時,全局定位精度小於(yu) 10厘米,輪胎吊/軌道橋下精準定位精度更是小於(yu) 3厘米,還不到一個(ge) 大拇指的長度,對位時間不超過10秒。正是在高精度護航下,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能自動識別並避讓其他有人駕駛集裝箱卡車、工程車輛、行人、港機設備等。
智能科技介入使更多碼頭工人從(cong) 繁重的體(ti) 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截至2019年12月中旬,天津港集團的四輛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已完成20英尺及40英尺集裝箱實船作業(ye) 5200餘(yu) 箱,並與(yu) 集裝箱碼頭相關(guan) 智能係統、軌道橋自動化操作係統等無縫對接。
“傳(chuan) 統集裝箱碼頭轉型升級要結合自身實際,應用成熟的自動化技術,才能實現涅槃重生。”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洪為(wei) 用一組數據作為(wei) 例證。效率提升後,泊位資源進一步釋放,船舶平均在泊停時下降18.3%;軌道橋司機所需人數僅(jin) 為(wei) 原來的30.3%;外部集裝箱卡車滯場時間大幅度減少,較2018年縮減至45.6%。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天津港正在以智慧港口建設突破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力促由‘業(ye) 務驅動’向‘智慧驅動’轉變,實現提質增效。”褚斌說。
打破“一畝(mu) 三分地”思維 下好協同發展“一盤棋”
獨行快,眾(zhong) 行遠。企業(ye) 發展不僅(jin) 要走得快,更要走得遠,天津港籌謀長遠,將自身的發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打破“一畝(mu) 三分地”思維,主動下好津冀港口協同發展“一盤棋”。
融合帶來的益處,一線企業(ye) 最有體(ti) 會(hui) 。“黃驊港原來大都停靠小貨輪,借助天津港管理經驗和航線資源,現在大型貨輪來往已成常態。”滄州港務集團副總經理儲(chu) 禮君說,與(yu) 天津港合作後,凡是從(cong) 黃驊港下水、天津港中轉的集裝箱運輸全部開通了直航業(ye) 務。
“津冀港口協同發展正在進入快車道。”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運波表示,津冀港口通過建立資本紐帶,形成合作關(guan) 係,正逐漸從(cong) 競爭(zheng) 轉向競合,尤其是集裝箱運輸合作成效顯著,實現了1+1>2的效果。
合則強,孤則弱。天津港集團深知這個(ge) 道理,所以將京津冀協同作為(wei) 加快發展的“先手棋”。這些年,天津港集團與(yu) 河北港口集團合作成立津冀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和津唐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先行先試帶動港口資源跨省級行政區域整合;與(yu) 滄州港務集團、唐山曹妃甸綜合保稅區港務有限公司分別簽約,加快構建以天津港為(wei) 核心、以河北港口為(wei) 兩(liang) 翼,功能完善、分工合理、錯位發展的津冀世界級港口群,實現了由“競爭(zheng) ”走向“競合”的轉變。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019年8月,在雄安新區設立的天津港集團雄安服務中心正式揭牌。同期,天津港服務雄安新區綠色通道開通,滿載著橡膠製品的集裝箱車隊從(cong) 雄安新區發出,駛向天津港。
“成立天津港集團雄安服務中心,開通綠色通道,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具體(ti) 舉(ju) 措。”天津港集團副總裁羅勳傑說,天津港集團已構建形成了以雄安新區服務中心為(wei) 中心,河北保定、勝芳、白溝物流服務節點協同聯動的“一中心三節點”前端服務平台,把以往天津港以本地為(wei) 主的港口服務延伸到了雄安新區。
“雄安服務中心實現了天津港功能的前移。”中國天津外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餘(yu) 雷表示,服務中心設立後,天津港將結合雄安新區需求,設計個(ge) 性化服務產(chan) 品,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
河北隆基泰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業(ye) 務經理何凱說,過去,客戶出口商品,需要先從(cong) 天津港提箱,將空集裝箱運到產(chan) 地,然後再運回天津港。費時費力不說,成本還高。今後,港口的一係列業(ye) 務都會(hui) 前移,業(ye) 務流程將大幅縮短,一個(ge) 集裝箱的提箱費用就能減少一半以上。
2018年4月,天津港集團在全國港口中率先降費提效,推出“一站式陽光價(jia) 格”清單。2019年天津港集團又進一步下調貨物收費項目標準,並為(wei) 外貿進出口企業(ye) 提供涵蓋報關(guan) 、碼頭、堆場等環節全程服務,帶動港口綜合費率在全國具有明顯競爭(zheng) 優(you) 勢。如今,這一利好已經在京津冀地區鋪開。
“我們(men) 是受益者。”唐山英良石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鋼說,公司從(cong) 事石材進出口業(ye) 務多年,平均一年從(cong) 天津港往來集裝箱1000多個(ge) ,港口費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受益於(yu) 天津港改革紅利,一年能節省費用十幾萬(wan) 元。
揚帆遠航風正勁。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dong) 風,一個(ge) 以天津港為(wei) 核心、河北港口為(wei) 兩(liang) 翼,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安全綠色、暢通高效的世界級港口群,已然照進現實。
綠色發展是不二選擇 打造共建共享“生態圈”
傳(chuan) 統港口要想向現代化港口轉型,綠色發展是不二選擇。天津港近年來推進進港煤炭運輸由公路改為(wei) 鐵路,船舶停靠後的柴油機發電改為(wei) 綠色岸電,綠色開放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作為(wei) 我國北方重要的煤炭下水港口,天津港早在2017年就率先在全國港口中實現了100%煤炭鐵路集港運輸。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業(ye) 務部丁博表示,推進煤炭“公轉鐵”是天津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和樞紐港口的重要戰略舉(ju) 措。實施“公轉鐵”綠色運輸,天津港新開通的鐵路專(zhuan) 用線擴建工程,新增裝卸能力1500萬(wan) 噸。
為(wei) 解決(jue) 好“公轉鐵”後中小客戶發運難題,天津港還在全國率先組織出一套鐵路敞頂集裝箱煤炭集發運新模式,為(wei) 大宗散貨引貨入箱“散改集”做出了積極嚐試。
“剛轉鐵路發運的時候的確有不便。”對天津港煤炭集運方式變化感受頗深的河北寶勰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冬梅說,這兩(liang) 年隨著天津港不斷提升運力,尤其是新開通的鐵路敞頂集裝箱煤炭發運模式,從(cong) 最初日均1.5列提升至如今3.5列,不僅(jin) 越來越便捷高效,而且回程配載礦石的重來重回“鍾擺式”運輸,進一步降低了企業(ye) 成本壓力。
“未來要讓客戶集發運像發送快遞一樣便捷,隻需撥打一個(ge) 電話或輕點鼠標,剩下的都由我們(men) 來做。”對未來改革前景,天津港中煤華能煤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海濤信心十足。目前,天津港集團已建成晉中、大同、烏(wu) 蘭(lan) 察布等物流節點,完成了自有物流運營商服務產(chan) 品體(ti) 係的布局,搭建起物流園區、集運站、天津港“三點一線”的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務網絡。煤炭發運企業(ye)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港口服務。
在綠色發展的基礎上,天津港對外開放的“朋友圈”越擴越大、共建共享的“生態圈”越織越密。
2019年7月8日,世界載箱量最大的集裝箱船舶“地中海古爾鬆”輪,在天津港正式開啟首航之旅。該輪長399.9米,寬61.5米,最大載重224986.4噸,最大載箱量23756標準箱。
“天津港是中國北方門戶港口,輻射廣闊的內(nei) 陸腹地,而且航道、泊位條件均適合停靠,所以‘地中海古爾鬆’輪將首航選在了天津港。”為(wei) 該船提供攬貨服務的利勝地中海航運(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朱競透露。
天津港位於(yu) “一帶一路”海陸交匯點,同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個(ge) 港口保持航運貿易往來,集裝箱班輪航線達到近130條,每月航班550餘(yu) 班,通達世界各主要港口,成為(wei) 國際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之一,連續多年躋身世界港口前十強。
“船舶大型化是世界海運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否接待世界最大集裝箱船舶且作業(ye) 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成為(wei) 衡量國際一流強港的重要標誌。天津港將進一步提升港口通過能力,以及對內(nei) 陸腹地和‘一帶一路’沿線的輻射能力。”褚斌說,向“綠色、智慧、樞紐”要高質量發展動能,堅持將創新作為(wei) 引領港口發展的第一動力,天津港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最大限度激發發展動力活力。
穿梭在曆史的長河中,天津港曆久彌新,正以全新的姿態,牢記重托,誌在萬(wan) 裏,揚起風帆,向深藍挺進。
來源:經濟參考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