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快遞業(ye) 的發展,人才培養(yang) 機製的健全,以後給你送快遞的“小哥”很可能是位高學曆。這可不是一句空話,在中鐵速遞,在一線工作的90後王嶽峰就擁有雙學曆。服務引導乘客郵寄包裹、清點、裝運快遞,是王嶽峰工作的日常,周圍有人覺得以他的學曆幹一線快遞員有點兒(er) 大材小用,但王嶽峰告訴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習(xi) 的目的是為(wei) 社會(hui) 創造價(jia) 值,這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
每天搬運近百公斤的快遞
1994年出生的王嶽峰畢業(ye) 於(yu) 大連交通大學,學習(xi) 成績優(you) 異的他獲得了日語和軟件雙學位。但是,一場校園招聘會(hui) 讓他選擇了與(yu) 所學專(zhuan) 業(ye) 完全不相幹的工作,“我也是個(ge) ‘剁手族’,平時對這個(ge) 行業(ye) 最深的印象就是為(wei) 我送快遞的‘快遞小哥’們(men) 。畢業(ye) 時,我參加了一場中鐵速遞的招聘,由於(yu) 專(zhuan) 業(ye) 的限製,我選擇先做一名一線快遞員,挑戰一下自己。”
最初,王嶽峰對這份工作有些不適應:“首先是對體(ti) 力的要求很高。我們(men) 高鐵快運快遞員的工作,要將需要運往其他城市的包裹運到車廂內(nei) ,同時還要將到站的包裹卸下來。由於(yu) 場地的限製,所有的工作都要靠人工來完成。每天我們(men) 要工作12小時以上,大概要接10廂車的貨物。”這個(ge) 數字意味著王嶽峰每天要搬運近百公斤的快遞,“剛開始身體(ti) 確實有些吃不消,後來慢慢地就練出來了。”
工作之餘(yu) 不忘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
每逢雙11和雙12,是王嶽峰和同事最忙碌的時候。他告訴記者:“除了個(ge) 人的包裹,還有企業(ye) 的快件,我通常要比平時提前三個(ge) 小時出門,早上4點多就開始工作了。”雖然工作辛苦,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但王嶽峰從(cong) 沒喊過累,沒有產(chan) 生過“跳槽”的想法:“幹什麽(me) 工作都不容易,這些都是年輕人應該要經曆的。”
雖然這份工作在一些人看來不但辛苦還有些枯燥,但王嶽峰把“苦”看成了“甜”,在他眼裏,快遞員是一個(ge) 有價(jia) 值、有貢獻的職業(ye) 。在從(cong) 事服務引導工作的日子裏,高學曆的王嶽峰多次幫助來沈外國人成功托運快遞。為(wei) 了幫助不識字的農(nong) 民工將包裹運回家,他在空白紙上一筆一畫地教他們(men) 填寫(xie) 快遞單。他說:“從(cong) 事快遞員的一年半時間裏,凡客物流 ,我幫助了很多人,從(cong) 這份職業(ye) 裏收獲了很多快樂(le) ,這就是快遞行業(ye) 的意義(yi) 所在。”
對未來,這位90後有著自己的規劃。“現在沈陽很重視快遞業(ye) 人才的培養(yang) ,我們(men) 還能申請職稱。我希望以後能夠通過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走上技術崗位,與(yu) 我本科專(zhuan) 業(ye) 掛鉤。”盡管每天工作超過12個(ge) 小時,王嶽峰在閑暇之餘(yu) 仍不忘充實自己:“我先給自己定下個(ge) 小目標,明年考下計算機二級證書(shu) 。”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方月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