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經濟的晴雨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中國港口發生了巨大變化,其發展脈絡折射了時代滾動前進、經濟不斷壯大的磅礴力量。
吞吐量增長近千倍,發展速度、營運規模、管理水平都達到世界一流,中國港口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就,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1434倍,143.51億(yi) 噸
翻開曆史,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yu) 外部環境影響,彼時交通運輸主要依靠鐵路,海運事業(ye) 發展緩慢,中國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僅(jin) 有1000萬(wan) 噸。這一階段的港口,主要以技術改造、恢複利用為(wei) 主。深水泊位大多係小型泊位改造而成。
隨著中國對外關(guan) 係的“破冰”,朋友圈逐步擴大,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外貿海運量猛增。此時,沿海港口貨物通過能力不足與(yu) 經濟發展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船舶壓港、壓貨、壓車情況嚴(yan) 重。1973年初,周恩來總理發出“三年改變我國港口麵貌”的號召,開始了第一次建港高潮。到 1990年底,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已擁有生產(chan) 性泊位 1167個(ge) ,其中 , 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 284個(ge) ,港口能力嚴(yan) 重不足的局麵初步得到緩解。內(nei) 河水運也在“有河大家走船”的政策下,市場開始活躍。
1991年至 2002年,沿海港口迎來了大建設大發展階段。交通部製定了《全國港口主樞紐總體(ti) 布局規劃》,提出了建設 20個(ge) 沿海港口主樞紐,覆蓋沿海十四個(ge) 開放城市、四個(ge) 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的省會(hui) 、水運主通道上的全部省會(hui) 城市和大多數大中城市。沿海平均約 1000公裏海岸線上就布局有 1個(ge) 主樞紐港。截至 2002年底,全國沿海共擁有生產(chan) 性泊位 3822個(ge) ,其中 , 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 700個(ge) ,港口基礎設施和裝備在規模和結構上發生較大變化,極大改善了港口能力製約的問題。內(nei) 河水運基礎設施建設也顯著加快。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沿海港口發展外部環境明顯改善,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能力明顯提升,港口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沿海港口發展進入了建設與(yu) 優(you) 化調整同步進行的時期。交通部編製了《全國沿海港口發展戰略》、長三角、珠三角及渤海灣三個(ge) 區域的港口建設規劃等一係列行業(ye) 規劃, 重點強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沿海主要港口的建設,加快煤、油、礦、箱和糧食等重點貨種的專(zhuan) 業(ye) 化碼頭建設。截至 2012年底,全國沿海港口共有生產(chan) 性泊位 5623個(ge) ,其中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 1517個(ge) ,基本解決(jue) 了沿海港口通過能力不足的問題。再來看內(nei) 河,2011年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長江等內(nei) 河水運發展的意見》,以內(nei) 河主要港口為(wei) 重點的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再掀高潮。
2013 年,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沿海港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開啟建設現代化港口新征程。交通運輸部加快水運強國建設,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完善港口布局, 推進港口資源整合,推動港口轉型升級,著力提高沿海港口發展質量和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能力。同時,內(nei) 河港口規模化水平顯著提高。
截至 2018 年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chan) 用碼頭泊位 23919 個(ge) ,其中,沿海港口生產(chan) 用碼頭泊位 5734個(ge) ,內(nei) 河港口生產(chan) 用碼頭泊位 18185個(ge) ;擁有萬(wan) 噸級及以上泊位 2444個(ge) ,其中,沿海港口萬(wan) 噸級及以上泊位 2007個(ge) ,內(nei) 河港口萬(wan) 噸級及以上泊位 437個(ge) ;完成貨物吞吐量 143.51億(yi) 噸,其中,沿海港口完成 94.63 億(yi) 噸,內(nei) 河港口完成 48.88 億(yi) 噸。在 70 年的時間裏,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不僅(jin) 增長了 1434倍,其中,還有7 大港口躋身全球前10 大貨物吞吐量港口之列。
走向專(zhuan) 業(ye) 化、集約化
70年間,中國港口在泊位數、吞吐量突飛猛進的基礎上。專(zhuan) 業(ye) 化、集約化水平也不斷提高。集裝箱、煤炭、原油、鐵礦石等大型專(zhuan) 業(ye) 化碼頭“多點開花”,LNG等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化碼頭發展迅速。
從(cong) 1978年我國啟動集裝箱碼頭建設,截至 2018年底, 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集裝箱海運規模最大、港口最繁忙的區域, 在全球前十大集裝箱港口中我國占據 7席。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廈門港、天津港、大連港等港口建設了一大批設備先進、作業(ye) 效率高、吞吐能力大的集裝箱專(zhuan) 業(ye) 碼頭。
在環渤海區域,我國也已建成世界煤炭吞吐量最大、煤炭專(zhuan) 業(ye) 化碼頭泊位密度最高的煤炭裝船港群。北方煤炭裝船港形成了以北路秦皇島、唐山、天津、黃驊四港為(wei) 主,中南路青島、日照、連雲(yun) 港以及服務蒙東(dong) 地區的錦州港為(wei) 補充的格局。南方煤炭接卸維持直達為(wei) 主、分散接卸的總體(ti) 格局。
為(wei) 了適應進口原油的快速增長,我國專(zhuan) 業(ye) 化原油碼頭建設加快。自 2006年大連港和青島港的30萬(wan) 噸級油品專(zhuan) 業(ye) 化碼頭建成投產(chan) ,到2012年寧波舟山港大榭港區實華二期亞(ya) 洲最大的、中國首個(ge) 45萬(wan) 噸級原油碼頭投產(chan) ,我國沿海形成了以30萬(wan) 噸級大型原油接卸碼頭為(wei) 主體(ti) 、以海管聯運為(wei) 主要方式、與(yu) 煉油產(chan) 業(ye) 布局及原油官網布局相適應的專(zhuan) 業(ye) 化進口原油運輸係統港口格局。
礦石碼頭方麵,外貿鐵礦石進口運輸係統港口布局已經形成了以20萬(wan) 噸級及以上大型接卸碼頭為(wei) 主體(ti) ,沿海一程接卸和長江海進江中轉運輸的基本格局。此外,為(wei) 促進LNG碼頭有序建設、健康發展,保障國家天然氣供應運輸安全,交通運輸部已編製完成《全國沿海與(yu) 內(nei) 河LNG碼頭布局方案(2035 年)》,據消息稱會(hui) 在今年擇機出台。
如果說沿海港口的發展的“大開大合”,內(nei) 河港口可稱得上是“細致婉約”了。
在港口規劃指導下,按照集約利用、連片開發的思路, 內(nei) 河港口實施了一批重點建設項目,以重慶寸灘、宜昌雲(yun) 池、武漢陽邏、長沙霞凝、九江城西、蕪湖朱家橋、南寧牛灣、貴港貓兒(er) 山等為(wei) 代表的一批規模化、集約化港區相繼建成。內(nei) 河港口結構明顯優(you) 化、港口設施和服務能力明顯改善,日益成為(wei) 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對外開放的重要依托。
同時,港口資源整合走向深入。長江沿線已取締並拆除了各類非法碼頭近千座,完成了生態複綠岸線 100 多公裏;重慶、武漢、九江等港口重點實施了一批老港區改造、搬遷工程;上海港積極實施長江戰略,布局完善長江集裝箱運輸網絡,實現了網絡化經營;安徽省推動蕪湖港、馬鞍山港、合肥港等一體(ti) 化發展,構建統一的沿海港口營運管理平台; 湖南省以嶽陽港為(wei) 核心,加大湘、資、沅、澧四大水域港航資源開發……
擁抱信息化大潮
什麽(me) 是信息化?打個(ge) 比方,就好比把自來水管全疏通,打開每個(ge) 水龍頭,都能出水。
我國沿海港口信息化建設起步於(yu) 20世紀80年代。通過30多年的“深耕細作”,邁過了係統開發、數據交換、互聯網應用等幾個(ge) 階段,現走向“智慧港口”新階段。通過信息化的“再造”,港口內(nei) 部各部門信息互聯互通,解決(jue) 了信息孤島,避免了數據重複采集、重複計算;降低了人工統計報表、數據分析方麵管理成本;提升了內(nei) 部各部門之間的協同性,提高管理的規範性,為(wei) 精細化管理奠定基礎;通過在線客戶服務係統提升了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實現了信息查詢、業(ye) 務受理、貨物跟蹤、物流配送、船舶一站式申報、口岸政府監管、電子對賬支付等業(ye) 務服務,有效增強了港口綜合競爭(zheng) 實力和口岸經營環境的改善。
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如大連港、青島港、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等,均已建成服務口岸各方的物流信息網和電子商務網。特別是寧波舟山港,全麵實現進出口集裝箱在工廠、貨代、堆場、碼頭、船公司等物流節點的信息實時動態可視、可控,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實現集裝箱進出口全程操作無紙化、物流節點可視化的港口。
港口生產(chan) 調度的優(you) 化始終是港口生產(chan) 經營的關(guan) 鍵,而信息化手段和技術創新是提升港口生產(chan) 調度組織效率的有效手段。
我國沿海港口利用衛星定位、遙感、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建成了集碼頭裝卸調度、港口集疏運、貨物跟蹤監控、引航監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多項業(ye) 務於(yu) 一體(ti) 的網絡信息服務係統,顯著提升了港口生產(chan) 作業(ye) 效率。
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通過研發機器視覺集卡防吊起係統, 使碼頭收箱作業(ye) 避免人工遠程確認,在世界港口中首次實現陸側(ce) 全自動收箱作業(ye) 。2018 年 12 月 31 日,該碼頭更是創出單機平均效率 43.23 自然箱 / 小時的最新世界紀錄。
全球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已經實現了集裝箱裝卸、水平運輸、堆場裝卸全過程智能化操作。目前共有 16台橋吊、88台軌道吊和 80台自動導引車,可同時停泊 7艘集裝箱船。2018年,洋山四期碼頭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00萬(wan) 標準箱。
隨著 5G時代的到來,國內(nei) 碼頭紛紛“試水”,智慧碼頭指日可待。振華重工正在聯合中國移動、華為(wei) 等 11家單位,合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個(ge) 5G智慧港口——海星集裝箱碼頭;福州港江陰港區首個(ge) 5G“智慧港口”平台也已上線,通過AR全景攝像機遠程獲取的江陰港區實時全景視頻,方便生產(chan) 調度人員對作業(ye) 線進行實時指揮。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各港口,散雜貨、集裝箱、設備等將通過5G網絡交換數據,電腦控製的橋吊、拖車全天候不間斷運行,自動地上下船,裝載在無人駕駛集卡車上的貨物“有序”來往於(yu) 堆場之間,向著大陸深處、大洋彼岸出發。
來源:中國水運網 陳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