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yun) ”號和“加賀”號兩(liang) 艘直升機驅逐艦的同框照,左上圖是通用原子公司設計的“出雲(yun) ”號改裝航母設計方案
好了傷(shang) 疤忘了疼
日本曾經是航母大國。二戰結束前日本共建造和改裝25艘航母,其中由大和級戰列艦3號艦改裝的“信濃”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航母,滿載排水量超過6萬(wan) 噸。不過戰爭(zheng) 中這些航母損失殆盡。戰後日本作為(wei) 戰敗國,根據憲法規定不能擁有航母。
1952年,在沒有對二戰進行深刻反省的前提下,日本便開始研究未來航母發展方向。1954年,成立初期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推出《新日本海上自衛隊方案》,提出建造4艘輕型航母計劃,但遭到駐日美軍(jun) 反對。此後,1959年日本提出建造1.4萬(wan) 噸直升機母艦,1984年提出建造輕型航母,均在國內(nei) 外壓力下化為(wei) 泡影。
麵對這種情況,日本開始“曲線”發展航母。上世紀70年代後,日本先後建造4艘可搭載直升機的導彈驅逐艦。1993年,大隅級運輸登陸艦開工建造,這是戰後日本第一種外形與(yu) 航母類似的戰艦。2006年日本開工建造日向級“加賀”號直升機驅逐艦,采用輕型航母上的直通甲板,但由於(yu) 缺乏合適的固定翼戰鬥機,隻好使用直升機。在日向級的基礎上,2012年日本又開始建造出雲(yun) 級“出雲(yun) ”號直升機驅逐艦,滿載排水量達2.6萬(wan) 噸,直逼航母標準。該艦從(cong) 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固定翼戰鬥機上艦問題,配備了起重噸位和尺寸更大的舷外升降機等。
隨後,日向級“加賀”號和出雲(yun) 級“出雲(yun) ”號兩(liang) 艘直升機驅逐艦相繼入列,成為(wei) 日本戰後造艦史上兩(liang) 艘最大的軍(jun) 艦。近年來,隨著日本屢屢突破和平憲法的舉(ju) 動,兩(liang) 艦也多次傳(chuan) 出改裝航母的消息。
為(wei) 搭載預警機而改裝
2018年底,日本決(jue) 定購買(mai) 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搭載在“出雲(yun) ”號直升機驅逐艦上,同時將該艦改裝為(wei) 一艘真正的航母。最初公布的改裝方案以英國無敵級輕型航母為(wei) 藍本,計劃在飛行甲板前安裝一段滑躍跳板,滿足戰鬥機短距起降的需要。
這一方案具有改裝風險小、政治影響小等優(you) 點,但缺點是無法使用固定翼預警機,這對未來航母戰鬥群發揮態勢感知能力極為(wei) 不利。日本海上自衛隊顯然不樂(le) 意接受這一方案。但一貫秉持“明修棧道暗度陳倉(cang) ”作派的日本,一麵向外界公布這一方案,一麵背地裏找美國人幫忙。
近日,日本媒體(ti) 曝光的一張幻燈片顯示,日本防衛省找到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為(wei) 其重新設計。新方案中,“出雲(yun) ”號航母將配備斜角甲板,布置攔阻索,甲板前端有兩(liang) 具電磁彈射器。這意味著未來“出雲(yun) ”號航母可以搭載常規起降戰鬥機,如“鷹眼”固定翼預警機等,從(cong) 而大大提升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
“紙上航母”實現難
有分析稱,如果按照這一方案進行改裝,“日向”號將成為(wei) 一艘作戰能力非常強的輕型航母,但專(zhuan) 家指出,這一改裝方案的落實難度遠超想象。
一是艦體(ti) 改造難度大。將“出雲(yun) ”號直升機驅逐艦上的直通甲板改裝成斜角甲板,涉及艦體(ti) 的基礎性改裝,難度極大,單單艦體(ti) 重心問題就是一大“攔路虎”。從(cong) 以往改裝案例看,要麽(me) 在甲板一側(ce) 增重,要麽(me) 增加甲板麵積。但無論哪種方案,其技術難度和改裝規模均相當於(yu) 建造一艘新航母,且成本和工期無法預測。通用原子公司隻能提供改裝方案,具體(ti) 實施還得靠日本船廠,難度非常大。
二是相關(guan) 技術不成熟。雖然通用原子公司可提供電磁彈射器和攔阻裝置,但根據美軍(jun) “福特”號航母加裝電磁彈射係統的情況看,這套係統至今問題連連,技術尚不成熟。在此條件下,“出雲(yun) ”號航母很可能淪為(wei) 試驗品。此外,電磁彈射器和電磁攔阻裝置是尖端科技。對這類技術出口,美國一向小心謹慎,就算是鐵杆盟友也未必鬆口。因此日本能否順利引進這套係統也是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