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拚箱價格-快遞員也能評職稱,網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新聞 | 2019-12-06 08:48

網信天津
打造有思想 有品質 有溫度的
網絡傳播精品
關注
導讀
近日,經太原市郵政管理局組織申報,太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核通過,向全市首批38名“快遞員”頒發了初級職稱證書。
今年,太原市郵政管理局印發《2019年全市工程係列快遞專業中、初級職稱評審工作方案》,通過重點解讀、專項培訓、答疑解惑等方式推進評審工作,並鼓勵從業人員參加評審。
截至11月20日,太原市快遞行業共有190人申請參加快遞工程評審,其中物流專業中符合條件的38人通過人社局確認獲得初級職稱,快遞工作經曆未滿3年的另外30人將在兩年內通過人社局初次確認獲得初級職稱,其餘非物流專業的122人將在近期通過初評委進行評審。
除山西太原外,今年以來,全國已經有多地陸續開展對快遞工作人員的職稱評定工作,最高的可以評為正高級工程師。該職稱評審針對整個快遞行業,包括一線快遞員、快遞物流企業的行政、技術或管理人員等。


快遞業評職稱能夠對快遞從業者乃至整個快遞物流行業產生積極影響

一方麵可以激勵從業人員努力工作,讓他們通過提升自身能力,得到職稱認可,獲得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更強的工作獲得感。
另一方麵,這也彌補了物流行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的空白,顯示了社會對整個行業價值的認可。
而且,職稱評定在提升從業者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可以倒逼他們不斷學習、轉型,反過來也可以促進快遞行業更加快速健康發展。
快遞員獲評職稱,職業天花板該被打破了
快遞員獲評職稱這事,讓人想起了前段時間“32歲博士生做快遞員”的新聞,有網友說道:“這可以說是史上最高學曆快遞員了,以後可以不用做快遞員了,可以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不用做快遞員了”的想法,多少體現了快遞行業的現實“尷尬”。

一些快遞員表示他們很多都是將快遞工作當做自己來大城市打拚的臨時棲居之業,養家糊口是他們從事這項工作的首要目的。目前,雖然從事快遞工作的收入不算少,但更多是做體力活,不僅很辛苦,而且缺乏向上晉升的空間。快遞行業的確存在著自己的職業天花板。
物流行業為快遞員評職稱的創新,為打破這一職業天花板提供了一種正向激勵。首先,職稱評選讓他們有機會獲得更有保障的生活,也拓展了職業發展的空間。
據某快遞客服人員介紹,未來工資和獎金應該會有所提高,在人員晉升方麵,職稱也是一項重要的參考依據。
雖然我們一直強調“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可是隻有對收入、社會地位等事實上的職業差異進行關照,才能讓這一理念真正得到落實。

讓快遞工作人員獲評職稱,給他們更多的穩定感和獲得感,就能逐漸消解人們對這一職業“臨時性”的認知,也才能讓從業者真正將快遞工作作為一份事業來投入和深耕。
更重要的是,這一製度創新可以激勵快遞員轉換視角,有機會從日常事務中脫離出來,重新審視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
正如中國快遞協會原秘書長邵鍾林所說,“以前很多人會認為快遞行業是‘大老粗’行業,但是實際上,中國的快遞工作早已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所以也急需各種人才,並留住人才。”
行業的轉型升級,必然少不了從業者思維上的轉變
快遞員們對於物流行業有著第一手的感知,小到提高分發效率、降低成本,大到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預期和戰略規劃,他們都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相較於學術研究,快遞從業者的思考往往也具有不高蹈、接地氣、無滯後性等優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