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攜手推進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
2019-11-28 中國水運
導讀: 江蘇長江水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江河海一體(ti) 化世界級河口型水域,是江海轉運的重要樞紐,輻射帶動中上遊地區的黃金水道鑽石區段。
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的重要指示。
江蘇位於(yu) “一帶一路”交匯點,處於(yu) 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ti) 化兩(liang) 大國家戰略疊加區域。江蘇長江水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江河海一體(ti) 化世界級河口型水域,是江海轉運的重要樞紐,輻射帶動中上遊地區的黃金水道鑽石區段。沿江有開放口岸17個(ge) ,與(yu) 3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的60多個(ge) 港口通商通航;8個(ge) 億(yi) 噸大港,其中7個(ge) 是超2億(yi) 噸的港口;年貨運量近20億(yi) 噸,超過長江全線的70%,外貿貨物4.5億(yi) 噸,散裝危險化學品運量近7000萬(wan) 噸,穩居全國第一。長江中上遊地區所需70% 以上的海進江煤炭、80% 以上的外貿鐵礦石和 20% 左右的集裝箱通過江蘇港口進出;全省70% 的電煤、50% 的天然氣從(cong) 水上運輸。全省匯集了水運企業(ye) 1291 家、運輸船舶4.13萬(wan) 艘、船員近22萬(wan) 名(約占全國的1/7)。最大船舶斷麵流量超3000艘次,每時刻航行、錨泊、作業(ye) 船舶約1萬(wan) 艘次, 其中,危險品船舶400艘次。自去年5月8日12.5米深水航道試運行後的 1年時間內(nei) ,進江的5萬(wan) 噸級船舶達1.85萬(wan) 艘次(50艘次/天),10萬(wan) 噸級船舶達2920艘次(8艘次/天), 15萬(wan) 噸級船舶達2162艘次(6艘次 / 天)。
航運業(ye) 不僅(jin) 為(wei) 江蘇臨(lin) 港產(chan) 業(ye) 和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提供支撐,更在東(dong) 西雙向互濟、陸海內(nei) 外聯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樞紐作用。與(yu) 此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江蘇目前隻是航運大省,還不是航運強省。港口支持保障能力不足,高端航運業(ye) 發展不足,水域通航飽和與(yu) 港航經濟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凸顯,錨地、汙染物接收設施、水上公共交通等基礎建設滯後,航運骨幹企業(ye) 競爭(zheng) 力有待增強,海員市場供給側(ce) 矛盾突出,尤其是內(nei) 河船員職業(ye) 吸引力不足。這些短板一定程度上製約著江蘇從(cong) 航運大省向航運強省的跨越。
交通運輸部 2019年7月10日發布了《關(guan) 於(yu) 推進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長江航運打造成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內(nei) 河水運綠色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江蘇正全力推進“一區三港”建設,“一區”就是指“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港區”,這是長江主航道中通航條件最好、船舶通過量最大、經濟社會(hui) 效益最為(wei) 顯著的區域,對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子落而滿盤活”的特殊作用,江蘇有條件、有責任率先建成江海聯動綠色發展示範區,成為(wei) 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這是時代賦予長江航運從(cong) 業(ye) 人員的共同使命,深圳物流公司招聘 ,需要秉持“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理念,把江蘇水運的“資源優(you) 勢”“網絡優(you) 勢”“規模優(you) 勢”和水路運輸的“成本優(you) 勢”“綠色優(you) 勢”“開放優(you) 勢”有效疊加, 降低區域物流成本,促進生態綠色發展,提升區域營商環境, 為(wei) 攜手推動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麵。
共守船暢人安,促進安全發展
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共建“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hui) 協同、公眾(zhong) 參與(yu) 、法治保障”的航運安全機製,築牢安全底線。夯實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基礎。落實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主體(ti) 責任,健全航運企業(ye) 和船舶安全管理體(ti) 係。注重水路運輸安全從(cong) 業(ye) 人員培養(yang) ,實施安全管理人員素質提升戰略, 舉(ju) 辦江蘇船員職業(ye) 技能大賽 , 引導船員行業(ye) 健康有序發展。實施江河海統籌一體(ti) 化安全監管,實施“法規標準一體(ti) 化、管理機製一體(ti) 化、安全綠色一體(ti) 化、執法服務一體(ti) 化”四個(ge) “一體(ti) 化”工程。優(you) 化《長江江蘇段船舶定線製規定》;推進信用管理,形成“大船、碼頭、小船”和“船舶、港口、貨主” 三位一體(ti) 管理鏈。共織航運安全“一張網”,建立突出違法行為(wei) 舉(ju) 報獎勵機製,拓展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徑, 通過社會(hui) 共治編織起全方位、立體(ti) 化的大安全“一張網”。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協同管理和聯動工作機製,形成監管合力。
共護一江碧水,促進綠色發展
牢固樹立“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以到港船舶汙染物“零排放”“全接收”,航行中排放“全達標”為(wei) 目標, 合力推進綠色航運發展。推進航運業(ye) 節能減排。助推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公轉水”,支持發展江海直達、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落實交通運輸部提出的到 2020年全國內(nei) 河運輸船舶能源消耗中 LNG的比例達到10%的要求,推進LNG等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發展。促進港口新能源、清潔能源技術應用, 大力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推進船舶汙染防治攻堅戰。推行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合監管製度,加大對船舶非法排放汙染物、違法載運危險貨物等違法行為(wei) 的聯合查處和打擊力度。加強長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製,在橋梁水域建設船舶尾氣遙感監測係統,嚴(yan) 控船舶使用低品質燃油和廢氣超標排放。推進港口支持保障能力建設,推動沿江政府建設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洗艙站等船舶汙染物接收設施,逐步為(wei) 到江蘇的內(nei) 河船提供免費的錨泊、水上公共交通、生活汙水、生活垃圾接收等“四免費”服務。深入推動實施危化品貨主(碼頭)高質量選船機製,實施選船最低推薦標準,發揮選船檢查共享信息平台作用,促進危化品水上運輸市場實現自我調節和持續完善。
共享科技進步,促進創新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