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香港舉(ju) 行的2019亞(ya) 洲物流和海運大會(hui) 上,來自全球知名相關(guan) 企業(ye) 與(yu) 會(hui) 代表就貿易消費模式對物流業(ye) 和海運及航運業(ye) 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討論。
來自世界貿易組織經濟研究和數據部門的高級經濟學家Coleman Nee認為(wei) ,當今世界範圍內(nei) 發生貿易衝(chong) 突,引發很多貿易限製,世貿組織6月份發布的報告稱,從(cong) 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全球針對貿易出台的新的進口限製措施是2012年5月以來的3.5倍之多。2019年上半年,世界貿易量僅(jin) 增長了0.6%,亞(ya) 洲的進出口下降到相當於(yu) 2015年-2016年的水平。“貿易轉移成為(wei) 新的趨勢,一些新興(xing) 市場如巴西和越南實現出口增長,而一些成熟市場如韓國和歐洲則出現出口下滑。”因此,Nee呼籲多邊貿易體(ti) 係,指出雙邊協議協定不適合多國貿易模式。
丹麥馬士基航運公司(Maersk)亞(ya) 太區高級副總裁Robbert van Trooijen認為(wei) ,當今世界需要新的供應鏈增長動力,全渠道銷售需要配送支撐。供應鏈成本越來越低其實會(hui) 給物流企業(ye) 帶來更大的壓力,因為(wei) 這些企業(ye) 需要更高的靈活性和快捷性來支撐高質量服務。隨著電商利潤率的不斷壓縮,就需要更好地供應鏈控製能力。
Trooijen指出,盡管東(dong) 南亞(ya) 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貿易資源,但是作為(wei) 電商大國如中國,就對電商物流提出價(jia) 格更加低廉和快速的要求。
日本冷鏈快遞專(zhuan) 家雅瑪多高級執行官員Katsuhiko Umetsu表示,食品供應鏈物流需要強化,溫控、製造、配送等均需要更加透明。雅瑪多希望與(yu) 有能力的企業(ye) 聯合,開發一係列全球範圍的易腐敗食物遞送冷鏈端到端開放式平台,確保安全。雅瑪多是日本最大的物流公司,其11%的包裹是冷鏈配送。Umetsu指出,全球冷鏈平台建設需要多方支持,政府層麵需要製定食品安全標準、海關(guan) 數字化流程和質量檢驗檢疫規範以及加密貨幣的研發,企業(ye) 層麵則需要開發新的冷鏈技術。
與(yu) 會(hui) 投資企業(ye) 代表私募股權厚樸投資合夥(huo) 人兼首席執行官Lau Teck Sien則從(cong) 零售變化角度分析其對倉(cang) 儲(chu) 的影響。他表示,中國大陸的人均GDP約為(wei) 9000美元,在個(ge) 別一線城市高達3萬(wan) 美元。當人均收入達到1萬(wan) 美元時,消費行為(wei) 就會(hui) 發生變化,消費者願意購買(mai) 昂貴品牌。在中國大陸40%的零售商是大型連鎖零售品牌,在日本這個(ge) 比例高達80%。隨著收入增加,60%的雜貨零售店鋪會(hui) 被取代大型零售連鎖取消,這就對倉(cang) 儲(chu) 業(ye) 帶來新的思考。
Lau表示,2012年對於(yu) 很多國家來說是零售轉型之年,因為(wei) 他們(men) 采用4G技術,是的創新型App應用初創企業(ye) 和商業(ye) 模式都推出了新的零售平台,這也使得中國能借助技術在零售創新方麵迅速趕上並超越其他發展國家。另外,GPS技術也給倉(cang) 儲(chu) 和物流帶來改變,過去跟蹤服務很昂貴,如今卻價(jia) 格親(qin) 民,而且GPS傳(chuan) 感器也使得倉(cang) 庫用工人數大幅減少。
馮(feng) 氏集團利豐(feng) 研究中心負責人預測,未來物流業(ye) 將呈現五大趨勢。其一是隨著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的擴大,世界貿易組織麵臨(lin) 著海關(guan) 流程更加複雜等規則製定方麵的挑戰。其二是智能手機實現消費者賦能,也為(wei) 供應鏈提出滿足全球消費的服務需求。其三中貿易摩擦可能帶來的挑戰。其四是“一帶一路”建設成為(wei) 全球化的新階段,這必將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及香港帶來物流利好。第五是技術如人工智能和3D打印等將縮短物流時效,滿足消費者即時消費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