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題:五穀豐(feng) 登聽民聲——寫(xie) 在2019年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之際
新華社記者
春華灼灼,秋實離離。9月23日是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去年,黨(dang) 中央決(jue) 定、國務院批複,確定每年秋分之日為(wei) 此佳節的。為(wei) 農(nong) 設節,彰顯出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重農(nong) 愛農(nong) 的拳拳之心。
在這個(ge) 秫熟稻香、牛羊成群、瓜果飄香的時節,新華社記者走進各地田野、村舍,帶來透著泥土和原野氣息的報道。
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
“豐(feng) 收在望,心裏踏實,特別高興(xing) !”
20日,在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鶴龍湖鎮南洲村的一塊稻田,沉甸甸的稻穗隨風起伏、頻頻頷首,把喜悅之情傳(chuan) 給這塊地的主人、糧農(nong) 李昌浩。再有半個(ge) 多月,他這4畝(mu) 多水稻就要收獲了。
李昌浩每天都要到地裏查看。他說,自己一輩子就做了這一件事——種好水稻。1950年出生的他與(yu) 共和國一起成長,經曆了從(cong) 吃不飽穿不暖到衣食無虞的不同時期。
1949年到2019年,彈指一揮間,舊貌換了新顏。
70年間,中國破解了長期以來頭號發展難題,成為(wei) 世界最大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國,人民家境殷實、安居樂(le) 業(ye) ,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的變化更是翻天覆地。
70年間,中國從(cong) 積貧積弱的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國家轉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農(nong) 業(ye) 一直是夯實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根基。
“飯碗不空,肚子不餓,才能幹別的事。”憶及過去,李昌浩感慨道:“一家人是這樣,一個(ge) 國家也是這樣。”
與(yu) 此同時,距南洲村2700公裏開外的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大豆田也已金黃一片。豆農(nong) 侯文林剝開豆莢,把大豆扔進嘴裏嚼起來。
“豐(feng) 收已定,月底就開始收割!”他經營的林豐(feng) 現代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了4500多畝(mu) 大豆,預計畝(mu) 產(chan) 超過300斤,這比國產(chan) 大豆的平均水平高出不少。
調減玉米、擴種大豆,是這片黑土地上實施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招。今年黑龍江全省不僅(jin) 大豆麵積增至6400萬(wan) 畝(mu) ,還通過集成綠色種植技術、開展高產(chan) 攻關(guan) 創建等,提升了單產(chan) 水平,從(cong) 而提高了種植效益。
來自大地的豐(feng) 收喜悅,又何止糧食?你看,新疆的辣椒通紅、葡萄翠綠,湖北的蓮藕白壯、小龍蝦活泛,河北的梨子脆生生、板栗大而滿,雲(yun) 南的玫瑰飄香、芒果金黃,內(nei) 蒙古的羊隻肥美、牧歌歡唱……
鬥轉星移,四季輪回。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用勤勉的勞作繪就一幅幅美景,用汗水澆灌出一年年碩果。
歲稔年豐(feng) ,家國同慶,幸甚至哉!
增收才是真豐(feng) 收
雨剛停,萍鄉(xiang) 物流 ,和大林就放下茶杯、換上雨鞋,急急忙忙走向屋後的茶山。他要趁天晴采茶去。
和大林的豐(feng) 收節將在茶山上度過。他家在雲(yun) 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鄉(xiang) 老姆登村,這是一個(ge) 藏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深處的小山村。
和大林種了30多年茶樹,但過去由於(yu) 交通落後,茶葉一直賣不起好價(jia) 錢。和其他村民一樣,家裏還是得靠玉米、土豆為(wei) 生。因為(wei) 海拔高,這些傳(chuan) 統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低、隻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公路通進村裏,來山裏自駕遊的人們(men) 越來越多,遊客對和大林的高山生態茶頗為(wei) 青睞。他的茶葉七成都是遊客買(mai) 走的,普通級別的茶葉,一斤能賣300元上下。一家人的生活也一天天滋潤起來。
看到茶葉銷路越來越好,村民們(men) 開始跟著和大林種起生態茶。隨著收入的增加,大夥(huo) 陸續告別人畜混居的環境,住進了有衛生間的磚房。
同樣的秋日,不同的歡歌。在太行山裏的河北石家莊讚皇縣西石家莊村,此時正是板栗豐(feng) 收之時。滿山的栗子樹上,一個(ge) 個(ge) 毛栗子果肉飽滿甘甜。
祁堅強用長竿打栗子、他的妻子用夾子收栗子,兩(liang) 口子正忙得不亦樂(le) 乎。雖然今年有點旱,產(chan) 量沒有往年高,但價(jia) 格卻比往年每斤高了1塊多錢,算下來收入還高了點。
收獲後的板栗要抓緊賣掉,不然脫殼後的栗子很快會(hui) 幹,市場不歡迎。與(yu) 和大林一樣,祁堅強不再擔心銷路問題,因為(wei) 他搭上了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的快車。
去年,讚皇縣的一家農(nong) 產(chan) 品經銷公司把當地的大棗、核桃、板栗、壽桃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上線到蘇寧易購的“中華特色館”,一下子打開了全國銷路。
中國要富,農(nong) 民必須富。讓所有貧困群眾(zhong) 脫貧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底線任務,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初心。
從(cong) 新中國成立時農(nong) 村人口普遍貧困到上個(ge) 世紀末中國人基本解決(jue) 溫飽,再到2020年“一個(ge) 都不能掉隊”共同進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這將是劃時代的成就。
美好生活新希望
再有一個(ge) 月,新疆的和田大棗就要收獲了。64歲的王宗新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種了39畝(mu) 紅棗樹,這是他家主要收入來源。
今年棗子長勢不錯,預計產(chan) 量能比去年翻一番,王宗新很滿意,但他擔心收獲時的市場價(jia) 格。
這兩(liang) 年,隨著交通物流水平的提升和新疆林果的品牌化建設,和田大棗名聲越來越大,全國有名。王宗新的大棗每年都銷往全國各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