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術造詣、有過硬論文的是人才,同行肯定、企業(ye) 認可的算不算人才?”
11月18日上午,2019年南京市高層次人才舉(ju) 薦委員會(hui) 會(hui) 議召開。繼去年南京市通過舉(ju) 薦方式產(chan) 生首批29名高層次舉(ju) 薦人才後,當天,舉(ju) 薦委員們(men) 通過無記名投票表決(jue) 產(chan) 生新一批36名舉(ju) 薦人才候選人,對這一疑問給出肯定回答。
在現行各類高層次人才選拔政策中,大多對人才的學曆、資曆、論文論著、科研成果等有硬性要求,使得一些具有特殊造詣的“偏才”“怪才”,以及在創新創業(ye) 領域潛力巨大的新秀人才等“非共識性”人才,往往受製於(yu) 硬性條件而錯失機會(hui) 。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記者了解到,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幹政策措施》,不拘一格發現、挖掘高層次人才,2018年南京市出台《南京市高層次人才舉(ju) 薦辦法(試行)》。這是南京打破唯資曆、唯帽子等人才評價(jia) 方式,創新人才選拔方式,把選拔人才的權力放到專(zhuan) 家學者和企業(ye) 家手中,物流台車 ,建立市場化社會(hui) 化人才認定機製的重要嚐試。
把“非共識性”人才引進來留下來
人才是所有創新要素中最基礎最關(guan) 鍵的因素,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可以說,南京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就必須有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於(yu) 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就必須進一步提升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
高層次人才舉(ju) 薦製,正是南京創新人才評價(jia) 機製的積極探索,把選拔人才的權力放到專(zhuan) 家學者和企業(ye) 家手中,把更多實力雄厚、潛力巨大、帶動力強,卻不顯山不露水的“非共識性”人才引進來、留下來,以實際行動展現南京愛才、惜才、引才、留才的決(jue) 心和誠意。舉(ju) 薦製也是近年來南京市堅持“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賢才”導向,大力推進人才市場化評價(jia) 改革的組合拳之一。
18日的高層次人才舉(ju) 薦委員會(hui) 會(hui) 議上,首批舉(ju) 薦委員會(hui) 委員、江蘇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所長駱敏舟慎重考慮後,為(wei) 這批被舉(ju) 薦人才投下表決(jue) 票。
“人才舉(ju) 薦製更加突出市場導向,是很有創新性的探索,也是對現有人才選拔評價(jia) 體(ti) 係的有益補充,將提升南京對海內(nei) 外優(you) 秀人才的吸引力。”駱敏舟說,首批29名舉(ju) 薦人才中,他推薦了南京融芯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偉(wei) 東(dong) 。朱偉(wei) 東(dong) 帶著15位博士來寧創業(ye) ,目前已投入近300萬(wan) 元進行研發,年銷售額預計達300萬(wan) 元。這次,駱敏舟又推薦了3名人才,其中兩(liang) 人是研究所孵化的兩(liang) 家企業(ye) 的老總。
一位是派格測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侯林,開發了大型橋梁結構安全監測係統,預計今年產(chan) 值超過億(yi) 元。另一位是南京鑫業(ye) 誠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葉金,公司成立3年,銷售額突破1.5億(yi) 元,但因為(wei) 沒有論文成果,所以按照原本的人才渠道很難入選。
知名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家當“伯樂(le) ”
這批“非共識性”人才是如何被推薦出來的?選人才首先得有“伯樂(le) ”。
去年5月,首屆南京市高層次人才舉(ju) 薦委員會(hui) 成立,27位知名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家擔任委員。
27位“伯樂(le) ”陣容強大,有來自高校的代表,如南京大學、東(dong) 南大學、南京工業(ye) 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的4位校長呂建、張廣軍(jun) 、喬(qiao) 旭、楊震,耶魯大學講座教授馬佐平等,更多的是產(chan) 業(ye) 一線的知名企業(ye) 家,如南京越博動力係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占江等,以及金融界掌門人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平等。
首批人才舉(ju) 薦緊鑼密鼓展開。
2018年8月,南京市麵向社會(hui) 公布舉(ju) 薦委員接受人才自薦的渠道及聯係方式。
2018年12月,通過社會(hui) 自薦和舉(ju) 薦委員物色,有14位舉(ju) 薦委員出具了舉(ju) 薦信,共舉(ju) 薦30名人才提交舉(ju) 薦委員會(hui) 議進行審議,經投票,產(chan) 生29名被舉(ju) 薦人才。
2019年1月2日,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hui) 上,市委市政府公布首批29名舉(ju) 薦人才名單,涉及互聯網、電子、通信、化工、金融、物流、生物醫藥等領域;既有本土人才也有海歸人才,既有本科生也有博士後,既有科研人員也有企業(ye) 管理人員。
比如,“90後”、江蘇萬(wan) 星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魏胤熙,他推動IOT物聯網智慧停車產(chan) 業(ye) 在中國及全球範圍內(nei) 落地,2018年10月26日與(yu) 拉薩市政府簽署全麵戰略合作協議及國內(nei) 首個(ge) 城市智慧停車靜態交通項目合同,總投資約35.4億(yi) 元;
圖靈深視(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唐平中,長期從(cong) 事人工智能和產(chan) 學研工作,百度、今日頭條的高級顧問,2018年來寧創業(ye) 後,獲數千萬(wan) 元估值融資。
被舉(ju) 薦人才牽頭建載體(ti) 、全力抓項目、專(zhuan) 注辦企業(ye)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