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中東空運-產業觀察 | 智能科技推動運輸發展 中國快遞“出海”充滿機遇

 新聞     |      2019-11-20 14:39

  摘要:快遞行業(ye) 應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將有力推動互聯網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本報記者 馬睿琪報道

產(chan) 業(ye) 觀察 | 智能科技推動運輸發展 中國快遞“出海”充滿機遇

  現今,我國的快遞業(ye) 務正在通向世界各大洲,全球快遞服務體(ti) 係正在形成。隨著國內(nei) 國際市場不斷聯通,以及快遞企業(ye) 迅速布局,跨境寄遞服務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支撐了“全球買(mai) 、全球賣、全球寄、全球遞”等各項跨境快遞服務高效運轉。近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全國8月份快遞服務企業(ye) 業(ye) 務量,快遞總量共計完成53億(yi) 件,同比增長29.3%;業(ye) 務收入616.8億(yi) 元,同比增長26.2%。同時跨境快遞繼續保持高速增長,8月跨境業(ye) 務量增速33.5%,連續5個(ge) 月高於(yu) 行業(ye) 整體(ti) 增速。全國人大財經委調研室副主任施禹之認為(wei) ,快遞業(ye) 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了資源配置優(you) 化。快遞行業(ye) 應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將有力推動互聯網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1

  智能配送打通最後一公裏

產(chan) 業(ye) 觀察 | 智能科技推動運輸發展 中國快遞“出海”充滿機遇

  科技使快遞運輸更加便利快捷,例如智能快件箱,可以使快遞小哥省時省力,流程效率也大大提高。據了解,截至2018年,我國已有32萬(wan) 組智能快件箱投入運營,箱遞率提升至11.3%。從(cong) 快遞科技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無人分揀與(yu) 無人配送等產(chan) 業(ye) 鏈在未來也將獲得充足的產(chan) 能釋放。“如果在大街上或者小區裏碰到一個(ge) 無人快遞機器人,請不要驚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李瑞在近日舉(ju) 辦的中國國際快遞業(ye) 大會(hui) 上發出這樣的“友情提醒”,他和他的團隊已經將“無人快遞”應用到實際場景中,當前快遞行業(ye) 正有力地將人工智能和快遞業(ye) 深度結合發展,至此無人機送貨不再隻是作為(wei) 噱頭的故事,而成為(wei) 真實發生的行業(ye) 變化,它們(men) 為(wei) 物流行業(ye) 注入了新力量。我國的快遞業(ye) 也在迅速發力,韻達快遞相關(guan) 技術人員在接受《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韻達快遞研發了“無人機調度係統”,可以在送件成本高、通行危險係數高、效率低的偏遠地域進行運輸,無人機能按照線路飛行和降落,後台實時監控無人機位置。“機器四旋翼,時速90公裏,滿載可飛半小時,取件完成關(guan) 閉‘行李箱’後,後台就會(hui) 響應,無人機按指令自動返航。”該工作人員解釋。不僅(jin) 是韻達快遞,目前中國郵政、順豐(feng) 、京東(dong) 等公司也已經用上了無人運輸技術,並不斷研發新產(chan) 品。隨著5G時代到來,圓通速遞與(yu) 菜鳥聯手在杭州轉運中心打造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這也將是國內(nei) 首個(ge) 5G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據記者了解,高峰期一天可分揀50萬(wan) 件快遞,大大節省了人力。中國物流學會(hui) 特約研究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hui) 新技術促進分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解筱文在接受《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基於(yu)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轉型發展和物流市場縱深發展的現實需求,物流領域新技術、新裝備不斷顯現,送貨無人機、無人車等職能化裝備的應用,可進一步優(you) 化末端配送服務,解決(jue) 快遞物流痛點,提高運作效率,降低企業(ye) 人工成本支出,對快遞物流業(ye) 由勞動密集型企業(ye) 向技術密集型企業(ye) 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探索價(jia) 值,也是物流業(ye) 發展的重要趨勢。“但是,無人智能配送目前還僅(jin) 在探索發展階段,實現較快發展普及和服務範圍擴增,還需經受政策環境、社會(hui) 認知、技術創新、經營成本等多方麵的現實考量。”解筱文坦言。從(cong) 智能分揀到最後一公裏的配送,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物流環節都可以實現自動化。智能物流的投入和建設逐漸改變著未來物流行業(ye) ,同時也為(wei) 物流行業(ye) 人的轉型、成長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2

  快遞企業(ye) 加速“出海”

產(chan) 業(ye) 觀察 | 智能科技推動運輸發展 中國快遞“出海”充滿機遇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快遞業(ye) 繼續在高位保持總體(ti) 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數據顯示,1月份至8月份,我國快遞業(ye) 務量達到387億(yi) 件,同比增長26%,預計今年全年快遞量將超過600億(yi) 件。解筱文表示,快遞業(ye) 作為(wei) 電子商務生態鏈重要的支撐基礎,在電商全球化發展浪潮和中國政府力推跨境電商發展的新時代,加速出海,搶灘布局,屬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這是全球經濟化發展對快遞物流市場發展的“倒逼”,也是電商快遞企業(ye) 基於(yu) 中國國內(nei) 市場“紅海”競爭(zheng) 環境下新的發展“突圍”。中國快遞企業(ye) 加速出海可助推中國電商國際化發展,進一步穩固中國作為(wei) 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電子商務市場地位,澳門物流 ,加快國內(nei) 國外市場融合發展,為(wei) 中國企業(ye) 帶來更多發展成長機會(hui) 和現實收益。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我國快遞企業(ye) 在“走出去”方麵已有積極探索。比如,申通快遞先後開通了伯明翰、紐約、洛杉磯的倉(cang) 配分撥中心;圓通推出“全球閃送”,國際急件最快隻需10小時;中通快遞已在歐美、日韓、東(dong) 南亞(ya) 等國家和地區設有10多個(ge) 海外倉(cang) ;韻達國際物流服務網絡已開通至30個(ge) 國家和地區。從(cong) 整個(ge) 發展大局和戰略層麵看,中國快遞企業(ye) “出海”之路,充滿機遇,大有可為(wei) 。但從(cong) 具體(ti) 國家和地區的營商環境、政策法規、國別文化等觀察,中國快遞業(ye) “出海”謀發展也存在不少現實難題。中國快遞企業(ye) 借助中國電商全球化發展勢能,緊跟“一帶一路”倡議,紮堆出海,搶灘登陸,在與(yu) 國際物流巨頭企業(ye) 同台競爭(zheng) ,參與(yu) 國際分工與(yu) 合作。解筱文表示,首先國家有關(guan) 主管部門和行業(ye) 協會(hui) 要加強監管、注重引導和海外協調,幫助中國快遞物流企業(ye) 化解國際物流和貿易中超越企業(ye) 層麵的共性難點問題,並促進中國企業(ye) 彼此間加強戰略合作,注重服務分工和產(chan) 品分工,盡可能避免海外同質化惡性競爭(zheng) ,爭(zheng) 取抱團取暖、有分有合、有進有退參與(yu) 海外競爭(zheng) ,實現合作共贏發展。其次,快遞物流企業(ye) 要加強國際市場預測、風險研判防控,積極跟蹤研究,根據自身企業(ye) 實際,理性“出海”揚帆,穩健發展,減少跟風冒進,盲目“燒錢”。在將中國國內(nei) 成熟快遞物流發展模式複製到境外中,注重結合國外實際情況,“一地一策”因地製宜設置落地方案和經營發展模式。再次,“出海”快遞物流企業(ye) 需要充分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以電商平台企業(ye) 為(wei) 依托,江門物流 ,運力資源企業(ye) 為(wei) 基礎,以資本化發展為(wei) 動力,注重整合國際快遞物流產(chan) 業(ye) 鏈資源,實現與(yu) 國外優(you) 秀企業(ye) 利益綁定,形成命運共同體(ti) ,增強抗風險能力,提升經營發展質量。最後,中國快遞物流企業(ye) 加速“出海”要持續加強管理運作、物流技術和商業(ye) 模式創新,深耕國際市場,探索國際化、標準化、差異化的快遞物流模式,形成自我主導的物流核心能力,努力在國際標準、產(chan) 品標準、知識產(chan) 權等方麵爭(zheng) 取話語權,從(cong) 國際物流產(chan) 業(ye) 鏈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從(cong) 細分領域向全鏈條覆蓋。從(cong) 全球快遞物流市場競爭(zheng) 看,烽煙四起,國際巨頭林立,由中國本土出發,挺進國際市場的中國最優(you) 秀快遞物流企業(ye) ,比起在國內(nei) “攻城略地”般擴張,加速“出海”並非一帆風順,需要戰略智慧和靈活戰術,以破解難題,化危為(wei) 機,迎接發展挑戰,在搭建“全球買(mai) ”和“全球賣”的自由貿易國際快遞物流通途中持續創造可觀的企業(ye) 效益,帶動中國物流業(ye) 高質量發展。(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係本公眾(zhong) 號編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