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稱,飛行時無需再擔心是否攜帶護照或紙質機票;無需等候打印行李托運小票,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操心托運的行李,因為(wei) 不存在任何丟(diu) 失的風險,當你抵達目的地時,行李已經妥妥地在那裏等著你;無需提前去機場;不必再大排長隊,或掏出手機來查看登機牌上的登機口是否已經發生變動;無需再與(yu) 安檢人員進行任何互動……雖然這看起來似乎有點未來主義(yi) ,但這些場景已經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和機場的構想中,他們(men) 正致力於(yu) 將其變為(wei) 現實。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1月12日報道,航空乘客的數量始終沒有停止增長的腳步。根據國際航空電信公司(SITA)的數據,未來20年,航空乘客的數量有望翻倍。航班數量也將增加,機場數量和規模卻不會(hui) 出現相同趨勢。“例如日內(nei) 瓦機場就無法擴展其基礎設施,因為(wei) 它位於(yu) 湖泊、城市和山脈之間。”SITA歐洲區總裁塞爾希奧·科萊拉表示。他指出,管理數量不斷增加的旅客並使機場和航空公司所追求的夢想場景成為(wei) 現實的關(guan) 鍵在於(yu) 技術。
航空部門已將這些技術納入其每個(ge) 流程:從(cong) 買(mai) 票到值機再到行李管理、登機、運營控製或風險預測等。根據SITA《2019年航空運輸業(ye) IT趨勢洞察報告》,僅(jin) 在2018年,航空業(ye) 就在上述技術領域投入了500億(yi) 美元。最大的投資是在雲(yun) 服務和網絡安全上。事實上,在該領域致力於(yu) 納入各項技術:從(cong) 物聯網、數字支付和計算機視覺到區塊鏈、人工智能和5G等,不勝枚舉(ju) 。
這樣的大手筆投資響應的是用戶行為(wei) 的變化。科萊拉對兩(liang) 種類型的旅行者進行了區分:數字時代之前出生的旅行者和在這之後出生的旅行者。前者中的很多人“模擬並習(xi) 慣了物理交互”,而那些出生於(yu) 數字社會(hui) 的人“對待旅行的方式與(yu) 其對待生活中的任何其他方麵的方式是一樣的:通過移動電話完成”。
報道稱,到2025年,數字時代出生的旅行者人數將比前數字時代旅行者人數翻一番,分別為(wei) 68%和32%。“他們(men) 不想購買(mai) 紙質票,也不想去和某人交談以便托運行李、登機……更不用說排隊等候。他們(men) 想要的是從(cong) A點抵達B點,而且沒有航班延誤。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簡化的體(ti) 驗,不需要太多步驟,隻有嚴(yan) 格而必要的人際互動。”科萊拉在裏斯本舉(ju) 行的SITA年度航空運輸峰會(hui) 上解釋道。
根據SITA的報告,目前,超過一半的旅行者通過互聯網、手機或機場的機器進行值機。此外,2018年,有44%的乘客使用了自動護照檢驗係統,也就是前一年的兩(liang) 倍。
麵部識別技術也已在某些機場落地生根。麵部掃描省去了在不同的安檢處出示護照或登機牌的麻煩。這項技術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且可能會(hui) 產(chan) 生一係列爭(zheng) 議。舊金山在今年5月成為(wei) 美國第一個(ge) 禁止官方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城市。與(yu) 之相反的是,歐洲議會(hui) 已批準創建歐盟超過5億(yi) 居民的用戶指紋和麵部生物特征數據庫,這些信息將提供給安全部門。
此外,預計到2022年將有超過一半的機場為(wei) 乘客提供有關(guan) 行李的實時信息。目前隻有14%的航空公司能夠在其75%以上的航線中進行行李跟蹤。(編譯/韓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