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399.99米,型寬61.3米,載重量達22.8萬(wan) 噸,甲板麵積相當於(yu) 3.5個(ge) 標準足球場,滿載後可達22層普通住宅的高度……日前,由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24188標箱集裝箱船試航,我國超大型集裝箱船再迎新突破。
綠色動力船舶快速增長。往年全年,我國船企新接訂單中綠色動力船舶占比達到49.1%,達曆史最高水平。
江南造船在今年2月開啟了“雙塢雙線”建造新模式。在有限的船台資源上,增加新的產(chan) 品線、協調多型船舶的節點周期,將有效提升船舶建造節奏。今年,江南造船計劃完成6批次20艘船出塢,出塢船舶數比往年翻一番。
技術過硬、實力突出,才能贏得市場青睞。2022年,捉住全球大型LNG船市場需求走高機遇,我國船企積極作為(wei) 、主動出擊。
“未來幾年,我國船企將迎來交船的高峰期。2023年至2024年是大型集裝箱船集中交付期,按計劃將交付44艘1.5萬(wan) 標箱及以上大型集裝箱船。2025年至2026年是大型LNG船集中交付期,多家企業(ye) 屬於(yu) 首次建造大型LNG船。”李彥慶建議,船企全麵加強生產(chan) 計劃、物資配套治理,堅持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確保手持訂單船舶定期交付。
另一方麵,要探索創新,化解人力資源不足矛盾。
各式管線接連展設、設備係統緊張調試、內(nei) 部裝潢加快進度,眼下,首製國產(chan) 郵輪正緊鑼密鼓加緊施工。到今年2月中旬,工程進展已達87%,整船預計將於(yu) 今年年中出塢、年底命名交付。
船舶交付喜報頻傳(chuan) 、後續訂單接連不中斷、產(chan) 業(ye) 升級穩步向前,近年來,我國船舶行業(ye) 持續鞏固全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不中斷提升國際市場地位。近日中國船舶產(chan) 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2022年船舶產(chan) 業(ye) 經濟運行分析》顯示,到2022年,我國造船業(ye) 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
針對現狀,李彥慶建議,船舶企業(ye) 要加強國際航運與(yu) 造船市場發展動態追蹤,避免盲目跟風,結合自身手持船舶訂單和船位安排情況,在保證企業(ye) 生產(chan) 連續性的條件下,優(you) 化經營策略,把握好接單節奏,進一步進步新接訂單質量。
“往年,我們(men) 創造了中國造船史上單筆LNG(液化自然氣)運輸船訂單最大金額紀錄,目前累計手持訂單近50艘,生產(chan) 任務已排期至2028年。”中國船舶團體(ti) 滬東(dong) 中華造船公司紀委副書(shu) 記柳穎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
202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為(wei) 3786萬(wan) 載重噸、4552萬(wan) 載重噸、10557萬(wan) 載重噸,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7.3%、55.2%和49%,各項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世界第一。
創新驅動,未來遠景可期
“借助‘虛實結合’體(ti) 驗,設計師可以對整條船的性能、工藝進行全麵深進分析。各部件安放的位置是否合適、是否方便後期維修,各艙室的溫度、聲音、光照、氣流等是否舒適宜人,都能在設計階段提前排查。”江南造船副總經理林青山說。
國產(chan) 配套產(chan) 品應用加速。李彥慶向記者作了具體(ti) 先容:“一方麵,國產(chan) 船用主機、船用鍋爐、船用起重機、船用燃氣供給係統等配套設備裝船率持續進步。另一方麵,船用高端鋼材研製能力不中斷增強,大型集裝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實現國產(chan) 替換,化學品船用雙相不鏽鋼國產(chan) 化率由不足50%進步至90%以上。”
在中國船舶團體(ti) ,除了“一馬當先”的滬東(dong) 中華,江南造船和大連船舶重工往年也成功實現LNG船首單承接,團體(ti) 2022年累計簽約大型LNG運輸船訂單49艘,合同金額超100億(yi) 美元,訂單總量全球市場份額從(cong) 2021年的不足7%躍升至2022年的近30%。
“此外,還可根據現有基礎和條件,穩妥推進智能製造,提升生產(chan) 效率,緩解勞動力不足題目。”李彥慶表示。
新船訂單質量持續提升。2022年,我國船企鞏固上風船型市場領先地位,夯實了新船訂單基礎。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共有12種船型新接訂單位列世界第一。其中,新接散貨船、集裝箱船、汽車運輸船和原油船訂單分別占全球總量的74.3%、56.8%、88.7%和66.1%。
“當前,我國船企生產(chan) 快速增長與(yu) 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wei) 製約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李彥慶建議有關(guan) 政府部分加大對船企職工招聘、專(zhuan) 業(ye) 崗位培訓等的政策扶持,船舶企業(ye) 也要探索改革用工模式,通過進步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措施保持員工隊伍穩定,進步技術水平。
滬東(dong) 中華正大力推動LNG船產(chan) 能倍增計劃。目前,長興(xing) 造船基地二期工程船塢、車間及配套設施等已具備雛形,計劃於(yu) 今明兩(liang) 年陸續完工投產(chan) 。
對於(yu) 船舶行業(ye) 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行業(ye) 專(zhuan) 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議。
往年以來,船舶企業(ye) 牢牢捉住創新這個(ge) “牛鼻子”,推動產(chan) 業(ye) 水平不中斷邁上新台階——
不隻是在LNG船市場,2022年,我國廣大造船企業(ye) 捉住機遇、積極作為(wei) ,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戴上3D眼鏡,即能身臨(lin) 其境。在中國船舶團體(ti) 江南造船公司數字化展廳,記者“走進”一艘高度仿真的“數字船”,將船艙內(nei) 的情況盡收眼底。
大型郵輪是我國目前唯一尚未攻克的高附加值船型。自2019年10月首製大型郵輪開工點火以來,外高橋造船通過引進消化和自主創新,先後攻克了郵輪重量控製、安全返港等關(guan) 鍵設計技術。
國際市場份額持續領先。202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為(wei) 3786萬(wan) 載重噸、4552萬(wan) 載重噸、10557萬(wan) 載重噸,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7.3%、55.2%和49%,較2021年分別增長0.1、1.4和1.4個(ge) 百分點。
一方麵,要提質增效、把握節奏,進步訂單質量。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轉型深進推進,江南造船的設計周期明顯縮短,建造效率大幅提升。據林青山先容,過往造一艘2萬(wan) 箱級的大型集裝箱船均勻需28個(ge) 月,現在隻需16個(ge) 月。
春節剛過,位於(yu) 上海浦東(dong) 的中國船舶團體(ti) 外高橋造船廠區內(nei) 一派繁忙,船塢裏停滿了正在建造的大型船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總長323.6米、約24層樓高的首製國產(chan) 郵輪。
實力突出,領先國際市場
造船業(ye) 是海洋強國的重要基石。當前,我國造船業(ye) 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技術過硬、實力突出,發展動能強勁,呈現出蓬勃生機。
需求旺、訂單足、生產(chan) 忙,眼下,不少船舶企業(ye) 正開足馬力、加緊建造。
高端裝備取得新突破。2022年,2.4萬(wan) 標箱集裝箱船、17.4萬(wan) 立方米大型LNG船等高端船型實現批量交船;10萬(wan) 噸級聰明漁業(ye) 大型養(yang) 殖工船、第四代自升式風電安裝船等海洋工程裝備實現交付。
“近兩(liang) 年來,全球新造船市場保持活躍,不同船型市場需求呈現輪動發展,大型集裝箱船、汽車運輸船、大型LNG船等新船價(jia) 格大幅增長,在一年之內(nei) 同型船的價(jia) 格差高達數千萬(wan) 美元。”李彥慶說。
船舶出口金額保持增長。2022年1至11月,我國船舶出口金額238.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7.9%。出口船舶產(chan) 品中,散貨船、油船和集裝箱船仍占主導地位,出口金額合計123.8億(yi) 美元,占出口總金額的51.9%。
“2023年,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全球航運和新造船市場將出現公道波動,但新船需求不會(hui) 出現大幅萎縮,船企手持訂單保持充足。”李彥慶以為(wei) ,當前我國船舶產(chan) 業(ye) 規模不中斷壯大、國際地位穩步提升,“我們(men) 要堅定信心、接續努力,強化科技創新,紮實推進造船強國建設。”
外高橋造船將在今年迎來郵輪、民船、海工這三型產(chan) 品完整交付的第一年。“預計全年交船23艘,產(chan) 值同比增長40%。”外高橋造船總經理陳剛說。
自2008年建造交付首艘國產(chan) 大型LNG船“大鵬昊”號以來,滬東(dong) 中華建造這一船型的技術不中斷進步。“從(cong) 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建造工藝已更新到第五代,效率可比肩國際先進船企。”柳穎說。
補齊短板,加快產(chan) 業(ye) 升級
“2022年,中國造船產(chan) 能利用監測指數為(wei) 764點,與(yu) 2021年相比進步22點,達到近10年以來的最高點。”中國船舶產(chan) 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李彥慶表示。
船舶企業(ye) 主營業(ye) 務收進和利潤實現增長。通過強化造船大節點計劃治理、實施生產(chan) 線智能化改造、加強本錢治理等方式,船舶企業(ye) 大力推進降本增效。2022年1至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產(chan) 業(ye) 企業(ye) 1093家,實現主營業(ye) 務收進4572.9億(yi) 元,同比增長8%,實現利潤總額136.5億(yi) 元,同比增長70%。
,國際物流,國際物流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