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貨零售行業(ye) 規模增速創新低,企業(ye) 並購重組持續深化
中國百貨行業(ye) 在1978年發展至今大致經曆野蠻擴張、外資入侵、經濟危機、電商衝(chong) 擊、線下回歸五個(ge) 階段。截至目前,國內(nei) 百貨行業(ye) 處於(yu) 第五個(ge) 階段,為(wei) 行業(ye) 複蘇階段。隨著經濟增長、地產(chan) 造富效應等推動下的消費回暖,疊加電商紅利的逐漸喪(sang) 失,以及消費者對線下購物體(ti) 驗的重視,國內(nei) 百貨公司紛紛在2016年開始實現較好的同店增長。
中國百貨商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2018-2019年中國百貨零售業(ye) 的發展報告》顯示,2013-2018年中國百貨零售行業(ye) 銷售規模逐年增長,網上購物流程 ,但增速呈波動下降趨勢。2018年中國90家百貨行業(ye) 骨幹企業(ye) 銷售額為(wei) 7456億(yi) 元,較2017年僅(jin) 增長4.2%,增速創2014年以來新低。
2013-2018年中國百貨行業(ye) 銷售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chan) 業(ye) 研究院整理
2018年初至今一年多發生的近20起主要零售並購重組案例中,與(yu) 百貨行業(ye) 相關(guan) 的超過了一半。例如,銀泰百貨全資收購西安開元、廣百和友誼合並、首旅集團整合王府井、蘇寧易購收購萬(wan) 達百貨等,並購的原因既有強強聯合,也有弱肉強食。
對於(yu) 百貨行業(ye) 來說,並購主要有兩(liang) 個(ge) 特點,一是行業(ye) 集中化加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並購主導方的實力,擴大了銷售規模,增加了市場競爭(zheng) 力。二是向渠道上遊延伸。除了王府井認購千百度的部分股份外,實體(ti) 零售投資參股上遊企業(ye) 的案例逐年增加,例如之前大商集團投資澳洲食品公司、眾(zhong) 多百貨公司開設的買(mai) 手集合店等。在行業(ye) 發展過程中,有真正線上能力的實體(ti) 企業(ye) 將越來越占據優(you) 勢。如蘇寧易購、銀泰百貨,基本建立了較強的線上能力,將在後續的並購和整合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018年中國百貨零售行業(ye) 主要並購案例分析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chan) 業(ye) 研究院整理
自采自營模式深入探索,科技創新提升顧客購物體(ti) 驗
現階段,企業(ye) 物流成本管理 ,國內(nei) 百貨業(ye) 最被詬病的是商品經營能力,由於(yu) 多年來主要采用聯營出租的經營模式,百貨企業(ye) 自主的商品采購能力和經營能力幾乎喪(sang) 失,自營占比在全行業(ye) 中不超過5%。由於(yu) 大量采用聯營出租方式,企業(ye) 幾乎沒有采購部門,失去了對品牌商的控製能力,弱化了對商品和市場的理解。
盡管困難很多,國內(nei) 百貨企業(ye) 卻一直在進行積極探索。除了傳(chuan) 統自營較為(wei) 突出的信譽樓、安德利等百貨公司外,百盛的自營業(ye) 務銷售額占比達到20%左右,王府井推出了“夢工廠”內(nei) 部創業(ye) 項目、新世界開發了N+係列自有品牌體(ti) 係、漢光百貨的化妝品絕大部分為(wei) 自營。
據中國百貨商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2018-2019中國百貨零售業(ye) 發展報告》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有78.7%的受訪百貨已經實行自采自營模式。在開展自采自營的企業(ye) 當中,有30.7%的企業(ye) 自行開發經營自有品牌。
2018年中國百貨典自采自營及自有品牌開發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chan) 業(ye) 研究院整理
另外人工智能、物聯網、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5G通信技術、地圖技術、室內(nei) 外定位技術、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零售業(ye) 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日漸增強。
根據中國百貨商業(ye) 協會(hui) 調研數據,2018年實體(ti) 店有應用科技的受訪百貨企業(ye) 中,87.9%已在門店鋪設無線網絡,46.2%設有自助收費係統,37.9%設有產(chan) 品二維碼,31.9%設有Beacon信標做客流分析等,目的是以科技提升顧客購物體(ti) 驗。
2018年中國百貨企業(ye) 門店科技應用占比統計情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