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十三年的新能源汽車國補政策將於(yu) 12月31日終止,新能源汽車行業(ye) 正式進入“後補貼時代”。有媒體(ti) 估算,從(cong) 2009 年至 2021 年,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累計達到近1500億(yi) ,新能源汽車也成為(wei) 疫情期間少數逆勢增長的行業(ye) 。
跟隨整個(ge) 行業(ye) 的發展,新能源商用車近年也迎來爆發。在城配領域,今年10月新能源物流車的單月滲透率已經達到16.6%。未來在國補退出、原材料持續上漲的環境下,新能源物流車是否還能保持高增長態勢?新能源物流車運營商又該如何應對新市場環境?
國補退坡疊加“缺芯貴電”,海運報價(jia) 國際快遞,新能源物流車或將迎來普漲
2009年,《汽車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正式出台,同時啟動“十城千輛”工程,由此拉開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幕。國補開始的一係列扶持政策直接催生出了一個(ge) 龐大的市場,從(cong) 2015年開始,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已經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而隨著國補的退出,整個(ge) 新能源汽車行業(ye) 也在進入新階段。
“國補的徹底退出可能會(hui) 成為(wei)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從(cong) 政策導向徹底轉到市場導向。具體(ti) 到新能源物流車領域,國補的退出短期內(nei) 將給車企和用戶帶來直接的成本上漲”,汽車行業(ye) 分析師宋軍(jun) 表示。
國補退坡將給新能源汽車帶來多大的成本上漲?2022年的中央財政補貼金額為(wei) 176.4元/KWH,在政策退出後,一台41°電的新能源微麵車型直接的成本漲幅為(wei) 7232元,一台89°電的新能源輕卡成本漲幅則將達到15722元。
除了國補,近兩(liang) 年來“缺芯貴電”的供應鏈現狀也在推動新能源商用車成本的上漲。據谘詢公司數據顯示,由於(yu) 芯片短缺,預計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chan) 約將達到427.85萬(wan) 輛。產(chan) 能短缺的另一邊,則是芯片價(jia) 格的大幅上漲。
“受到中美貿易戰以及疫情對生產(chan) 的影響,從(cong) 去年四季度開始,國內(nei) 車規級芯片的價(jia) 格就出現了大幅上漲”,宋軍(jun) 表示,“和燃油車比,新能源車的芯片使用量更多,所以芯片短缺、漲價(jia) 對新能源車帶來的影響會(hui) 更大一些”。
目前新能源車在整車控製器、電機控製器、電池BMS/BMU等方麵都要涉及到芯片,一台新能源中/小麵單車的芯片使用量在100個(ge) 左右,而輕卡、小卡車型的大約是120個(ge) 。光芯片這一項,新能源物流車的整車成本漲幅在1500-2000元/台。而缺芯、貴芯同時,“貴電”也在成為(wei) 常態。
過去一年多來,動力電池原材料價(jia) 格一直在持續上漲。以電池級碳酸鋰為(wei) 例,2021年初的價(jia) 格約為(wei) 5.3萬(wan) 元/噸。而截止到今年11月底,碳酸鋰的價(jia) 格已經漲到58.4萬(wan) /噸,漲幅超過10倍。除了碳酸鋰,其他電池材料,如銅箔、電解液、負極材料等,國際貨運 空運價(jia) 格,從(cong) 2021年開始也不同程度的漲價(jia) ,部分材料上漲幅度達到80%以上。
“乘用車企還可以有更高的溢價(jia) 消化成本,商用車普遍缺少這樣的品牌力,規模上也不如乘用車,所以承受的成本壓力也會(hui) 更大一些”,宋軍(jun) 說。
雖然目前新能源商用車行業(ye) 還沒有出現大規模漲價(jia) 潮,但是在國補退場、原材料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明年行業(ye) 性普漲幾成定局。這種趨勢將從(cong) 上遊車企傳(chuan) 導到下遊運營行業(ye) 和用戶,預計明年運營商的租賃價(jia) 格會(hui) 隨著整車購置價(jia) 格及保險價(jia) 格等因素,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
進入“後補貼時代”,今年業(ye) 績增長80%的運營商正在悄悄布局
2022年1-10月,新能源商用車整體(ti) 滲透率達到8.7%。在城配市場,今年前十個(ge) 月新能源物流車滲透率為(wei) 9.7%,其中10月新能源物流車的單月滲透率已經達到16.6%。即使在供應端緊張,政策退坡、價(jia) 格上漲的情況下,新能源物流車市場規模也依舊實現了上漲。
“市場確實在快速增長,但是具體(ti) 到運營商,短期還是要考慮國補退出帶來的價(jia) 格上漲和客戶流失的衝(chong) 擊”,物流行業(ye) 媒體(ti) 記者程傑表示,“今年底很可能會(hui) 出現運營商、物流車隊在漲價(jia) 前大批屯車的情況,長遠看,運營商還是要提高經營效率和核心競爭(zheng) 力”。
過去自持模式下,運營商要花費大量資金在車輛購置上。難以投入更多資源去提升服務,更不用說在管理技術上的升級。隨著市場競爭(zheng) 的加劇,倚靠平台用更少資金投入拿到車,同時依托平台的技術和服務提升運營能力,將是未來運營商做大做強的一條核心路徑。
綠色慧聯成都運營商孫明最近正在備車,希望在價(jia) 格上漲之前能夠儲(chu) 備到足夠的車源。孫明的公司今年實現了80%以上的業(ye) 績增長,新能源物流車業(ye) 務全年營收超過千萬(wan) ,運營規模和營業(ye) 利潤也都再創新高,並成為(wei) 成都新能源物流車行業(ye) 的頭部運營商之一。
“想在年底漲價(jia) 前準備足夠的車源應對明年的市場,防止出現今年上半年那樣,因為(wei) 車輛短缺造成客戶流失的情況”,孫明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