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情況有變?中芯國際忽然公布,這才是美國要做的?
物流新聞 | 2020-06-04 16:54
中芯國際忽然公布說到中芯國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或許這一輩子也不會關注到這家公司,由於中芯國際從事的是芯片代產業務,與台積電基本一致,這離我們的生活太遠,而我們開始關注到中芯國際,離不開兩個關鍵字,一個是芯片,另一個就是華為。眾所周知,自往年五月份開始,美國就將華為列進到實體清單,並對華為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多方位的極限打壓,最初的打壓形式是采用中斷供措施,禁止華為采購美國企業的產品、服務和技術,但隨著華為自研芯片的崛起,中斷供的措施收效甚微。所以美國開始修改直接出口產品規則,將涉及美國技術的比例從之前的25%下降到10%,至此為華為提供芯片代工服務的台積電就開始受到影響,其中主要涉及到14納米工藝,恰逢此時,中芯國際的14納米具備了量產的實力。後來華為的麒麟710A就是來自中芯國際,也正是因此,中芯國際算是真正的走進大眾的視野,而近日來,美國商務部繼續升級打壓措施,上文中提到的10%,直接縮減到0,換句話說,隻要使用了美國的技術的芯片代工企業,就無法為華為提供代工服務,除非得到美國的許可。這將台積電再次推向風口浪尖,但同時也讓不少人對中芯國際寄予厚看,究竟在中國大陸的芯片代工企業中,中芯國際在規模和技術實力上是最強的,而且從全球的純芯片代工企業排名上來看,中芯國際也位列全球前五,所以有被寄予厚看的資本。但近日中芯國際欲回回A股市場,在其公布的招股書中,中芯國際表示:對於5月最新修改的出口規則,若幹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於為若幹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華為情況有變?這才是美國要做的?或許有的朋友不太理解,為何中芯國際會公布這樣的信息,由於在招股書的要求中,是要對公司的業務現狀和猜測進行說明的,所以出現這樣的信息也無可厚非,固然字裏行間並沒有提及華為,但我們很難將華為排除在外。根據中芯國際之前公布的消息,例如2020年2月18日至2020年3月20日之間,中芯國際向泛林團體發出了一係列的購買單,購買單的總代價是3.97億美元,此外在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中芯國際向泛林團體購置用於生產晶圓的相關機器及設備,訂單金額高達6億美元。而泛林團體,就是一家美國提供半導體設備的公司,在全球的位置可謂數一數二,此外中芯國際也不乏向美國應用材料公司購進了大量設備,而應用材料公司同樣是美國提供半導體設備的企業,在全球排名可謂第一。所以這樣再結合中芯國際在招股書中的發文,也就不難理解了。而華為對於美國的這次打壓升級,也不是坐以待斃,例如采購其他芯片企業的產品,增加自研產品的備貨,像聯發科、展銳等都可以提供手機芯片,但實在最重要的,還不是手機芯片。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美國對華為最初的製裁,其目的是華為的5G業務,例如5G基站。餘承東說過:網絡安全隻是借口,華為威脅米兰体育全站到了美國的科技霸權。所以美國的目的,是打壓華為在5G上的發展。之前我國少將金一南就指出:華為5G是我們1840年以來,在一個主流產業第一次領先世界。同時金一南指出,華為在做的是基礎技術,不是上層應用,這是美國要做的,所以美國憤怒了。同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在通訊產業如此重要確當下,在無線接進網市場,我們幾乎看不到美國企業的身影,即便如美國的通訊巨頭高通、思科等,也一直在市場的大門之外,甚至連往裏麵窺探一下的想法都沒有。所以之前才會出現這樣的消息,美國或想收購或者控股諾基亞或者愛立信,目的自然是彌補在無線接進網領域的短板,
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甚至是空缺。假如您不理解什麽是無線接進網,那麽用5G基站來理解也未嚐不可。而美國為了打破現有的格式,所以主導推出了OPEN RAN同盟,RAN就是指的無線接進網,該同盟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讓現在的電信設備提供商的設備軟硬件解耦和硬件模塊化。大家不用理解什麽是軟硬件解耦和硬件模塊化,隻需要知道,解耦和模塊化之後,美國的企業就可以像海水一樣湧進進來,這樣美國就可以重新回到通訊技術的主導地位。所以華為的手機業務,並非是美國打壓的重點,究竟從全球的智能手機利潤分配來看,大部分的利潤,差未幾三分之二,實在是被美國的蘋果拿走了,韓國三星拿走了差未幾六分之一,華為拿走的利潤並未幾,或者說,華為的手機業務並不會對美國產生什麽致命的威脅。假如大家看得還不是很清楚,那麽不妨再看一下6G,也就是我們放眼一下未來,就能看得更清楚。近日東京早稻田大學教授Tetsuya Kawanishi提到,6G時代,在日本全國範圍內將需要10億個基站,而在全球範圍內則需要1000億個基站。大家看出什麽了嗎?沒錯,6G時代,在無線接進網市場,或者是RAN市場,那將是一個海量的經濟規模。我們不妨拿中國移動在2020年二期5G無線網設備集采來做個說明,這次集采共計232143座5G基站,采購總額370.88億元。按此計算,單單一座5G基站的價格就有1米兰体育全站6萬元。我們姑且采用16萬元的單價,先作為未來6G基站的價格做一個粗略的計算,1000億個6G基站是多少錢呢?這個數字太大了,相信已經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極限。或許東京早稻田的大學教授估算的有些誇張了,但假如我們對比下5G與4G,那麽這種估算也不是沒有其道理。5G網絡最少還會工作在中低頻段,更低的頻率就表示信號可以覆蓋的麵積更廣,所以所需要的基站就更少。例如中國廣電不就是還采用700MHz建設5G網絡嘛,而6G時代起步就是幾十GHz的高頻段,而且還會應用到更高的太赫茲頻段,所以6G基站的規模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哪怕我們將1000億基站的規模縮小100倍,也有10億站確當量,也是千萬億的經濟規模。好,這是第二個層麵,但還有第三個層麵,就是依托6G而發展的應用層。現在我們再回到5G,目前5G的應用層有什麽呢?自動駕駛、產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聰明交通、智能家居等等,太多了。我們就僅僅拿出人工智能來做說明,根據之前按普華永道的猜測,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5.7萬億美元的規模,約合人民幣104萬億元。而將5G的所用應用場景的經濟規模加到一起,又是一個難以想象。5G已經如此,那麽6G就更讓我們大開腦洞了,所以我們就看到,往年的時候,美國就開始開放太赫茲頻段,助力美國在6G研發上先人一步。所以美國要做的是什麽?第一,先打出頭鳥金一南少將指出,華為的5G技術領先美國三四年,領先歐洲四五年,也就是說,美國的5G技術還是領先歐洲的,隻要成功打壓華為,就可以確保美國重新回到通訊的霸主地位。第二、打破僵局固然美國在5G技術領先歐洲,但是沒有像歐洲那樣的無線接進網設備提供商,即使美國遊說思科後,思科也不想進進這個領域,怎麽辦?隻有打破現有的僵局,利用OPEN RAN同盟,改變遊戲規則,讓美國企業也可以進進RAN市場,為6G時代做好預備。第三、雙管齊下華為不僅在5G技術上拔得頭籌,在市場份額上也遠遠領先,而美國所要得到的,除了技術上的控製,還有市場。而所有這一切的核心,就是芯片。無論是5G這種基礎設施,還是在5G之上的應用場景,我們都再也難以擺脫對芯片的依靠。而華為的上風除了可以自研芯片之外,還在於其采用的是ASIC方式的專用芯片。這又是怎麽回事呢?還是要提一下上文中所說的OPEN RAN,我們說到了硬件模塊化,這樣RAN設備就可以不用專用芯片,而采用美國英特爾的通用芯片,試想未來6G網絡那龐大的RAN市場規模,假如OPEN RAN同盟占據主流,那麽美國的芯片可要賣瘋了,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的芯片又成為了RAN市場的主導。所以說,這些才是美國要做的,要主導通訊技術,要主導通訊市場,要美國說了算。寫在最後看到這裏,想必大家心裏應該有一個比較清楚的熟悉了,美國事在有意改變通訊產業的發展方向,將方向引導到美國的上風產業和有利於美國實現霸權控製的境地,還是餘承東那句話,網絡安全隻是借口,是華為威脅到了美國的科技霸權。在此之前,美國在通訊領域的霸權,主要還是依托技術主導,例如美國高通研發的CDMA技術,在3G時代的全球三大國際標準,CDMA2000、W-CDMA和TD-SCDMA,沒有一個可以擺脫,但未來,不僅是技術,在軟件、硬件領域,美國也要主導,這才是真正的霸權,美國要通吃。所以我們看到,華為並沒有加進OPEN RAN同盟,華為也很早就開始進行6G研發,好消息是,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華為在6G的競爭中處於技術的最前沿,尤其是在構成未來骨幹網絡的基站技術方麵,這讓我們布滿期待,同時也看到華為的擔子有多重,對於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