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騷亂升級:暴露的不止是社會分層與階級固化|特朗普|新
物流新聞 | 2020-06-04 16:51
原標題:美國騷亂升級:暴露的不止是社會分層與階級固化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近日,美國多地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白宮也因遭到示威者圍堵而一度封閉。由於示威者人數眾多,情緒激昂,並伴有暴力事件,
海運費,包括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在內的多個地區出動了國民警衛隊維持秩序。
美國種族主義觀念根深蒂固
此次民眾示威的緣由在於明尼蘇達州“黑人之死”。從現有信息來看,這名叫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黑人被一位白人警察用膝蓋壓住脖頸達九分鍾之久。期間他不中斷求饒,並聲稱自己無法呼吸,然而警察對此置若罔聞,繼續施暴,終極釀成慘劇。
這些經過被路人用視頻記錄下來,事情的來龍往脈得以公之於眾。
這一事件還造成國際影響。加拿大多倫多市的民眾也上街遊行,反對種族主義,呼籲維護公義。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在美國和加拿大都真實存在著種族主義;俄羅斯外交部則發表聲明稱美國人權係統性題目積累已久。
這一事件無疑是一個悲劇,而且是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發生在標榜“民主、人權、自由、同等”的美國,不禁讓人唏噓。
然而,假如對美國曆史有所了解的話,這樣的讚歎或許就顯得有些幼稚了。
從曆史上看,美國的主流文化與核心種族是所謂的“WASP”群體(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即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
他們是最早從歐洲來到美洲新大陸殖民定居的人群,並從文化以及種族上定義了後來的美國。
“白人至上”依舊是美國社會潛規則
眾所周知,美國被稱為“移民之國”,早期的移民大都來自於西歐、北歐。從文化以及種族上與第一批殖民者類似,因而並沒有產生種族與文化衝突。
此米兰体育全站後,美國的移民來源更加多元化,主要是東南歐移民的增加,因此也產生了一定的矛盾。但美國不中斷開疆拓土,這些移民散落在各地,相互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充分暴露出來。
另外,這些移民也都認同美國的主流價值觀,積極融進美國社會。
當時的美國也被稱之為“熔爐”,無論來自於哪一地區的移民都能夠被同化為美國人。
▲圖片來源:我們視頻截圖
然而,隨著西進運動的結束,移民數目的激增以及多元化來源,美國國內的種族、文化題目日益突出。再加上就業機會的競爭,排外主義情緒高漲起來,美國政府繼而對特定國家和地區的移民予以限製,如《排華法案》、“亞洲禁區”政策等。
顯然,美國的種族主義曆史由來已久,其觀念更是根深蒂固,少數族裔受到排擠、歧視的現象屢見不鮮。
美國曆史上的“三K黨”(Ku Klux Klan)、“一無所知黨”(Know-Nothing)等都是排外主義、種族主義的急先鋒。
其中,非洲裔美國人所受到的歧視曆史最久、程度最深、影響最大。看過電影《綠皮書》的人會對這一點印象更加深刻。
在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之後,美國公然談論種族主義,尤其是歧視有色人種已經成為“禁忌”,然而“白人至上主義”仍然是一個公然的“潛規則”。
美國有色人種增加,白人危機感蔓延
隨著移民結構的變化以及不同族裔出生率的差異,美國人口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一狀況加劇了美國的種族與文化危機。
預計到2027年,美國外國出生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達到14.8%,其中主要是來自於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
換言之,這一比例的增加將進步美國有色人種的數目。
據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少數族裔新生兒數目首次超過了白人的新生兒數目。這有可能成為美國人口構成的“臨界點”。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因而,美國白人擔心到本世紀中葉,他們可能成為美國的“少數族裔”。
此外,自民權運動以來,美國聯邦政府推行了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米兰体育全站 action),為消除與補救過往在就業、教育等領域對少數族裔及婦女等群體歧視而采取了一係列政策與行動。
可是,這種情況又使得一些白人感受到了競爭壓力與不公平,一種“反向歧視”的思潮在白人中蔓延。尤其是對於那些藍領白人,他們的生活境遇與就業形勢實在也很不樂觀。
因而,白人危機感(無論是從種族、文化角度,還是從經濟層麵)愈加強烈。特朗普當選一定程度上與這種“白人的危機”有關聯。
這種危機感分布在各個年齡層的白人中間,不僅年長的白人感受到了壓力,即便是千禧一代的美國年輕白人也感受到了壓力。
他們中接近一半的人以為對白人的歧視將成為與對黑人和少數族裔歧視一樣重大的題目。
可見,白人的危機感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白人的覺醒”,並繼而引發的白人維權運動與“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維權運動已成為美國種族矛盾的核心焦點。
特朗普執政激化美國種族對立
據CNN出口民調顯示,2016年投票支持特朗普的30歲以下白人,比支持希拉裏·克林頓的多出4個百分點。
特朗普執政以後更是打破了傳統的“政治正確”,有意無意地為“白人至上主義”張目,進一步激化了美國種族對立的情緒。
不同族群之間的社會對立、文化對立的情況隨之更加嚴重。
可以說,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事一個更加分裂的美國。這不僅僅體現在黨派關係上,而且還體現在各種社會關係上,而後者對美國的影響將更為深遠、持久。
這次事件仍處於發展之中,其後續進程尚難預料,但這一事件發生的時間節點頗為特殊,因而其產生的影響可能會更為重大。
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社會文化層麵,而且將會延伸到政治層麵。
一方麵,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趨勢仍未得到有效控製,因疫情而死亡的人數超過了10萬之眾。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據美國疫控中心統計,在新冠疫情死亡案例中,死亡率最高的族群是黑人,大約是白人的兩倍,其次是拉美裔。這些人大都處於社會底層,經濟狀況脆弱,醫療衛生保障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美國的社會分層,暴露出階層固化的現實。
在此背景下,黑人等少數族裔早已對現狀心懷憤怒與不滿,此次事件假如處理不好或許會成為美國社會題目大爆發、大激化的一個導火索。
另一方麵,此時正值美國總統大選之際,此次事件勢必對兩黨選情造成直接影響。
無論是特朗普或是拜登都已經行動起來,試圖利用本次事件來為各自選情服務。
奧巴馬夫婦也呼籲美國人行動起來,革除種族主義。
實際上,美國選民的態度也表現出極化現象,如民主黨誇大種族同等、性別同等等主張,少數族裔對民主黨的支持更明顯。
共和黨則屬於守舊派,主要代表了美國傳統文化與白人群體。
因而,兩黨對立反映了美國社會的對立,社會對立又進一步固化與擴大了兩黨對立。可見,黨派對立、社會分化、種族矛盾、文化撕裂、階層固化,這些正是當前美國所麵臨的最具根本性的挑戰。
本次事件無論如何發展,它再次說明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不平則叫”,美國民眾示威運動實際上已經對特朗普政府敲響了警鍾。
美國政府若能在此次事件後加以深刻反思,並采取果中斷行動把種族主義痼疾完全、徹底地根除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種族同等,則善莫大焉。
陳積敏,中共中心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點擊進進專題:
美國“警察打死黑人”事件事態升級
責任編輯:鄭亞鵬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