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美國工廠》
物流新聞 | 2020-06-04 16:48
退休後的奧巴馬,日子過得似乎更加出色。除了出書、做演講,這些看起來可以躺著賺大錢的工作之外,奧巴馬夫婦最近又進軍到了電影行業。不久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他夫人米歇爾投資創辦高地製片公司,而這個影視製作公司的第一個作品就叫做《美國工廠》。熱門的話題、全景視角的故事情節,加上前總統特殊身份的標簽,使這部電影在年初的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首映時大獲好評。那麽,在奧巴馬眼中,能反映時代特色的《美國工廠》是個什麽樣子呢?財經閑談— No.2作者:局長編輯:halo1.美國工廠《美國工廠》的背景是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美國中西部的“鐵鏽地帶”。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建在該市的通用汽車廠區倒閉了。中國的企業福耀團體預備買下通用的廠房,重建玻璃工廠。2014年曹德旺的投資開始逐步落地,大量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重新振奮起來,紀錄片中一位名叫鮑比的黑人工人就直言感謝上帝,我有事做了。當地甚至將工廠前方的道路改名為“福耀大道”(Fuyao Ave),對新工廠的重視和厚看由此可見。曹德旺聘請了兩位美國高管來治理企業,他相信一家由美國人自己治理的人公司更輕易完全融進美國本土。2016年10月7日,福耀美國莫瑞恩工廠舉行了盛大的竣工慶典,曹德旺親身出席。在隨後的媒體會議上,曹德旺直言:“我們不願意看到工會在這裏發展,由於工會影響勞動效率,直接造成損失。”他斬釘截鐵地表示:“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除了工會的煩惱,更讓曹德旺頭痛的是,整個工廠的運作效率極其低下。在美國員工眼中,中國人態度強硬、行為粗暴;而在中國員工看來,美國人作風懶惰、業績低下。曹德旺決定讓美國工廠的高層幹部,一起到福耀團體的總部,福州福清往參觀一下中國工人是怎樣工作的。中國工人吃苦刻苦、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讓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治理者大為驚奇,他們熟悉到自己的不足。參觀過後,一位美國車間主任回國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美國工人排隊報數,想用自己在中國學來的經驗治理工人。新嚐試效用甚微,美國工人沒有中國工人身上的那種組織紀律性,仍然懶懶散散,自我為主。2017年1月到10月工廠虧損了4000萬美金,曹德旺決定將美國總裁、副總裁換掉。工廠負責人換成在中國待了26年、美國待了27年的劉道川。劉道川對西方的那一套治理體係很熟悉,隨後展開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行動。包括聘用反工會谘詢組織,用利益分化工人群體,懲罰性地開除挺工會員工。於是,部分服從命令的美國工人,很快就得到了劉道川許諾的“一小時加薪2美元”的獎勵。而公然表示擁護工會的、有意挑戰治理層的工人,則被或明或暗地解雇掉。很快,以為“工會不能當飯吃”的工人們越來越多,有人明確表示:工會是懶惰員工的避難所,它會讓好員工在“大鍋飯”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劉道川還花了100萬美金,請來反工會谘詢組織LRI,用於對工會分子的教化和策反。LRI的代表告訴美國工人:工會設計的合同看起來確實很美好,但結果可能是福耀就對你沒有用工需求了。2017年11月,美國勞資委決定組織一場官方投票,解決“福耀是否需要成立工會”的爭議。代表了1500餘名美國工人自由意誌的投票結果,曆時兩天出爐:444票讚成、868票反對。這場涉及“要不要工會進進”的核心分歧,終於以壓倒性多數的投票結果畫上了句號。一部分美國員工以為,如此出人意料的結果,是由於年輕工人反對工會進進,他們以為這樣可以保住飯碗。2018年,福耀的美國工廠開米兰体育全站始扭虧為盈,並增長迅速。工廠也開始大規模使用產業機器人來提供工作效率。電影的結尾,是了卻心事的曹德旺往廟裏燒香拜佛。他坦露心懷,說自己更懷念那個鳥叫蛙叫的年代。“在這幾十年,我拚命開工廠,是不是破壞了環境和安寧?”他麵收留凝重,不像是企業家,到像是一位哲學家。2.中國工廠紀錄片固然名字叫美國工廠,但從工廠的特點、治理以及所有權上講,這是家徹頭徹尾的中國工廠。唯一不同的是,它地處美國,並且雇傭的美國人占了盡大多數:美國人有2300人,中國人隻有400人左右。既然是家中國工廠,開建的目的肯定就不是為了美國工人謀福利的。吸引曹德旺來投資的隻有一個因素,就是利潤。為什麽要在美國設廠,曹德旺曾經掐著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中國自然氣2塊2一立方,美國隻要7毛錢;美國的電價也隻有中國的一半,才3毛錢。”固然美國的人工本錢是中國的3倍,但能源本錢可以降低60%,再加上汽車玻璃對美國市場直供,又降低了大量的運輸本錢。當然,美國那邊的支撐政策也很給力,俄亥俄州政府許諾,隻要福耀解決1500人以上的就業,就五年給他發1300-1500萬美元。此外,政府還免往了福耀辦公樓15年的產權稅,這又讓福耀少花近800萬美元,幾項優惠加起來總價值超過3000萬美元,基本上覆蓋了廠房購買與改造本錢。福耀美國工廠在2016年建廠,2017年實現盈虧平衡,2018年更是盈利2.4億人民幣。這個成就,與曹德旺的精打細算、足智多謀的治理作風是分不開的。這部紀錄片,核心的理念是到美國的中國工廠能夠取得成功,但這是一個個例,還是一個共性?從產品來看,汽車玻璃較難運輸,且必須就近配套,本錢結構中能源占相當大比例。這就為福耀的莫瑞恩工廠成功提供了很多自然條件。假如把其他產品的工廠搬到美國,就未必能夠生存下來。比如象紡織、服裝類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人工本錢占比太高,搬過往肯定是個賠本的生意。就是高科技產品也不一定複製成功。比如智能手機,通常采用的是空運,單部手機運輸本錢隻有幾十美分,在美國生產與中國生產的運輸本錢差未幾。而手機產業鏈大部分在中國,米兰体育全站這樣配套本錢又高出不少。這樣看來,被包裝成“美國工廠”的中國投資工廠,未必能象電影裏表現的那樣,隻要解決了文化衝突、理念分歧後,就可以為中美兩國民眾創造福利。一個失敗的例子就是富士康。2017年,特朗普和郭台銘共同公布:富士康將投資100億美元,在威斯康星州建立一座10.5代液晶麵板生產工廠。但兩年之後整個項目仍陷進停滯,支持該項目的州長下台,新任州長的支持態度打了折扣。環保、媒體等組織也對項目橫加阻撓。此外,富士康招募不到合適的工人,沒有足夠的配套廠商,項目推進困難重重。最後,富士康不得不縮水,將美國項目的10.5代工廠降級為6代工廠。對比之下,富士康同時在廣州開建的10.5代工廠進度神速,在2018年7月廠房封頂,2019年7月底首片65寸產品點亮,2019年9月這家工廠將實現量產。看來,中國工廠不一定都能順利成為“美國工廠”。3.世界工廠由於特定的曆史人文條件,中國製造業近20年來突飛猛進,在全球產業鏈中已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不僅是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背後實在也反映了,中國企業以及中國人在製造業中具有的很多自然的、不可代替的上風。比如中國工人吃苦刻苦、聰明好學的品格,高度的組織紀律性,這在其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都是罕有的。比如中國企業家精明幹練、全力以赴的創業精神,固然還是缺少了些科學治理理論、法理的支撐,但也足以與產業革命時期的開拓者媲美。近年來,中國之所以強大起來,是由於中國變成了世界的工廠。中國在製造業的崛起,
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與美國在製造業的衰落,正是美國各界討論的重要議題。奧巴馬時期,就曾呼籲重振美國製造業。到了特朗普,又提出“製造業回回”的口號。振興美國製造業,是這兩個有分歧的美國總統的共同願看。但在實現方式上,兩人都各有主張。從奧巴馬一貫的政治態度看,在經濟上,他是全球化的倡導者,而這個他投資拍攝的《美國工廠》,也正是用實例證實,全球化是美國製造業複興的出路。很明顯,美國現任總統的想法與政策與此迥異。在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特朗普推崇“美國優先”的背景下,這個講述中美攜手並進的故事更顯自得味深長。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