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為什麽美國沒有支付寶?

 物流新聞     |      2020-06-04 16:48
作者 | 漢之雲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今天,某銀行客服打電話問我:“先生,要不’要辦一張信用卡?”我說:“不用了,由於我基本上用不著。”但是客服妹子不死心,又繼續說:“米兰体育全站為什麽不辦信用卡呢?美國人都用信用卡,有信用卡多方便啊!積分還可以換禮物呢!”盡管客服妹子的聲音很好聽,但我在中國生活,我覺得移動支付更適合我,所以我終究提不起辦信用卡的愛好。幾十年來,中國各個方麵都在向美國學習,但是在支付方麵,中國做了與美國完全不同的道路選擇。信用卡在中國普及多年,但普及率遠不及美國,而美國在移動支付的普及率上也遠不及中國。那麽,這是為什麽呢?美國社交軟件之王Facebook的CEO紮克伯格在10月底出席聽證會時,一個議員提出了靈魂一問:“為什麽Facebook不做一個像支付寶一樣的支付平台呢?”紮克伯格當時的回答是:“中國的金融基礎設施比美國先進很多。”過了十幾天之後,11月12日,Facebook正式推出全新支付平台Facebook Pay,讓用戶可以在旗下社交軟件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之間進行支付交易,不僅可以匯款轉賬給朋友,還可以購物和捐款。定睛一看,這不就是美國版的微信支付嗎?難道是紮克伯格受議員的啟發,連夜要求技術職員複製一個微信支付的產品?美國社交之王也開始走上了Copy的道路上了?來源:Facebook實在這隻是FB進侵金融業的備選方案,首要方案是發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Libra,有人理解成“國際版微信支付”,但Libra還沒有發行,就受到各國監管部分的叫停,群友們也紛紛退群,看樣子已經是“胎死腹中”了,所以FB隻能退而求次發布Facebook Pay。然而,美國市場上移動支付產品競爭激烈,Facebook Pay 並不是第一個來吃肉的,包括基於智能手機的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還有支付公司PayPal的Venmo,Square 的 Square Cash以及 JP Morgan 的Chase Zelle 都對這個市場虎視眈眈。他們有一個公共點,就是線下用的人少得可憐。除了Apple Pay 仍然在大力推廣,其他基本就是在線上轉轉錢而已。當我們回到議員那靈魂一問,實在這個題目衍生出另外一個令人深思的題目,為什麽美國的移動支付遠遠落後於中國,甚至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真的像小紮所說的,美國的金融基礎設施比中國落後很多嗎?1為什麽美國人喜歡信用卡?2011年7月,支付寶在國內首推二維碼支付。2013年8月,在擁有4億用戶的基礎上,微信支付上線。次年春節,微信紅包麵世。在美國,具有象征意義的是蘋果在2014年9月9日舉行的 iphoness6 活動上推出 Apple Pay 。可以說蘋果移動支付的發布時間並沒有落後微信和支付寶多少,但國內和美國移動支付普及的情況卻天差地別。根據 Bain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在國內,代表移動支付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滲透率分別為84%和81%,而傳統支付方式現金,銀行借記卡,信用卡的滲透率為64%,54%和52%。在美國,情況截然不同。支付滲透率排名前四的全是傳統支付方式:信用卡,現金,銀行借記卡和支票,他們的滲透率分別為80%、79%、59%和53%。支付公司PayPal的滲透率為44%。Apple Pay,Venmo,Facebook Messenger 的滲透率分別是可憐的9%,7%和3%。從上市公司的電話會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根據CbInsights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Q3至2018年Q1之間,至公司提到移動支付相關字眼的次數少之又少,他們在大部分時間裏隻關注“信用卡”。在美國人眼裏隻有“信用卡”,給人感覺就是多卡在手,天下我有。假如你在美國生活過,你就知道申請信用卡是一門必須學的技能,一張專門加油的信用卡,一張專門在超市消費的信用卡,一張專門往旅遊的信用卡,還有各種各樣的卡。為什麽美國人這麽喜歡信用卡呢?而不用移動支付呢?原因就是,在美國,信用卡和借記卡係統很完善,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適用。首先我們從消費者端說起。目前移動支付非常發達的國家,分別是阿根廷,印度,巴西,中國。在移動支付普及之前,他們都是高度以現金為基礎的經濟體。與治理一大堆現金相比,移動支付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消費者享受其帶來的便利。但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信用卡被廣泛接受,線下大部分商戶基本都可以刷信用卡和借記卡。可以說他們早就進進了無現金時代。移動支付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在支付便攜性上提供巨大提升。舉個例子,我們在支付的時候,要拿出手機,用臉部或者指紋解鎖,打開微信或者支付寶,點擊付錢,商家掃了之後,整個支付過程完成。在美國,隻要拿出信用卡刷一下就就行了(小額的支付基本上不需要輸進密碼)。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刷卡實在在某種意義上比移動支付更方便。對於消費者來說,移動支付我可以用,但沒有必要。2支付的價值鏈支付一個連接消費者,銀行,商戶的手段。商戶要是強力推廣移動支付,消費者也不得不用。但商戶說:我可以幫你推廣,但沒有必要。從以下的例子可以看到移動支付在美國推廣是有多麽的太不給力了。一個名為“我是郭傑瑞”的視頻製作者,他在紐約做了一個實地測試,看什麽店展是可以用ApplePay。他最常往的星巴克是可以用的,但我們熟知的Victoria’s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和BurgerKing(漢堡王)大牌子竟然都不能用。路邊攤也基本都也不能用。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假如連紐約都不用蘋果支付,那美國其他地方用得更少。ApplePay在15年推出的,這個視頻在知乎發布於2018年8月。3年過往了,ApplePay滲透率真是低得可憐。截圖來源:我是郭傑瑞當然,就是商戶把 Apple Pay 的 PoS 機放在收銀台,銷售職員也不一定大力推廣,消費者也不會用,為什麽?由於使用 Apple Pay 沒有給任何優惠,那還不如直接刷信用卡呢,直接刷信用卡方便呀,同時也可以積分優惠和返現。在國內,信用卡的積分感覺都很雞肋。但在美國,不用信用卡就像過年的時候錯過了所有群聊的紅包,虧大發了。根據美聯儲2010年的一項研究:“均勻而言,每個使用現金的家庭每年向使用信用卡的家庭支付149美元,而每個使用信用卡的家庭每年從使用現金的用戶中獲得1133美元。”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搞清楚支付的美國整個支付產業鏈,以及信用卡係統。美國傳統信用卡係統的價值鏈主要有五部分組成:開證行(the issuing bank,)、支付網關或PoS終端機提供者(payment gateway or point-of-sale terminal provider ),付款信息處理者(payment processor),卡組織(cardnet work),和收單行(acquiring bank)我們假設一個簡單的支付場景:小明在Nike看中了一雙價值100美元跑步鞋,他拿著這雙鞋往前台付款,他可以選擇用現金和刷卡(當然也可以用移動支付,但也是刷卡一種方式,之後會說)。小明打算刷信用卡,他用的是Chase的Visa信用卡(這時開證行是Chase,卡組織是Visa)。由於Chase提供了信用額度,相當於借錢給小明,為了補償承當風險,開證行會收取一些費用,他們稱之為“intercharge“。假設商戶使用的銀行是Citi(這時Citi是收單行),為了把付款信息從商戶發送給Citi,需要一個支付網關,支付網關可以是軟件(PayPal)或者硬件(PoS機)。Nike用的是Square的PoS機(這時Square是支付網關)。收銀員用PoS機刷了小明的卡,Square將付款信息發送給收單行,作為報酬,Square要收取一定費用。在Square將付款信息發給Citi之前,一般會先把付款信息傳輸給相關的付款信息處理公司對信息進行處理,該公司還會提供了一套工具,包括風險治理,欺詐保護和數據分析,作為報酬,付款信息處理公司需要收取一定費用。由於小明的銀行是Chase,Nike的銀行是Citi。他們需要一個中間人來幫忙傳達信息。卡組織就是這個中間人,主流的卡組織有Visa、MasterCard、銀聯等。卡組織不僅製定銀行卡標準的組織,它還提供不同銀行間的資金清算服務,所以也從中抽取一定的費用。Citi收到確認之後,幫Nike進行清算,這時Citi也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這五個中間人,都從小明的支付款中抽取服務費。所以Nike賣了一雙100刀的鞋,最後實際收到的隻有97.50美元。既然商家要為中間商支付如此高的費用,那為什麽商戶還幫他們推廣信用卡呢?由於信用卡為商戶帶來更多生意。為了刺激消費,信用卡的開卡行會提供一係列的獎勵計劃,消費者保護服務和其他福利。這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鏈,開卡行提供越多優惠福利,就越多人用信用卡消費,商戶就要給中間商支付更多費用。那最後到底誰承擔這些費用?是提供優惠的開戶行嗎?還是商家自己承擔?答案是:使用現金和借記卡的消費者們。根據Nilson的報告顯示,美國商戶每年由於刷卡需要支付的費用高達900億美元,大部分是往到開征行那裏。商戶虧了嗎?並沒有。他們靜靜地把刷信用卡的費用轉移到產品上。小明買的那雙Nike鞋子,可能原本的價格就是97.5美元,但最後Nike卻賣100美元。消費者也樂意刷信用卡,消費者心理活動是:反正都是要消費的,但刷信用卡有巨大優惠,感覺賺翻了!那麽開證行的優惠力度這麽大?他們虧了嗎?並沒有。現金,借記卡消費者有效地補貼了信用卡持有人的獎勵。由於借記卡支付處理本錢很低,現金處理本錢幾乎為零。商家是不會根據你用什麽方式支付而調整商品價格的,他們都同一調高價格。相當於借記卡和現金消費者多付了包含在價格裏的支付費用,卻沒有享受應有的福利。這就是為什麽信用卡看似多給了很多優惠,但銀行卻沒有額外支出。實際上消費者同一樣商品支付了額外的金錢,開證行得到了額外的收進。這就是信用卡的高明之處,令消費者甘心消費,在促進整體消費的同時,讓銀行們躺著賺錢。3Facebook Pay能改變局麵?ApplePay和FacebookPay看上往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一樣。但實質上完全不一樣。國內的用戶不需要信用卡或借記卡即可訪問支付寶和微信。而ApplePay和FacebookPay必須綁定信用卡或借記卡,隻是通過移動支付將信用卡和借記卡數字化。ApplePay和FacebookPay改變了美國支付的價值鏈了嗎?他們不僅沒有改變價值鏈,還在整個價值鏈上多加了一環,或者說是取代了支付網關的地位罷了。國內的情況則不一樣。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傳統的支付價值鏈。以支付寶為例,支付寶錢包選擇付款,然後支付寶通知銀行扣款,銀行再反饋扣款成功消息給支付寶,最後支付寶告訴用戶付款成功。這個支付的過程中,中間商隻有支付寶和收單行。其他的開證行,支付網關、付款信息處理者、卡組織全部踢掉。這樣整個過程都非常清楚明了,海運費,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商戶和消費者都很喜歡。這時有人會問,為什麽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可以踢掉中間商,但美國科技巨頭卻遲遲沒有做到呢?當中有很多原因,當年國內移動支付發展的初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同時相對不成熟貿易行業體係沒有意識到移動支付迅猛,讓第三方支付有機可乘。在西方,銀行業是由資本團體壟中斷的,不可能輕易舍棄這塊蛋糕。由於這些資本團體掌控著美國的經濟命根子。根據麥肯錫的報告顯示,2017年,北美的支付總額為4700億美元,其中46%是由信用卡帶動,接近一半,其中貿易信用卡占比11%,消費者信用卡占比35%。在亞太地區,這個數字僅僅為8%。同時,美國有著相對來說嚴密而完善的金融監管體製,發展電子支付業務需要經曆嚴格監管。這裏的監管者是國會,行政部、司法部分。但清楚美國體製的人都知道,國會背後是代表著相應的利益團體,他們通過遊說(Lobby)的手段,讓公共政策的製訂者與決策者製定有利於該團體的利益。 米兰体育全站 所以我們看到Facebook自從發布Libra以來,就一直被相關部分叫停。紮克一直被請到國會接受機器人式的問答。4結語在美國信用卡支付體係裏,價值鏈條一環扣一環,每個價值鏈底下都有完善的基礎設施。移動支付在美國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看來並不是紮克所說的美國金融基礎設施很落後,相反,也許是金融基礎設施太完善,頑固得難以改變。在過往幾十年中,矽穀一直被以為是世界上創新力的引領者,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這個人口隻有400萬的小地方,誕生了一大批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的科技公司,它們無疑是偉大的。但是,矽穀就是無法衍生出像中國般成熟的移動支付體係。這當然不是矽穀自身的創新力不行,而是由於美國已經擁有了完善的信用卡支付體係,幾十年來這個體係一直在不中斷地自我建設,自我強化,今天它已經到了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地步,以致於Facebook也隻能隨著中國移動支付的曆史路徑亦步亦趨。社會經濟學規律有時候就是這麽有趣,社會性的習慣就是傳統,而傳統的氣力就是這麽強大,即便是矽穀,也無法逃脫其掌控。Facebook依然在努力,但一個客觀事實是它已經比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落後了好幾個身位,並且它未來麵臨的困難還有很多。它幾乎沒有可能在移動支付方麵超越阿裏和騰訊了,這也意味著在移動支付方麵,美國幾乎沒有可能再反越中國。而反觀中國的移動支付,未來依然潛力無窮。這一方麵得益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自身的奮進,另一方麵也得益於中國並無類似於美國的這種曆史包袱。今天,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哪怕十八線小縣城裏的菜市場小販都在用移動支付收款,它的便捷性遠超信用卡。我希看,客服妹子以後打電話給我的時候不要再給我安利信用卡了,世界如此美好,我們聊聊彼此的人生豈不是更好嗎?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