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中美航線怎麽飛?
物流新聞 | 2020-06-04 16:39
中美航線怎麽飛——————————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固然公理是這樣說,但千萬別簡單地以為從中國飛往美國的最短航線要橫穿太平洋。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球麵上兩點間的最短間隔是通過這兩點和地心的平麵與地球表麵相交而成的一段劣弧。在航海或航空中,運用此特性而走最短間隔的航線叫做大圓航線。“一般情況下,超過6000公裏的國際遠程航線都會采用大圓航線。”國航運控中心情報室情報員劉競澤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假如將地球的球麵像剝橘子一樣展開,我們會發現,從中國A城市到美國B城市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圓弧。以上海飛往洛杉磯的直飛航線為例,大圓航線的間隔約為10400公裏,但實際往程的飛行路線卻比大圓航線稍微偏南一些,在飛過日本之後,飛機會直接從北太平洋穿越。從輿圖上看,人們會覺得這是繞了遠路,說的沒錯,飛行間隔的確會變長,但總飛行時間卻會縮短。為什麽呢?由於借助了風力的緣故。地理課上我們曾經學過,在南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高空,副熱帶高氣壓帶與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有一股比較強勁的大氣環流,我們稱之為盛行西風帶。這股西風帶的均勻風速在100公裏/時以上。在冬季,西風帶的風速有時可以超過200公裏/時。因此,從上海飛往洛杉磯的航線會選擇比大圓航線略偏南的航路,借助這股高空西風,飛行時相對地麵的速度可以超過1100公裏/時,這樣飛行間隔固然遠了一些,但時間更短,燃油消耗也更少。不過,從洛杉磯飛回上海卻不是按這條航路飛行了,一是路線長,二是逆風,所以回程時飛行員一般會選擇路線更短的大圓航線,從洛杉磯騰飛後往西北方向,經過阿留申群島和日本,再抵達上海。當然實際飛行路線會受天氣、備降機場等因素影響而不會完全與大圓航線重合。上海至洛杉磯航線圖對於飛行時間,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麽從北京飛洛杉磯要12個小時,從洛杉磯回北京卻要14 個小時?同樣的機型在同一條航線上的往返時間怎麽會不一樣呢?事實上,這是受到了盛行西風米兰体育全站帶的影響。對此,劉競澤說:“從北京飛洛杉磯的航線借助了順風的上風,而回程則需要‘頂風’飛行,因此航程時間會長一些。”當然,西風帶也會隨季節發生變化,就北半球而言,西風帶在冬季會偏南一些,在夏季會向北移動,甚至影響極地航路。因此,從美國回國的航班要考慮高空風的影響,航路也會稍微進行調整。從北京飛美國東、西海岸,由於大圓航線的投影位置不同,航路選擇也有所不同。從北京飛西海岸一般會選擇遠東航線,從中國東北地區出境,經俄羅斯白令海峽,到阿拉斯加,再飛往美國本土。劉競澤表示,這種盡量選擇靠海岸線航路飛行的做法,好處是四周的備降場比較多。回程航班基本上是沿著美洲大陸往北飛,經加拿大、阿拉斯加,穿越白令海峽,經過俄羅斯冰原,
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從哈爾濱進境。北京至美國西海岸航線但是,假如是飛往美國中部或東部,這樣飛就不是最短間隔了。劉競澤說:“從北京飛紐約、華盛頓,大圓航線的投影在北極上空,因此飛美國東海岸的航線通常會飛越北極,而且極地區域的氣象條件更為穩定,幾乎不受雷雨和火山等惡劣氣象影響,相比一般航線,這種航線節省的時間可達兩個小時。”實在,飛越極地的航線早在1952年就已經出現,如今它的熱度越來越高,航空公司希看使用航程最短的航路飛行,從而使收益最大化。因此,飛越北極上空,成為中美航線貿易飛行中找到的最經濟、最有效的航路。但是,運行極地航路也麵臨著通訊、導航、輻射、燃油低溫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而且可供飛機使用的備降場比較少。北京至美國東海岸航線由於影響飛行的因素眾多,航空公司在一條國際航線上通常會計劃多條航路,一是為了滿足安全飛行的需求,二是為了滿足節能減排的需求。劉競澤說:“國航在北京飛紐約的航線上計劃了8條優選航路,既有遠東航路,也有極地航路。”在航班放行前,計算機會根據實況的氣象數據給出當前最優航路走向,放行簽派員會評估優選航線的限製情況,如沿途是否存在如火山、台風等惡劣天氣,備降場是否封閉、航路高度限製和禁航限製、宇宙輻射等級、燃油冰點等因素,綜合考量後決定使用哪條優選航路,在滿足飛行安全的條件下盡可能減少飛行本錢,實現節能減排。編輯| Stella製作 | 王碩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