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短篇小說“雙佛”——契佛和卡佛
物流新聞 | 2020-06-04 16:38
卡佛契佛
對大作家來說,最鬱悶的恐怕是評論者將他砍手剁腳,丟到一個貼著標簽的收納箱裏,更憋屈的是還和某某擠在一起,被稱為某某主義某某流派——由於真正的大作家都是唯一無二的。所以,“老淩說書”曾將索爾·貝婁和菲利普·羅斯綁在一起,僅僅是一個粗略的比較,算是聯合推介。同樣,本期欄目把契佛和卡佛放在一起,理由也不是異常充分,直觀地說,他們都是“佛”——漢字音譯的偶合而已,但就他們在短篇小說界的尊崇地位而言倒也有幾分神似,同時也暗喻了他們在人生與藝術道路上修煉得道的艱辛曆程。值得一提的是,卡佛的英文是CAVER,有雕刻者的意味。(蘇童是啃過卡佛的英文原著的,所以,他說“隻有複雜的作家會對語言有超常的狠心腸,殺的殺,剮的剮,留下的反而是文字鑄造的一把匕首”。多少體現了CAVER的英文含義)契佛的英文CHEEVE,則寡淡不少。假如說索爾·貝婁和菲利普·羅斯作為美國知識分子形象的“雙杈樹”的收納箱上貼著的關鍵詞標簽是“猶太人+移民+晃來晃往的人+受害者+二戰幸存者米兰体育全站”,那麽,“雙佛”收納箱上貼的標簽就是“契訶夫+酗酒+昏暗現實+極簡主義”。契訶夫 契佛出版有七部短篇小說集和四部長篇小說,但以短篇小說而出名。而卡佛則更是以短篇和詩歌創作為主。他提到了寫短篇的原因,“亨利·米勒四十多歲寫《北回回線》的時候,曾經談到,他要在一個借來的房間裏寫作,他隨時都可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筆,由於他坐著的椅子可能要被別人拿走。直到最近為止,這種事態一直是我生活的常態。從我有記憶開始,從我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孩開始,我就要無時無刻不擔心自己身下的椅子隨時都會被人移走。”寫短篇的前途命運如何,卡佛非常清楚,“我開始寫東西的時候,期看值很低。在這個國家裏,選擇當一個短篇小說家或一個詩人,基本就即是讓自己生活在陰影裏,不會有人留意。”寫短篇對卡佛與其說是一種生存或名利需求,不如說是一種生命需求。卡佛往世後,《倫敦時報》稱他為“美國的契訶夫”,而此前契佛也被稱為“美國郊區的契訶夫”,都是傑出的短篇小說大師,題材稍有不同,卡佛的生存與創作內收留都屬於底層草根,契佛更關注美國中產階層的生存狀態。卡佛和契佛在文學藝術上惺惺相惜,他的小說《火車》開始於契佛的早期短篇名著《5.48列車》(曾獲1955年本雅明·富蘭克林雜誌獎)的結束之處,在篇名之後緊隨著一個破折號——“致約翰”。酗酒 卡佛19歲高中剛畢業就娶了16歲的瑪裏安為妻,他們生下了一子一女。為了家庭,卡佛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門衛、伐木工、快遞員、圖書館治理員等。在1976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請你安靜些,好嗎?》之前,卡佛一直受失業和酗酒所擾。酗酒題目也經常出現在他的小說中。小說《維他命》中的底層生活場景就是卡佛的現實寫照,女主角挨家挨戶傾銷維生素則是直接取材於他妻子的經曆,而“維他命”本身未嚐不是對於酒精的一種隱喻。契佛也好杯中之物。1974年到1975年,契佛作為英語創作課的訪問教授任教於波士頓大學。其間他患上了抑鬱症,耽於酗酒,以至於不得不被送往紐約州一家酗酒康複中心診治、療養。酒是他們的安慰劑和興奮劑,是解藥也是毒藥。卡佛在《涼亭》裏說:“飲酒很有趣,我回頭想,我們所有重要的決定都是在飲酒時做出的,即使是討論以後少喝點兒酒的時候,我們也是手裏拿著一杯啤酒或威士忌。”1973年,契佛和卡佛曾一起任教於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便經常一起飲酒。昏暗現實 “雙佛”眼中的美國夢是慘淡、虛妄、蒼白甚至荒誕的。卡佛的小說人物經常是慵懶、鬱悶、麻痹、倒黴的,故事本身也灰色,令人看不到希看。這或許與卡佛彌漫著苦難和失看的生活有關。在契佛的所有小說中,《獵鷹者監獄》是最具有批評性的。作家表麵上描寫的是一座美國監獄,娓娓道來監獄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種種汙穢的、怪誕的、幾乎荒唐的事件,實質上他是在描寫“一切都亂了套”的人生和美國社會。他在《老爺》雜誌第三屆年會上說,由於“在美國的生活就像是在地獄”。所以,“對於一個作家來說,唯一的態度隻能是否定”。卡佛的小說,乍一看像是流水賬,仿佛沒有情緒,內心壓抑的鬱悶不時通過主人公的對話和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契佛的短篇小說通常不以事件為核心,而是以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與發展為核心。在《巨型收音機》中,女主人公通過一台神奇的收音機聽到了鄰居們的隱私。她震動於生活表象與本質的巨大差別,甚至為那些猥瑣、粗魯和肮髒的生活而憂心忡忡、悲傷哭泣。然而,契佛在小說的尾聲中卻冷酷地摧毀了女主人公艾琳的“天使麵孔”。她與自己的鄰居一樣貪婪、自私和卑微。極簡主義 初讀卡佛的《好事一小件》、《大教堂》、《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論什麽》,和契佛的《巨型收音機》、《遊泳的人》等,非常輕易混淆,沒有特別關注作者的姓名,隻是模糊記得是個“佛”,對小說行文敘述風格的直觀感受也類似,直白,簡練,特立獨行。在卡佛的小說中,不乏類似危險將至的緊張感,而這種緊張感恰恰來自日常生活本身。《紐約時報》書評人Irving Howe曾評論說:“卡佛筆下米兰体育全站沒有寫實小說慣有的特點,也沒有象征小說那些曖昧不明的母題。他能讓讀者在詭異離奇的空虛中漂流,揭開平凡生活的危險可怕,指出平凡生活才是凡夫俗子的真正敵人。”“用普通但正確的語言,往寫普通的事物,並賦予這些普通的事物,以廣闊而驚人的氣力,這是可以做到的。寫一句表麵上看起來無傷大雅的冷暄,並隨之傳遞給讀者冷透骨髓的冷意,
國際物流,這是可以做到的。”卡佛這樣寫道,並且身體力行。在“雙佛”中卡佛似乎更受評論家青睞,在中國的影響也更為深遠。卡佛被譽為“繼海明威之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短篇小說作家”。美國文壇上罕見的“艱難時世”的觀察者和表達者,並被譽為“新小說”創始者。卡佛不喜歡“極簡主義”“肮髒現實主義”等評論家給他的標簽,但是他的確標誌著“一種新的小說”、“一種新的語調和文學質地”在美國的出現。正是這種語調與文學質地,深刻影響了日本的村上春樹、中國的作家王朔、蘇童、韓東、朱文、李洱等。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