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環球時報:那10年 每一年美國都狠踹中國一腳

 物流新聞     |      2020-06-04 16:38
  人的忘性大,還是這個時代變化太快?   90後,未到而立。但90年代的事,現在覺得好遠遠。最近發生了不少事,讓我們想起了那個年代。整個90年代,幾乎每年美國都狠踹中國一腳,給中國人帶來了深刻的屈辱感。   今天,我們再回顧那10年,有著特別的意義。   1992年 對台軍售   1990年和1991年,美國一直在忙於海灣戰爭。從戰前籌劃、兵力調遣,再到打出一場完全現代意義的戰爭,擊敗當時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尚無暇顧及中國。   海灣戰爭一結束,美國馬上就對中國出手了。   1992年9月14日,老布什政府公布批準對台灣出售150架當時非常先進的F-16A/B型戰鬥機,總價為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00億元),創下美國對台軍售中單筆總價最高的紀錄。   實在,不光是創下單筆總價最高紀錄,從實際發揮的作用來看,這筆對台軍售一度讓大陸與台灣之間空中軍力平衡向台灣一側傾斜了很多。   F-16 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優異,填補台灣10多年來在空中氣力麵的軍購需要。這些戰機從1997年後先後抵達台灣後,至今仍在使用之中,甚至在經過數次升級和零部件維護後,今天還是台空軍的主力。   相比之下,當時解放軍空軍的戰機仍依靠殲-8和殲-7係列,尚未從俄羅斯引進蘇-27戰鬥機。老布什政府這筆最大規模對台軍售,令中美關係麵臨嚴重衝擊。   不過,也有一種觀點以為,老布什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隻是為了在大選前搞點動作,所以把寶押在對台軍售上,希看能吸引傳統的共和黨選民站出來投票,擊敗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克林頓。   基於這個目的,老布什向台灣出售的F-16A/B戰鬥機,為了不刺激中國大陸,就閹割了對地攻擊能力,僅保持空戰能力。因此進攻能力打了折扣。   同時,老布什政府為平息中方的不滿,派遣助理國務卿克拉克訪華,一麵對此前的行為進行解釋,一麵表示願采取彌補措施來改善兩國關係,提出將“堅定支持中國加進關貿總協定”等措施。   然而,老布什還是在競選中輸給了克林頓。   1993年 銀河號事件   1993年7月7日,中國“銀河號”貨輪從天津新港出發,途經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達,最後共載628個集裝箱,駛向中東。預計8月3日抵達位於波斯灣的迪拜港卸貨,然後往沙特達曼港和科威特港。   7月23日,美國以獲得情報為由,指控中國“銀河號”貨輪向伊朗運輸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並威脅要對中國進行製裁。同時,美國向“銀河號”所在的國際公海,派出了兩艘軍艦和5架直升機跟蹤監視,並要求“銀河號”返航。   “銀河號”在印度洋的國際公海海域上,被美軍艦截停並扣留長達三周之久。怎麽辦?是否同意美國的核查要求?   時任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沙祖康接到命令,以中國政府代表、中方檢查組負責人的身份處理這次事件。   沙祖康在後來的回憶中說,對美國指控的兩種違禁化學品,他親身調查,給船上628個集裝箱貨物的所有廠家逐一打電話,得到的是“沒有違禁化學品”的確實保證。這時心裏有了底氣。   8月4日,中方明確告訴美國:“銀河號”沒有違禁化學品。但是,美國人聲稱他們的情報盡對正確,堅持要對“銀河號”進行檢查。沙祖康說,中美都是有核武器的國家,假如處置不當,很可能出現武裝衝突。   因此,當時陷進兩難選擇——接受檢查和拒盡檢查,都會顯得“窩囊”。   沙祖康說,“假如你拒盡,美國人會說,‘果然給我說中了吧,船上肯定有違禁化學品’。那這個黑鍋就背定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很窩囊。” “讓他們往查,某種程度上我們受到了欺侮,也窩囊。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有信心等這個事情真相查明了,沒有違禁化學品,那窩囊就是他們的。”   在這個思路之下,1993年8月28日,中國同意美國派專家,以沙特政府技術顧問的身份,對停泊在達曼港的“銀河號”進行檢查。當時,國內確實有不少人指責這種做法讓中國“遭到恥辱”。   經過一周的徹底檢查,9月4日“銀河號”貨輪上第628個,也是最後一個貨箱被檢查完畢後,美國人仍沒有發現任何化學武器。於是中國、美國、沙特三方簽訂檢查報告,確認“銀河號”沒有違禁化學品。   沙祖康說,最後的結果經過國際媒體大範圍報道後,讓美國人顏麵盡失。負責檢查的美國國務院官員對此非常惱火,他肯簽訂調查報告,也是向外界表明檢查是認真負責的,錯誤在於美國情報部分。後來,中心情報二把手遭到革職。   1994年 黃海對峙   正由於美國對台出售150架F-16戰機,以及“銀河號”事件,中美關係當時已經陷進低穀,雙方停止了一切的軍事交流。   就在這時,美國在黃海又忽然發出挑釁,中美兩軍航母、核潛艇、戰機在黃海發生激烈對峙。實話實說,當時中美間隔開火,就差雙方摁下導彈發射鍵。   事情的起因是,1994年10月,美國以為朝鮮的核計劃可能即將進進實戰部署,所以美日提出核查並改換輕水反應堆的建議,但遭到朝鮮方麵拒盡。於是,美軍命令西太平洋艦隊的“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開進黃海以封閉朝鮮西海岸。   黃海有一部分屬於國際公海,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當一國要在國際公海執行針對他國的封閉行動時,應事先向鄰近該海域的周邊國家通報,以避免誤傷事件的發生。但是,當時美國海軍在未向中國方麵事先通報的情況下,派遣航母沿中國領海邊界巡航。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中國海軍也在沿海一帶軍演,一艘剛剛完成遠海作訓正處於水麵返航的中國海軍核攻擊潛艇被美軍航母群發現。美軍不但沒有避讓,反而騰飛反潛機,對中國潛艇方位進行三角計算。   這對一艘潛艇是非常危險的,由於這意味著下一步就是反潛攻擊。中國潛艇一邊進行下潛規避,一邊和青島基地聯係,請求支援。此時,“小鷹”號不但沒有中止這一危險行動,反而全隊跟進,駛進中國領海。   接到求援電報後,北海艦隊命令海航緊急出動兩架殲8-II戰鬥機帶彈出擊,並派兩架蘇-27戰機護航,支援中方潛艇。在黃海上空,中方飛行員警告美方請立即退出,但“小鷹”號反而騰飛了兩架F-14戰機進行警戒飛行。這時局麵陷進緊張對峙。   中國的一架蘇-27忽然拉高,然後猛地向右翼的F-14斜切下往。美國飛行員向右加力猛拉,逃離接觸空域。同時,中國的殲8-II戰鬥機已經打開火控雷達,鎖定美軍航母編隊。雙方劍拔弩張,海上衝突一觸即發。   最後,美軍決定F-14飛回航母。“小鷹”號全隊駛離中國領海。中國軍隊用自己的決心,讓美國人知難而退。   1995年 李登輝訪美   從1991年開始到1995年,中國人從國內媒體上聽到最多的恐怕就是“301調查”。看看下麵這張圖表就知道,那幾年我們遭遇了美國人多少次“301調查”。   但是,說到1995年最大的事情,實在是另外一件——李登輝訪美。   由於此前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美國西雅圖舉行非正式會議,李登輝沒被邀請。1994年5月,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李登輝出訪中美洲在美過境,美國隻答應他停在夏威夷,而且不準下飛機。這兩件事對李登輝產生了極大的刺激。他把實現“對美訪問”,作為美台關米兰体育全站係的突破口。   為順利訪美,李登輝捐給他的母校美國康奈爾大學450萬美金,換取一張出席康奈爾大學校友會並在該校發表演講的邀請函。1995年5月2日,美國眾議院以多數通過決議案,“敦促政府改變對台政策,答應李登輝來美進行私人訪問”。   5月9日,參議院又以97票對1票通過決議,“歡迎李登輝以私人身份訪問康奈爾大學”。但是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李登輝訪美將會給美國外交政策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美國不同意李登輝來美。   然而,在5月22日,美國務院發言人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宣稱克林頓總統已經同意李登輝到美國進行私人訪問。盡管美國在公布這一決定時一再誇大,李登輝訪美是私人性質,不表示美國與台灣發展正式關係,但對中美關係的衝擊也是非常大的。   就在美國國務院公布同意李登輝訪美的第二天,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召見美國駐中國大使芮效儉,就美國政府答應李登輝訪美提出強烈抗議。中國外交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和國務院台辦均發表嚴正聲明,抗議和譴責美國的錯誤做法。   6月7日,李登輝伺機前往美國。就在這一天,《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且看李登輝怎樣表演》的社論。果不其然,6月10日,李登輝在康奈爾大學發表的演講,分裂嘴臉暴露無遺。   李登輝的講話和訪美,進一步激怒了中國人民。反分裂和反“台獨”鬥爭,成為當時大陸的一項重要任務。可以說,美國幹涉中國內政,提升美台關係,在遭到中國政府強烈反對的同時,再一次使中美關係跌落到低穀。   1996年 台海危機   這一輪台海危機的爆發,從起始點上說,就是李登輝訪美及其在美國表現出的分裂嘴臉。   1995年7月21至26日,解放軍二炮部隊舉行軍演,向東海海域發射了6枚導彈;8月15日至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在東海海域和海域上空舉行了導彈火炮實彈演練;11月25日,中心電視台《新聞聯播》報道了南京戰區成功在福建舉行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及軍事演練的消息。   到了1996年,針對島內“台獨”和其他分裂勢力的囂張活動,解放軍繼續舉行一係列軍演,以向台灣當局和國際社會表明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在軍演期間,美國政府公布“獨立”號航母戰鬥群駛往中國台灣海峽四周海域。   此後,又於3月11日公布,駐守在海灣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加進“獨立”號航空母艦編隊行列。這是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之後,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   麵對美國人兩個航母群的威逼,解放軍堅定不移繼續軍演,大長了中國人民的誌氣,體現了中國政府和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也激發了廣大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愛國熱忱。   在中國政府的嚴正抗議下,美國最後撤出了航空母艦編隊。更為重要的是,1996年3月在台灣海峽進行的導彈發射演練,對美國朝野來說起到了一定振聾發聵的作用。美國人從這次事件中熟悉到,台灣題目涉及戰爭與和平,美國處置不當,有可能中美關係全麵倒退,爆發軍事衝突,將使自己冒被拖進戰爭的巨大風險。   中國政府和軍隊在台海危機中展現的果中斷和果敢,引起美國國內對華政策的大辯論,結果是美國克林頓政府提出“三不政策”——不支持“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地區以“國家”名義加進國際組織。   1997年 狙擊港幣   1997年,我們迎來了香港的回回。但是,就在回回的第二天,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已經借著亞洲金融危機,狙擊泰國貨幣泰銖成功,泰國銀行無奈發出通告:答應與美元掛鉤的泰銖匯率浮動。   在90年代前半程,泰國事亞洲經濟體中上升速度較快的一個,但在金融安全上卻有著致命的漏洞。隨後,借著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國際炒家對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等固定匯率貨幣進行了狙擊並且獲利頗豐,掀起了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10月,當索羅斯利用資金橫掃東南亞後,索羅斯帶領的國際炒家將目光投向了香港。   固然香港基本沒有當時泰國那麽糟糕,但是房地產和股市泡沫也不少,最後索羅斯選定香港作為第二波衝擊的主戰場,他們以為維持住聯係匯率製度的本錢高昂,認定香港特區政府挺不過往,所以便開始積極研究,很快發動攻勢。   采用聯係匯率製與美元掛鉤的港元,在1997年到1998年共受到四輪攻擊。當時在大幅調高港幣的隔夜拆借利率後,港府靠著中心政府的堅定支持,動用了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對索羅斯進行反阻擊並終極使其撤退。   固然西方媒體後來指責港府,是改變規則采保住了香港的財富,違反了政府不幹預的基本原則,但相比較亞洲其他地區,香港最後還是贏了。假如不幹預,香港的情況將遠比亞洲其他經濟體更悲慘。   1998年 考克斯報告   在20年前,“長征火箭”越來越成為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中國一張靚麗的名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對長征火箭改進了設計,長城產業總公司采取的一係列保證火箭製造質量的措施也進步了火箭的可靠性。   所以,1997年後一直成功的火箭發射率也使得客戶們恢複了對長征火箭的信心,中國的航天貿易發射市場遠景看似一片光明。   但就在此時,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衛星製造國,對中國執行越來越嚴格的出口控製政策,美國政府也曾多次以各種借口對中國發射服務實施製裁。   考克斯(右)   1998年6月18日,美國眾議院組建一個9人的特殊委員會來調查美國對中國的航天等多個敏感領域的技術轉移,眾議員克裏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被任命為特別委員會主席。   在這個特殊委員會成立後,頻頻為美國媒體的“中國威脅論”提供一些所謂匿名材料,推動美國民間的反華和排華情緒。一時間,美國輿論被攪得昏進夜地,仿佛所有黃種人都是間諜,凡是和中國友好的人士都值得懷疑。   在調查期間,他們還炮製出了著名的“李文和案”。華裔科學家李文和被美國原子彈實驗中心忽然開除,由於美國FBI聲稱,他將W-88核彈頭的資料偷偷泄露給了中國。而且,《紐約時報》等媒體在沒有任何事實證據的情況下,把此案定性為“向中國泄露核機密的間諜案”。   1999年5月25日,這個特殊委員會拋出了一份長達700頁《考克斯報告》,指控中國在20多年的時間裏,竊取了美國所有核彈頭的機密。   報告還宣稱,中國通過貿易發射美製衛星,特別是故障調查來不擇手段地“竊取”或非法“獲得”美國衛星技術、導彈技術、運載火箭整流罩技術和智能分配器技術來增強自身的軍事航天能力,進而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一時間,這盆髒水迎頭潑向了中國。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立即召開記者會,對《考克斯報告》給予逐一批駁。多位中國參與原子彈、氫彈研製的“兩彈一星”元勳,站出來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和證據,證實美國人的那些指控都是子虛烏有的。   事件的發展最後也倒向中國一邊。越來越的證據顯示,《考克斯報告》描述的一切根本都站不住腳。1999年底出版的美國《時代》雜誌,將《考克斯報告》選為該年度世界十大醜聞,以為考克斯報告布滿謊言與所謂的“秘密”,具有煽動性。   到了2000年9月14日,曆時1年半的“李文和間諜案”也終因控方的證據不足而草草收場。美國聯邦地區法官帕克在宣判李文和當庭被開釋的同時,向李文和連連道歉。   而在這中間,還發生了1999年5月8日北約轟炸中國駐南同盟大使館事件。   後記   在那10年,中美關係鬥而未破,反而在快速發展。   十年之間,中美雙邊貿易額從1992年的175億美元,增長到2001年的805億美元。之後的成功“進世”,更讓中國的經濟發展插上了翅膀。中國人的堅韌和艱苦奮鬥,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   當年麵對美國人的製裁,鄧小平同道對來訪的尼克鬆說,哪怕拖一百年,中國人也不會乞求取消製裁。假如中國不尊重自己,中國就站不住!   中國實在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一路頂著偏見歧視和欺辱。當年沒有絆倒我們前行的腳步,今天更不會。   來源:補壹刀(ID:buyidao2016)   文:胡一刀 點擊進進專題: 新浪神評局20200518期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