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快遞櫃也要收費了?!網友吵翻,你怎麽看?
鐵路新聞 | 2020-05-06 17:50
文 | 王仲昀免費存放的快遞櫃,已經成為了曆史。 近日,豐巢快遞櫃公布:從4月30日起推出會員服務。12小時內免費保管包裹;12小時後,按每小時0.5元收費,封頂3元。這意味著,以前一直供人免費使用的快遞櫃,現在一旦超12小時,就要收!費!了! 01消費者是否買賬?有人反對,有人接受 “每小時0.5元,封頂3元”的收費標準在今天看來似乎不算高,但此舉一出,還是有不少網友表示難以接受。 目前來看,一方麵很多人使用快遞櫃都處於被迫,“快遞小哥沒打電話,哪怕買東西有所備注,他們還是直接把快遞放進了櫃子”;另一方麵,這打破了人們對於米兰体育全站“快遞櫃免費使用”的消費習慣,“快遞員已經不願送上門了,現在還要倒過來向我們收費?”除了很多時候使用豐巢都是被迫,網友們也對“12小時”這一時間頗有不滿。很多人表示,工作原因導致放工晚,不能及時取件。因此,12小時的時限未免太短,應該改為24小時或者48小時。 也有網友持相反意見,提出快遞櫃超時收費可以接受。不過,支持者也提出,能接受的條件在於是否妥善處理好“快遞員是否提前征得同意”與“超時標準”這兩大突出題目。02智能快遞櫃如何盈利?必須要指出的是,豐巢快遞櫃的設立,並非公益事業。快遞櫃進駐小區,都是按年付場租和電費,而本錢還包括維護本錢以及平台運營和技術開發的本錢。在我們探討豐巢快遞為何要收費之前,很多人都關心的題目是:“智能快遞櫃”這些年究竟如何盈利?10年前,中國郵政設立了第一台智能包裹投遞終端,智能快遞櫃隨即進進公眾視野,致力於顛覆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裏”。此後幾年,電商、快遞、第三方紛紛開始布局智能快遞櫃行業,全國智能快遞櫃數目呈幾何級增長。2015年6月6日,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公布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其中,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各持股20%,普洛斯持股5%。豐巢法人代表為順豐總裁王衛。 固然智能快遞櫃發展迅速,但盈利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有快遞櫃企業曾公然表示,智能快遞櫃目前還是采用了基本的互聯網思維:先培育市場,母公司掏錢跑馬圈地。客戶一旦習慣了快遞櫃,
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就會考慮水電繳費、銀行轉賬等便民服務,從而實現贏利。但事實並沒有想象中美好。智能快遞櫃除了向快遞員或快遞公司收費,其收進來源還包括廣告費和現有的超時收費。而目前的廣告等收進不足以補償其高昂的運營本錢。一般來說,快遞櫃會按照空間大小,
海運費,向快遞員收取每件0.4元至0.6元的用度。據業內人士透露,品牌不一樣的快遞櫃本錢各異,一台快遞櫃的本錢在6萬至8萬元。其中,用來輸進暗碼的主機1.7萬到2萬元,一個副櫃4000元到1萬元,攝像頭2000元,此外還要交給物業一年3000到5000元,電費1000元。一台快遞櫃的本錢要數萬元,而對於已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擁有15萬個智能快遞櫃網點的豐巢來說,其運營壓力可想而知。公然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5月31日,豐巢資產總額是63.11億元,而負債總額卻高達17.32億元。同一時期,豐巢經營數據也令人大跌眼鏡:前5個月的總營收為2.88億元,淨利潤虧損為2.49億元。虧損的經營背景下,向網購的消費者收費也就變得“理所當然”。此外,豐巢方麵回應稱,
千航貨運
空運價格,此番推出會員製,是為了進步快遞櫃的使用效率。以上海為例,目前豐巢的使用率在80%左右,而滯留的占15%-20%。豐巢快遞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還表示:“我們是最後一個開通收費的,速遞易、富友、日日順等從往年就開始收費了。”03快遞櫃收費:有待市場檢驗有人提出,快遞櫃收費模式是企業的一種貿易操縱行為,收費本身無可厚非,但要建立在雙向選擇和自願的基礎上。換言之,隻有征得用戶同意,快遞公司才能將包裹放進快遞櫃,並按照收費模式來執行;但米兰体育全站假如用戶不認可這種服務,快遞公司則不能直接把包裹投進快遞櫃,應送件上門或協商其他方案。 那麽我國現有的法律條文對此是否有規定呢?根據《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麵驗收。在投遞次數方麵,《快遞服務國家標準》也有明文規定:快遞服務組織應對快件提供至少2次免費投遞,投遞兩次未能投交的快件,收件人仍需要快遞服務組織投遞的,快遞服務組織可收取額外用度,但應事先告知收件人收費標準。此外,也有法律人士提出,豐巢快遞櫃一開始免費,是想以此來吸引大量客戶。在很多小區居民眼中,豐巢快遞櫃意味著“便利”與“免費”。因此,等到現在客戶習慣了使用,並且某一片區域可能隻有豐巢這一種快遞櫃時,企業忽然說要收費,屬於改變既有服務規則的行為,涉嫌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假如一家快遞櫃企業,先是利用自身免費服務的形式將區域內其他有競爭關係的收費快遞櫃排擠走,然後忽然開始收費,這就屬於以間接的方式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也許還涉嫌不正當競爭。對於企業的市場行為究竟效果如何,消費者往往是“用腳投票”。而作為企業,必須保證消費者擁有投票的權利。快遞櫃收費這一行為,仍然有待市場檢驗。從其他快遞櫃之前先行收費的經驗看,最後很可能會遭棄用。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