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發布《中國農村電商物流發展報告》:拚多多成農貨上行
海運新聞 | 2020-05-07 17:28
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嚐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最新鮮的農產品。這一新的消費現象,正在促進農產品電商加速發展,激發農村電商物流等新基建的需求,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4月24日,人民網電商研究院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專家課題組發布《中國農村電商物流發展報告》。報告稱,隨著數字鄉村建設、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和電商扶貧等工作深進推進,
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我國農村電商正保持迅猛發展勁頭,農村網絡零售增速不中斷加快,農村電商的發展有效激發了農村電商物流需求。同時,農村電商物流不中斷加快“產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趨勢,也為農產品生產及銷售提供了紐帶性支持,在精準脫貧、鄉村振興和提升農業競爭力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雲南文山州丘北縣膩腳鄉,農戶冒著小雨將雪蓮果種苗栽種下往。拚多多正在當地探索“以建檔立卡戶為主體,讓農戶獲得更多收益”的“新農商”機製。 攝影:穆功
新電商平台拚多多也表示,為了加大支持農產品上行的力度,計劃在今年將農貨上行團隊擴充至2000人,並聯合物流生態合作夥伴,探索農產品上行專用電子麵單,對農產品包裹與普通包裹做區分,進一步擴大農村尤其是米兰体育全站邊遠地區農產品上行的規模。
拚多多成農貨上行第一大平台
目前,農村地區年收投快件量達到120億件,電商帶動農產品進城和產業品下鄉總銷售額超過7000億元。其中,
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拚多多依托創新的“拚農貨”模式,解決了傳統搜索電商場景下,農貨被動等待搜索、銷量難以持續的普遍性困難,通過主動向5.85億消費者呈現“產地直發”優質水果的方式,幫助“小農戶”連接“大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拚多多平台農產品成交額達到1364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台。▲ 2019年,陝西平利縣政府與拚多多簽署“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平利縣“新農人”王秀梅被聘為平利縣多多農園絞股藍合作社負責人。 張華 攝
在“貨找人”模式的推動下,拚多多成功帶動了數億消費者由即時性農產品消費轉變為“半計劃性消費”,有效豐富了農產品的消費場景,大幅度進步了農產品的市場收留積。 同時,在農村電商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拚多多建構了“農貨智能處理係統”+“輕倉儲”的有效模式,解決了中國農產品物流鏈條長、中間環節多和兩端收益低的題目。 這一智能化物流模式有效連接了農產品原產地和消費者,整合和升級農業產業鏈和農產品電商物流體係。 例如,將水果供給鏈從1個月縮短到5-7天。經過這條通道,吐魯番哈密瓜48小時就能從田間直達消費者手中,價格比批發市場還便宜;一度滯銷的河南中牟大蒜,打包賣到了北京,價格隻有超市的四分之一。借助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拚多多將全國貧困縣的農田,和城市的寫字樓、小區連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續扶貧助農機製。 “未來一年,拚多多‘農貨上行’工程建設團隊將深進更多中國農產區,在當地有關部分的指導下,實現分揀、包裝、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進一步穩固直連全國城市和農產區的‘產地直發’供給鏈體係。”拚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
疫情催生新變化,農村電商產業鏈迎來變革良機
中國農業大學專家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線下流通受到衝擊,拚多多等主流電商平台,統籌調度運力,與中國郵政、順豐、韻達等各大物流公司一起,以智能供給鏈下沉的模式,帶動了特殊時期的物流保障工作。▲“多多大學”通過線下課程與農戶充分溝通,建立專業性的農產品上行與互聯網運營課程。在此基礎上,2019年,“多多大學”線上專業課程累計觸達49萬農業經營者(圖片來源:保山日報)
在疫情防控期間,拚多多致力於買通農產品上行的難點、痛點,解決區域農產品滯銷的燃眉之急,真正實現“最後一公裏”和“最初一公裏”的直連對接。自2月10日開通抗疫助農專區以來,截至4月20日,拚多多已累計售出滯銷農產品超過6億斤,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
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幫扶受疫情影響的商家和農戶超過18萬戶。 報告猜測,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催生新的消費習慣變化,也將倒逼農村電商產業鏈大變革。作為“新基建”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重要一部分,智能供給鏈將在聰明農業、產業帶動、扶貧脫貧以及物流普惠上發揮基礎性作用。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