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疫情深度影響我國港口生產
海運新聞 | 2020-05-07 17:26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波船山港時誇大,港口是基礎性、關鍵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提前預判國際疫情對我國港口的影響,盡可能降低疫情對港口生產的衝擊,是支撐我國經濟恢複發展、維護產業鏈供給鏈穩定的重要舉措之一。初步判定,全球疫情對我國港口生產的影響明顯,預計全年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下降約6%,外貿集裝箱吞吐量下降約10%。建議從國家、行業、企業等層麵,多措並舉,努力將全球疫情對我國港口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疫情全麵衝擊全球生產和需求當前,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短期內難以有效控製。截至目前,
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國外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過200萬例,其中美國近70萬例。很多國家已采取限製出進境、收緊職員往來、暫停非必要的企業活動等“封國”“封城”措施。除我國疫情得到明顯控製外,美國、法國、土耳其等國家總體上仍處於快速蔓延之勢,短期內很難有效控製。疫情對全球生產和需求已帶來嚴重影響。隨著疫情蔓延,世界各國居民消費、生產投資和貿易活動受到抑製,全球產業鏈、供給鏈麵臨大麵積“中中斷”風險,全球經濟將進進深度衰退。據聯合國最新監測,全球投資、貿易活動大幅萎縮。以跨國並購為例,2019年均勻每月並購案例為1200起,每個月都大於1000起,今年2月下降到874起,3月(截至3月20日)僅為385起,預計3月同比下降50%,一季度累計下降7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猜測,假設多數國家疫情和必要防控行動在二季度達到峰值並在下半年消退,2020年全球經濟同比下降3%。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將下降13%至32%。疫情對全球生產和需求的影響程度將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本次疫情,短時間內阻中斷了人流、物流,破壞了生產端和消費端,衝擊了全球供給鏈、產業鏈,影響程度將更為深遠。以國際直接投資變化為例,金融危機期間,2008年和2009年兩年,國際直接投資下降35%。而據聯合國3月26日報告顯示,基於全球大型跨國企業數據,估算2020年至2021年全球直接投資將下降30%到40%。IMF分析,這次全球“大封閉”將成為“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全方位多路徑影響港口運輸生產國內外疫情疊加影響。從今年1月下旬到2月,國內疫情加春節因素,對我國部分地區生產、消費活動帶來影響,對全球產業鏈、供給鏈帶來短暫衝擊。國內部分工廠停工影響到部分中間品和資本品出口,對全球下遊生產商的穩定供貨帶來一定挑戰。同時,國內需求下降,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貿進口需求。上述變化對我國港口生產,特別是集裝箱運輸生產帶來明顯影響,1至2月份,我國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下降6.0%和10.6%,後續隨著複工複產步伐加快,國內疫情影響會逐步減弱。從2月中下旬開始,全球疫情加速蔓延,對國外企業生產端和市場需求帶來影響。國外對上遊中間品及資本品產品進口需求和自身出口供給能力下降、下遊消費品需求走弱等,均將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需求,對我國港口集裝箱運輸和其他貨類帶來明顯影響。目前這一影響正在顯現,可能將進一步加深。供給、需求端輪動發力。需求方麵,因疫情防控需要,各國日常經濟活動能力大幅下降,直接導致全球貨物貿易需求大幅萎縮,我國港口集裝箱等外貿運輸需求將明顯收縮。加之,疫情全球蔓延,各國口岸采取諸多貿易管控和檢疫措施,進一步加劇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供給方麵,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韓國等與我國產業鏈、供給鏈具有緊密聯係的國家,疫情防控形勢嚴重,這給我國快速恢複生產和貿易需求造成壓力,對港口生產帶來直接影響。一方麵,疫情期間采取的臨時性貿易禁運禁航等政策,短期內為我國貿易中間品進口帶來困難。另一方麵,隨著疫情形勢日趨嚴重,上述國家可能陸續出現大規模停工停產,我國中間品和資本品進口將麵臨中斷供風險。同時,疫情可能對國際鐵礦石、原油、煤炭等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資開采、運輸和市場供給帶來衝擊,進而對我國港口相關物資進口帶來影響。如我國,受國內疫情影響,1至2月原煤、原礦產量分別下降6.3%和4.6%。外貿進、出口交互傳遞。出口方麵,當前,全球疫情已引發部分企業停米兰体育全站工停產、貿易管控和航運禁運,對我國商品出口帶來影響。隨著疫情繼續蔓延,主要貿易夥伴消費和生產需求不足將進一步對我國出口造成二次衝擊。固然,當前我國生產供給端逐步恢複,但出口對象國生產中中斷和國內消費下降,將從根本上影響我國商品出口。進口方麵,在國內疫情防控攻堅期,我國企業開工不足一定程度導致進口需求下降,這一影響隨著企業複工複產逐漸減小。全球疫情蔓延,很多國家將出現大規模停工停產,我國下遊企業又將由於主要貿易夥伴上遊供給不足而使進口再次遭受到衝擊,
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進一步影響相關產品出口。如我國,受國內疫情影響,1至2月份,外貿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7.2%,進口總值下降4.0%;港口外貿集裝箱出口量下降13.3%,進口量下降6.5%。比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更為明顯2008年金融危機曾對我國港口帶來較大影響。一方麵,危機對港口集裝箱和鋼鐵、非金屬礦石等貨類外貿運輸影響較大。2009年,我國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降7.6%,比2008年增速放緩15.4個百分點,其中,國際、國內支航線吞吐量增速比2008年分別放緩14.0個和27.5個百分點。2008、2009年,我國港口鋼鐵出口量同比分別下降12.1%和62.1%,2007年為增長29.3%;非金屬礦石進口量同比分別下降17.0%和11.8%,2007年為增長77.7%。另一方麵,危機導致需求走弱,價格走低,對我國港口煤、油、礦等大宗物資和糧食、木材等貨類進口形成一定市場利好。我國加大國際市場產品采購力度,上述貨物港口進口量均創新高,支撐了當年外貿吞吐量實現12.3%的快速增長。考慮國內經濟發展、重點物資需求等的階段性變化,與2008年金融危機相比,本次疫情將對我國港口生產帶來明顯不同的影響。當前,國內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電量、原油加工量、生鐵產量增速明顯放緩,外貿進出口出現下降。我國對上述物資進口需求增速明顯減弱,大幅增加進口量已沒有需求空間,集裝箱吞吐量進進低速增長階段。同時,國際疫情對生產端帶來衝米兰体育全站擊,部分產品可能麵臨供給量下降的可能。綜上判定,全球疫情對我國港口生產的影響程度比金融危機的影響更為明顯,對集裝箱吞吐量衝擊更大。預計受全球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將明顯下降。今年1至2月,我國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降9.6%,其中,2月當月同比下降17.8%。依據IMF對貿易需求的猜測,預計2020年我國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將下降10%左右。其他貨類外貿進口主要受國際供給端和國內需求真個影響。供給方麵,假設世界主要國家農業生產、煤油礦等能源資源物資開發、加工製造企業等供給端沒有受到劇烈衝擊,其他國家進口需求減弱也將對衝部分供給端下降。需求方麵,基於IMF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判定,初步猜測,2020年我國港口外貿吞吐量將下降6%左右,
海運費,增速比2019年下滑近11個百分點,盡對量同比下降2.6億噸。2020年我國港口外貿吞吐量和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降幅,與2009年的降幅相比,分別擴大18個和2.4個百分點。考慮當前港口吞吐量增速水平,此次疫情影響程度更加明顯。疫情將對我國港口外貿貨類產生差別化影響。基於上述分析判定,我國港口大宗能源原材料進口量仍能維持較高規模或略有增長。隨著國外部分廠礦企業停工停產,可能對我國重要能源原材料物資穩定進口帶來一定風險。其中,煤炭,相較於國內產量,進口量不大,影響有限;原油、鐵礦石進口量大、對外依存度高,假如主要進口對象國出現大麵積、長時間停工停產,將對我國經濟安全運行帶來影響。港口鋼鐵、成品油等貨類出口市場預計將麵臨下降可能;糧食、木材、非金屬礦石、鋼鐵、成品油等貨類進口增速將明顯放緩或略有下降。假如港口鋼鐵、成品油等出口需求減少,又將間接影響鐵礦石、原油進口量。建議三個層麵發力降低影響一是國家層麵。建議繼續加強與美歐日韓和東盟、非洲等與我國產業鏈、供給鏈緊密聯係國家和地區的疫情防控合作,確保東亞區域供給鏈穩定,支撐全球供給鏈恢複。進一步加強與巴西、澳大利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的疫情防控合作,更好保障我國重點能源原材料物資穩定供給。二是行業層麵。建議加強與國際海事組織等國際組織溝通,代表行業積極呼籲,爭取讓各國盡量保障港口這一供給鏈重要節點的穩定運營。引導企業,緊密跟蹤全球供給鏈的局部調整,適時對航線、航班等資源配置作出優化。三是企業層麵。建議充分做好長期疫情防控預備,在繼續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做好國際疫情防控藥品、器材、裝備等運輸,提升外貿船舶檢驗效率,助力國際疫情防控。(作者單位為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