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櫃離別“薅羊毛”時代!配送的“最後一百米”,咋這麽難
海運新聞 | 2020-05-07 17:24
自4月30日起,“豐巢”快遞櫃也開始收“保護費”了:普通用戶可以免費存放12小時,
國際物流,逾期後,每12小時收取5毛錢,3元封頂;會員用戶可辦理月卡每月5元,季卡12元,可享受7天的免費存放服務。消息一出,網購黨們可謂哀鴻遍野。有人調侃:“讓996的人情何以堪?相當於每次收快遞都要多付5毛錢。”也有人抱怨:“不通知一聲就放櫃子裏,憑啥讓我埋單?”但與此同時,快遞數目的幾何式增長、疫情炒熱的“零接觸”服務、都市青年的快節奏生活,讓“最後一百米”的每一米,都變得萬分艱難。No.1高投進、低回報,強製收費隻是時間早晚很多人用“韭菜熟了,就能割了”來形收留豐巢此次的忽然收費。但事實上,豐巢已為2億用戶提供了近5年的“免費的午餐”。公然資料顯示,豐巢自成立以來連年進不敷出,已累計虧損超十億。截至 2018 年 5 月 31 日,豐巢資產總額是 63.11 億元,而負債總額卻高達 米兰体育全站17.32 億元。同一時期,豐巢經營數據也令人大跌眼鏡:前 5 個月的總營收為 2.88 億元,淨利潤虧損為 2.49 億元。巨額虧損來源於快遞櫃的高本錢、低回報。1號君了解到,一台智能快遞櫃的本錢在2-5萬元不等,再加上後續場地租賃費、電費、人工費,數額龐大。然而,快遞櫃的盈利模式單一,僅憑一個快遞幾毛錢的寄存費,遠遠不足以支撐運維本錢。要知道,江蘇的智能快遞箱共計超過4萬組,格口超過300萬。同時,取件收費也並非豐巢的“專利”。江蘇的智能快遞櫃市場中,豐巢約占50%,速遞易占比超過20%,雲櫃占比超過15%,而速遞易、雲櫃早已步進收費時代。自2018年1月1日0:00時起,速遞易開始收費:熱門區域免費存放24小時,偏遠地區則是48小時,之後每超過24小時加收1元,封頂5元。雲櫃收費標準也大致相同:存放包裹48小時內免費,超時需付占百用費,用度1元天天,5元封頂。由於市場份額過大,豐巢的一舉一動都會引來眾聲鼎沸。往年十月,豐巢初次試水“打賞”功能,就讓其陷進“誤導用戶”的輿論泥沼:當包裹滯留超時後,快遞櫃屏幕上會出現一個巨大的“讚賞”標記,讓用戶誤以為隻有付款才能取到包裹,實在在讚賞頁麵的最底下有一個非常小而且不明顯的灰色“跳過”按鈕,但不仔細看很丟臉到。在1號君看來,不論是曾經的打賞功能,還是如今的收費計劃,都是“快遞櫃們”割須棄袍的無奈之舉。No.2“不告而投”“兩頭收費”才是症結所在對於收費行為,豐巢方麵回應:存放超時收費係出於服務精細化考慮,期待改善投遞效率,同時也希看推動物流末端市場的迭代。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或許也能理解,倘若把快遞櫃當成了免費儲物櫃的人多了,難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逾期收費,不過是運營公司提升配送效率的倒逼機製。不僅如此,實在5毛的快遞費對大多數人來說著實“九牛一毛”,究竟一杯喜茶的價格都夠取60個逾期快遞了。收費、收多少費並不是大家關心的,真正惱人的在於快遞員的“不告而投”和物流末端運營方的“兩頭收費”。資深的網購一族一定對快遞配送曆程的變化如數家珍。最初,快遞員們都和外賣騎手一樣勤勞,會挨個敲門配送快遞並要求本人簽收。漸漸地,快遞多了、快遞員忙不過來了,於是消費者們被通知往小區的便利店、理發店等配送點取快遞。緊接著,快遞櫃、菜鳥驛站的出現,讓配送信息從“本人簽收”轉變為“快遞櫃簽收、驛站簽收”。這一轉變方便了快遞員,卻辛勞了消費者。正如不少網友所說:本來我們的快遞就是送貨上門,自從快遞櫃出現後,我們平白要下樓多走一段路,現在倒好,直接放快遞櫃,我們不僅要多走一段路,還要多付錢,那幹脆直接讓快遞員直接送上門不就好了?此外,向消費端收費也被以為是一種本錢的“轉嫁”。在網絡調查中,很多人不解:自己本身已在電商購物時付過了物流費,為何離家還有一步之遠,又要收取一筆用度?這筆用度是不是該快遞公司承擔?對此,快遞小哥也很委屈:日常配送時間就是顧客的上班時間,通常都沒人在家。而且天天的快遞量有幾百個,挨個打電話通知最少也要花1—2個小時。不僅如此,自己投遞快遞櫃,也是自掏腰包。以豐巢為例,大格每次收費0.4元,中格、小格每次收費0.35元。速遞易等快遞櫃的“保管費”也差未幾,每次在0.3—0.6元之間。這場快遞“最後一百米”的博弈中,消費者在花錢取貨,快遞員在掏錢存貨,快遞櫃在找錢“續命”,三者沒有贏家。No.3配送點與快遞櫃,誰能跑贏“百米衝刺”?物流公司,保障著從前端商家到末端社區的“一百公裏”;快遞櫃、配送點,支撐著從集散點到千家萬戶的“一百米”,
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二者同樣至關重要。有專家以為,快遞櫃是快遞末端配送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者和快遞員都不應成為快遞櫃用度的承擔者。快遞企業應完善快遞的配送方式,讓消費者有權利選擇是否通過快遞櫃投放。在快遞櫃集體收費的“襯托”下,菜鳥驛站再一次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作為快遞櫃的主要競爭對手,4 月 29 日,菜鳥驛站表示,遍布全國社區的站點將繼續為消費者免費保管服務,不會誘導、強製消費者付費。當然,收費與否並不能作為衡量快遞櫃與配送點優劣的唯一維度。快遞櫃收留量有限,尤其是碰到購物節時,包裹成倍增加,快遞櫃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配送點由於場地夠大、貨架夠多,且可以在門口盡情拓展,所以米兰体育全站 能夠在短時間內消化大量快件。從輻射範圍來看,快遞櫃多存在於治理規範的新興小區內,對部分老舊小區,快遞櫃難以覆蓋,且運維本錢遠高於使用頻次。而配送點因輻射範圍廣、本錢較低,在此類老舊小區旁就有著極大的上風。此外,智能快遞櫃要求使用人群熟練操縱電子屏幕,
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把很多中老年用戶拒之門外。而配送點隨時有人值守,取件更為便捷。而眼下,智能快遞櫃引發的種種爭議也讓其處於尷尬的“灰色地帶”。2019年10月1日起,《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治理辦法》就有規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當征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不同意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的,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應當按照快遞服務合同約定的名址提供投遞服務。很顯然,盡大多數快遞員在配送過程中對此規定“視而不見”。新零售時代,物流業態正不中斷被重塑。過往單打獨鬥的盈利模式已不再適應日新月異的快遞業發展,加速整合末端市場的配送資源,橫向聯合共同派送或將成為大勢所趨。【來源:江蘇經濟報】版權回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