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1101)
蘇軾,字子瞻,自號東(dong) 坡居士,四川湄山人。東(dong) 坡自幼博貫內(nei) 外群典,屬文日數千言,一○五七年二十二歲時進士及第致仕。在朝期間,時值王安石推行新法。
東(dong) 坡站在保守派的立場,上書(shu) 力陳新法之害。書(shu) 曰:「國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不在乎強與(yu) 弱,曆數之所以長短者,在風俗之薄厚,不在乎窮與(yu) 貧。人主知此,則知所輕重矣。」要求神宗權衡輕重,務崇道德而厚風俗,不要急於(yu) 有功而貪富強。神宗閱書(shu) 後,特單獨召見東(dong) 坡,傾(qing) 心而談。東(dong) 坡對曰:「臣以為(wei) 陛下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其言隱指安石,要神宗提防。神宗悚然有省地說:「朕當詳思之。」但蘇軾的直諫也因此得罪了安石,遂被請出朝廷。在外期間,因心懷不平,常以詩論諷,又引起小人的訕謗,被捕入獄。安石欲置以死地。神宗念其忠心,又憐其才華,不忍深罪,遂以黃州(今湖北黃岡(gang) )團練副使(執掌地方軍(jun) 事的助理官)安置。安石死後,司馬光任宰相,蘇軾複入朝,升為(wei) 翰林學士(皇帝身邊的顧問兼秘書(shu) 官),但終以才高言直,為(wei) 權臣所忌恨,曆貶至惠州(今廣東(dong) 惠陽)、瓊州(今海南島)、杭州等地,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死於(yu) 常州,享年六十六。《宋史》卷三百三十八「本傳(chuan) 」評述其一生說:「自為(wei) 舉(ju) 子至出入侍從(cong) ,必以愛君為(wei) 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群臣無出其右。但為(wei) 小人忌惡排擠,不得安於(yu) 朝廷之上。」寥寥數語,概括出了蘇軾的仕官生涯和高尚人格。
東(dong) 坡家世奉佛。他自敘說父親(qin) 蘇洵與(yu) 母親(qin) 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寶。」(《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敘》)受家庭影響,東(dong) 坡自小就接觸了佛教,在《子由生日》的詩中,他說「君少與(yu) 我師皇墳,旁資老聃釋迦文」。說明了早在與(yu) 其弟子由同學的少年時代,就開始讀佛教書(shu) 籍了。父母死後,東(dong) 坡曾施舍家中的字畫和母親(qin) 的首飾用作佛事,為(wei) 父母超度。並撰寫(xie) 讚頌文說:「佛以大圓覺,充滿河沙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願我先父母,與(yu) 一切眾(zhong) 生,在處為(wei) 西方,所遇皆極樂(le) 。人人無量壽,無往亦無來。」(《居士傳(chuan) 》)傳(chuan) 二十六)
居官期間,每至一處,東(dong) 坡都要與(yu) 高僧共遊,從(cong) 其參禪學佛。東(dong) 坡一生結識的禪僧很多,其中以東(dong) 林常總、大覺懷璉、玉泉承皓和佛印了元禪師最為(wei) 密切。蘇軾學佛名句「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wan) 四千偈,他日如何舉(ju) 似人」,便是他與(yu) 常總「論無情話」,有省而作的詩偈,(《五燈會(hui) 元》卷十七,《內(nei) 翰蘇軾居士》)以此表明對禪學的見解。大覺懷璉是東(dong) 坡在杭州期間結識的禪僧,後來兩(liang) 人成了方外之友。在荊南(今湖北江陵)時,聽說玉泉承皓禪師有機鋒,一般人難以相接,從(cong) 來自負的東(dong) 坡便想親(qin) 自去較量一下。一次他微服出府,進寺拜見。承皓見問:「尊官高姓?」東(dong) 坡答:「姓秤,乃秤天下長老的秤。」皓禪師大喝一聲說:「請問這一聲喝叫重多少?」東(dong) 坡啞口無對,遂謝罪禮敬,從(cong) 之參學。(同上)貶謫黃州期間,東(dong) 坡又與(yu) 佛印了元建立起親(qin) 密關(guan) 係,並留下了很多趣聞佳話。有次東(dong) 坡作了首偈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自以為(wei) 體(ti) 現了較深的禪學功夫,便派人把偈子呈給住在江對岸的佛印禪師。禪師看後在上麵批丁「放屁」兩(liang) 個(ge) 字,就讓人把偈子帶回去。東(dong) 坡看到批話,一時無名火起,遂乘船渡江親(qin) 自來找禪師,當即責問禪師何以穢語相加。禪師聽說嗬嗬大笑,說道:「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東(dong) 坡一時省悟,方感自愧不如,歎服不已。(參見賴永海《佛道詩禪》第六章,《五燈會(hui) 元》卷十六《雲(yun) 居了元禪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