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至197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高炮部隊在老撾孟賽、孟誇、孟本、孟洪等地區對入侵老撾的美軍(jun) 飛機進行的防空作戰。
為(wei) 支援老撾人民抗美救國鬥爭(zheng) ,根據老撾人民黨(dang) (1972年改稱老撾人民革命黨(dang) )和老撾王國政府的請求,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先後派出第705大隊和第302、第303、第304。支隊等共2.1萬(wan) 人,擔任援老築路中的防空作戰任務。1969年3月7日,第705大隊進入老撾,部署在:中國築路部隊施工沿線地區。至年底,第705大隊在盂賽、孟誇地區共作戰8次,擊落美軍(jun) 飛機3架、擊傷(shang) 5架。
1970年1月,第302支隊率第707、第710大隊進入老撾,接替第705大隊的防空任務。該支隊與(yu) 先期進入老撾的兩(liang) 個(ge) 高炮營和築路指揮部高射機槍分隊統一部署,將中、小高炮和高射機槍混合配置,組成嚴(yan) 密防空火力體(ti) 係。至年底,第302支隊共作戰26次,擊落美機9架,擊傷(shang) 12架。
1971年1月,第303支隊接替第302支隊防空任務。同年5月,第304支隊進入老撾,擔負孟本、孟洪築路地區防空任務。在援老高炮部隊打擊下,美機逐漸減少對築路部隊的攻擊。第303、第304支隊分別於(yu) 1971年12月和1973年11月回國。
在4年多時間內(nei) ,中國援老高炮部隊共作戰95次,擊落美機35架,擊傷(shang) 24架。援老高炮部隊陣亡269人,其中210人被安葬在老撾孟塞和班南舍烈士陵園中。
據有關(guan) 資料披露,擔負援老防空作戰任務的主要是我陸軍(jun) 高炮第72師;空軍(jun) 高炮第15師及其配屬的陸軍(jun) 高炮647團、空軍(jun) 高炮55團、陸軍(jun) 第11軍(jun) 高炮獨立營和陸軍(jun) 第32師高炮獨立營;空軍(jun) 高炮第11師(第304支隊)及配屬的陸軍(jun) 第30師高炮獨立營;他們(men) 為(wei) 老撾人民的抗美鬥爭(zheng) 做出了和援越抗美鬥爭(zheng) 一樣永載軍(jun) 史的貢獻。
上甘嶺區始建於(yu) 1953年1月,為(wei) 紀念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上甘嶺戰役”勝利而得名。它位於(yu) 小興(xing) 安嶺腹地,湯旺河中上遊,距伊春市區40公裏,是一個(ge) 以林為(wei) 主,綜合利用,多種經營,全麵發展的新型林業(ye) 城鎮。全區現有人口2.47萬(wan) 人,林業(ye) 施業(ye) 區總麵積14.61萬(wan) 公頃。全局擁有固定資產(chan) 9000萬(wan) 元,下屬44個(ge) 企事業(ye) 單位,其中5個(ge) 林場、7個(ge) 經營所、1個(ge) 農(nong) 場。有耕地1000公頃。
上甘嶺區自然資源十分豐(feng) 富。全局森林麵積9.2萬(wan) 公頃,活立木蓄積量546萬(wan) 立方米,可采蓄積量為(wei) 97.5萬(wan) 立方米。主要有紅鬆、落葉鬆、雲(yun) 杉、冷杉、黑、白樺、山楊、紫椴、黃菠蘿、水曲柳等十幾種名貴樹種;有馬鹿、駝鹿、黑熊、野豬、麅、飛龍等近百種野生動物和珍禽;有馳名中外的蕨菜、刺嫩芽、黃花菜、黑木耳、元蘑、榛蘑、猴頭蘑等百餘(yu) 種山野菜;有刺五加、黨(dang) 參、黃芪、三棵針、五味子等幾十種名貴藥材;地礦資源主要有花崗岩、石灰石、大理石、鐵、鉛及鋅、玄武岩、石英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