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dong) 嶽( 泰山)西嶽(恒山 )南嶽(衡山 )北嶽( 華山)中嶽( 嵩山)
五嶽是指:東(dong) 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東(dong) 嶽即指泰山,古名為(wei) “岱宗”或“岱山”,“岱”即大、長輩之意。泰山素有“天下名山第一”、“五嶽之首”的美譽。
衡山古名為(wei) 壽嶽。據《星經》所載,南嶽衡山是對應星宿28宿之軫星,軫星乃主管人間蒼生壽命。相傳(chuan) 神農(nong) 氏曾來此采百藥,因嚐線蟲中毒而仙逝於(yu) 降真峰上。
西嶽指華山,亦稱太華山、華陰山,雄據於(yu) 秦、晉、豫三省,為(wei) 古城長安、洛陽的中樞。華山以山形峻拔高險著稱,享有“五嶽獨秀”的美譽。
恒山又名元嶽、常山,素有“寨北第一名山”之美譽。西漢初年,恒山巳建有寺廟;到明、清朝時已經寺廟群居,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之稱。恒山風景以地險、山雄、寺奇、泉絕稱著。
中嶽一向指河南的嵩山,《爾雅》“釋山”稱:“嵩高為(wei) 中嶽”,並稱“山大而高”為(wei) 嵩。嵩山其北瞰黃河、洛水,南臨(lin) 潁水、箕山,東(dong) 接五代京都汴梁,西連九朝古都洛陽,素有“汴洛兩(liang) 京、畿內(nei) 名山”之稱。於(yu) 奇異的峻峰,宮觀林立,故為(wei) 中州地區第一名山。
擴展資料:
五嶽起源:
有人認為(wei) ,五嶽來源於(yu) 中國的五行思想與(yu) 山嶽、以及對山神的崇拜。傳(chuan) 說盤古死後,頭和四肢化為(wei) 五嶽。雖然五嶽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由於(yu) 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險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訪,留下遺跡,大大增添了五嶽之名聲。
曆史五嶽起源於(yu) 古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係在一起的。五嶽一詞始見於(yu) 《周禮》:“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禮記》“王製”記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裏的五嶽並沒有列出具體(ti) 山名。
東(dong) 漢的鄭玄對《周禮》的注釋說:“五嶽,東(dong) 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嶽曰恒山、中嶽曰嵩山。”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五嶽三山五嶽,成語,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山是指旅遊勝地聞名的黃山、廬山、雁蕩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也有一種說法認為(wei) 三山是傳(chuan) 說中的蓬萊(蓬壺)、方丈山(方壺)、瀛洲(瀛壺)三座仙山。三山五嶽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東(dong) 、西、中三嶽都位於(yu) 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嶽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yi) 。三山處於(yu) 南方,相對於(yu) 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展和中原文化的傳(chuan) 播。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