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李煜
全詩: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冷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
"人生自是長恨水長東(dong) "這句詩句的意思是:人生中總是布滿遺憾,就像東(dong) 流的江水一樣,不停地流逝,無法挽回。這句詩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一詞。原文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冷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
這首詞通過描繪春天凋謝的花朵,表達了人生無常和遺憾的主題。詞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一句,抒發了作者對生命中的無奈和怨恨,形象地揭示了人生中的遺憾和無法挽回的時光流逝。這句詩寓意著人們(men) 應當珍惜當下,努力克服生活中的遺憾,坦然麵對人生的起伏。
出自《臨(lin) 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原文如下:
金·元好問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幽懷誰共語,遠目送回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cong) 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鍾。男兒(er) 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意思:人生從(cong) 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dong) 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出自:後唐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原文: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後唐: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冷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釋義(yi)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往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er) 怎麽(me) 能經得起那淒風冷雨晝夜摧殘呢?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er) 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癡,什麽(me) 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cong) 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dong) 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擴展資料這首詞當作於(yu) 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隻以眼淚洗麵”(王銍《默記》卷下)。此詞即寫(xie) 於(yu) 作者身為(wei) 階下囚時期。此詞是即景抒懷的典範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窮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麵上是傷(shang) 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xie) “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的深切悲慨。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餘(yu) 首,在內(nei) 收留上,可以亡國降宋為(wei) 界分為(wei) 前後兩(liang) 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li) 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xi) 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xie) 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概括氣力,在部分詞裏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李煜善於(yu) 用白描的手法抒寫(xie) 他的生活感受,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過具體(ti) 可感的個(ge) 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yi) 的某種境界,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li) 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從(cong) 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dong) 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相見歡(南唐)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冷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譯文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往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er) 怎麽(me) 能經得起那淒風冷雨晝夜摧殘呢?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er) 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癡,什麽(me) 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cong) 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dong) 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擴展資料:創作背景這首詞當作於(yu) 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隻以眼淚洗麵”(王銍《默記》卷下)。此詞即寫(xie) 於(yu) 作者身為(wei) 階下囚時期。文學賞析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其筆亦自然流麗(li) ,如不用力,隻是隨手抒寫(xie) 。這些自屬有目共見。但如以為(wei) 他這“隨手”就是任意“胡來”,文學創作都是以此為(wei) “擅場”,那自然也是一個(ge) 笑話。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曉究竟是何林何花,繼而說是“謝了春紅”,乃知是春林之紅花,——而此春林紅花事,已經凋謝。可見這所謂“隨手”“直寫(xie) ”,正不啻書(shu) 家之“一波三過折”,全任“自然”,“不加修飾”,意欲成“文”,誠夢囈之言也。且說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liang) 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歎息中著一“太”字;“風雨”一然,憤慨中著一“無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質具千鈞,情同一慟矣。若明此義(yi) ,則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轉之情懷,又匪特一筆三過折也。講說文學之事,切宜細思尋玩,方不致誤認古人皆荒率淺薄之妄人,方能於(yu) 人於(yu) 己兩(liang) 有所益。過片三字句三疊句,前二句換暗韻仄韻,後一句回原韻,別有風致。但“胭脂淚”三字,異樣哀豔,尤宜著眼。於(yu) 是讓人們(men) 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著雨胭脂濕”(《曲江對雨》),此乃南唐後主也熟讀杜詩之證也。後主分明從(cong) 杜少陵的“林花”而來,而且因朝來冷“雨”竟使“脂”盡“濕”,其思路十分清楚,運化了三字而換了一個(ge) “淚”字來代“濕”,於(yu) 是便青出於(yu) 藍,而大勝於(yu) 藍,便覺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無窮。“淚”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韻諧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沉醉俗義(yi) ,蓋悲傷(shang) 淒惜之甚,心如迷醉也。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長句,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朝來”“晚來”,“長恨”,“長東(dong) ”,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氣力。顧隨先生論後主,以為(wei)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dong) 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蓋明喻不如暗喻,一語道破“如”“似”,意味便淺。按這種說法,則“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恰好免往此一微疵,使盡泯“比喻”之跡,而筆致轉高一層矣。作者簡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cong) 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yu) 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shu) 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續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chuan) 統,又受李璟、馮(feng) 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代詞壇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相見歡
這句詩的意思是人生從(cong) 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dong) 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此句出自五代李煜所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全詞原文如下: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冷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口語文意思是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往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er) 怎麽(me) 能經得起那淒風冷雨晝夜摧殘呢?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er) 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癡,什麽(me) 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cong) 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dong) 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擴展資料創作背景:這首詞當作於(yu) 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隻以眼淚洗麵”。此詞即寫(xie) 於(yu) 作者身為(wei) 階下囚時期。首句,先出“林花”,繼而說是“謝了春紅”,指春林之紅花已經凋謝。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liang) 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過片三字句三疊句,前二句換暗韻仄韻,後一句回原韻,別有風致。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長句,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朝來”“晚來”,“長恨”,“長東(dong) ”,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氣力。此詞是即景抒懷的典範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窮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麵上是傷(shang) 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xie) “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的深切悲慨。這種悲慨不僅(jin) 是抒寫(xie) 一己的失意情懷,而且是涵蓋了整個(ge) 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ti) 驗的浩歎。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啊!這一個(ge) 九字的長句,前六字寫(xie) “恨”,後三字寫(xie) “水”,江水滔滔滾滾,無窮無盡,如同人生長恨之綿綿無期。詞的開頭至“幾時重”各句,層層蓄水,這末一句閘門忽開,滿腹愁恨一下全傾(qing) 注了出來。前麵蘊藉委婉,似“不著一字,盡得風騷”,叫人低回流連;末句似“隻著一字,境界全出”,令人魂動心驚。
“林花謝了春紅”,一開始從(cong) 林花著筆,但盡不隻是寫(xie) 林花。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紅是春天最美麗(li) 的顏色。這樣美好的事物、美好的顏色,忽然間竟自“謝了”,多麽(me) 令人惋惜感歎。不僅(jin) 林花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社會(hui) 人事也莫不如此。此所謂“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觸類多通。”(周濟《宋四家詞選序》)宇宙萬(wan) 物固然紛繁複雜,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但由於(yu) 人類的聯想作用,很多事物可以類比,自然景物與(yu) 社會(hui) 人事可以相通。在後主看來,好端真個(ge) 一個(ge) 南唐之頃刻衰敗,不正象林花之忽然凋謝嗎?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著亡國的悲傷(shang) 。短短的六個(ge) 字中,包收留著極深廣的內(nei) 收留。這便是所謂取一於(yu) 萬(wan) 而涵蓋萬(wan) 有。杜甫《曲江》“風飄萬(wan) 點正愁人”,晏殊《破陣子》“荷花落盡紅英”,表現的都是對有情之生命麵臨(lin) 衰敗之際的哀惋感歎之情,但都沒有後主這句的感情深厚。“謝了”二字中所表現的惋惜感歎之情本已十分強烈,然猶嫌言不盡意,複又於(yu) 其後加上“太匆匆”三字著力形收留,使惋惜感歎之情更加突出。林花凋謝,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結果,但假如沒有淒風苦雨的摧殘,也不至於(yu) 象這樣“太匆匆”。所以作者接著寫(xie) 了“無奈朝來冷雨晚來風”這個(ge) 九字的長句,來說明林花之所以匆匆凋謝的原因。由對林花的惋惜感歎之情,轉到對風雨的怨恨之情。林花是美麗(li) 的,但又是柔弱的,朝是雨打,晚是風吹,風風雨雨,何能消受?《紅樓夢》裏林黛玉的《葬花詞》中寫(xie) 道:“一年三百六旬日,風刀霜劍嚴(yan) 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和後主的這句詞描寫(xie) 的情景十分相似。李後主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當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這就具有更豐(feng) 富的內(nei) 收留。林花易謝是自然規律,而朝雨晚風也是自然規律。人無回天之力,既不能常護花而不使之零落,也不能擋住風雨對花的摧殘,這便是這個(ge) 九字句中“無奈”二字的含義(yi) 。無力回天任風雨,自然隻有“無可奈何花落往”了。麵對美好事物之殞落,而又愛莫能助,其情該是何等痛苦難堪。所以接著便由寫(xie) 花的零落,轉到寫(xie) 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淚”三字是由花轉進寫(xie) 人的交接點。胭脂,是林花著雨的鮮豔顏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淚,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帶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時花濺淚”的“淚”。花之雨滴猶人之淚點,人之淚點猶花之雨滴。雨淚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為(wei) 物,何者為(wei) 我,何者為(wei) 雨,何者為(wei) 淚,其狀物抒懷真是傳(chuan) 神進妙。“相留醉”三字,蘊藉蘊藉,情意婉轉。醉,非指酒醉,而是如癡如醉之意。相留醉,是寫(xie) 人與(yu) 花互相留戀到了如癡如醉的情境。林花帶雨如淚,對美好的人生留戀不忍離往,而人則淚流如雨,對花這樣美好的事物難舍難分。人與(yu) 花如此之多情,但又不能永日相守,“流水落花春往也”,水流往也,花落往也,春回往也,而人亦將亡也。花落不能重開,人亡不可複生,花落人亡之後,“幾時重”呢?那是永遠不會(hui) 重合了。永遠不會(hui) 重合,那不是此恨綿綿無盡期嗎?於(yu) 是詞人發出了深深的哀歎:“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dong) ”啊!這一個(ge) 九字的長句,前六字寫(xie) “恨”,後三字寫(xie) “水”,江水滔滔滾滾,無窮無盡,如同人生長恨之綿綿無期。詞的開頭至“幾時重”各句,層層蓄水,這末一句閘門忽開,滿腹愁恨一下全傾(qing) 注了出來。前麵蘊藉委婉,似“不著一字,盡得風騷”,叫人低回流連;末句似“隻著一字,境界全出”,令人魂動心驚。
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後主詞“儼(yan) 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這是一句相比之詞。後主詞中所寫(xie) 的雖是個(ge) 人失往故國的痛苦,但卻另有一種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即如這首《相見歡》,寫(xie) 的隻是林花,實際象喻著一切美好的事物;寫(xie) 的隻是個(ge) 人的悲哀,但又不局限於(yu) 一己之悲哀,詞的形象所表現的是對人生無常、世事多變、年華易逝的無可奈何的種種複雜情緒,這種情緒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戚”,有著更普遍、更廣泛的內(nei) 收留,好象包收留了人類所有的悲哀。而這一點正如同釋迦、基督之“擔荷人類罪惡”一樣。王國維這句話是對後主詞思想內(nei) 收留的深刻評價(jia) 。就從(cong) 這首詞來看,王氏的評語是確有見地的。
“人生長恨”,是後主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感悟。此詞在傳(chuan) 統的傷(shang) 春主題上開拓出了新的思想意蘊。後主感覺到,春花的匆匆凋零,不是它的自然壽命原本短暫,而是外力摧殘的結果,即嚴(yan) 冷風雨打擊迫害。由此他朦朧地感悟到人生命運的悲劇,也是外在的氣力所造成。當然李後主不可能反省到他自我悲劇的根本原因,也不可能想到他自己該負什麽(me) 責任。春花美麗(li) ,讓人心醉,可終回枯萎,消失。李後主又由此領悟到人生的輝煌、幸福的命運也總是一往不複返,人生到頭來留下的是無窮無盡的“長恨”。人生長恨似乎水長東(dong) 流,不可改變,不可抗拒。李煜為(wei) 此困惑迷茫。他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不知路在何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