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郭守敬主持修訂了什麽書

 NEWS     |      2024-09-10 10:59

郭守敬是什麽(me) 代的人,他發明了什麽(me) 書(shu) ?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zhuan) 家和儀(yi) 器製造專(zhuan) 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於(yu) 元太宗三年,卒於(yu) 元仁宗延佑二年.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1276年郭守敬修訂新曆法,經4年時間製訂出《授時曆》,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1981年,為(wei) 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hui) 以他的名字為(wei) 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

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縣(今河北省邢台市)人,曾任太史令,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zhuan) 家。

    郭守敬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麵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發明了簡儀(yi) 、高表等十二種新儀(yi) 器,其所製訂的《授時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此外,在西夏、大都治水方麵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據史書(shu) 記載,郭守敬祖父郭榮是金、元之際一位頗有名看的學者。郭守敬幼承祖父郭榮家學,精通五經,熟知天文、算學,擅長水利技術。在郭榮的教養(yang) 下,郭守敬從(cong) 小勤奮好學,在少年時代就養(yang) 成了很強的動手能力。郭守敬十五六歲時,曾根據書(shu) 上的一幅插圖,用竹篾紮製出一架測天用的渾儀(yi) ,而且還堆土做了一個(ge) 土台階,把竹製渾儀(yi) 放在上麵,進行天文觀測。他還曾根據北宋燕肅一幅拓印的石刻蓮花漏圖,弄清了這種可以保持漏壺水麵穩定的、在當時頗為(wei) 先進的計時儀(yi) 器的工作原理。

    另外,郭榮與(yu) 當時忽必烈(即後來的元世祖)的重要謀士、著名學者劉秉忠交好,便將少年郭守敬送到劉秉忠門下深造。劉秉忠精通經學和天文學,郭守敬在他那兒(er) 獲得了頗多的教益。

我國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在天文學方麵。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zhuan) 家,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曆法,曆時四年,製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曆》,成為(wei) 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為(wei) 修訂曆法,郭守敬還改製、發明了簡儀(yi) 、高表等十二種新儀(yi) 器。

郭守敬主要貢獻是編輯了《授時曆》和治理水係。

1.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zhuan) 家和儀(yi) 器製造專(zhuan) 家,生於(yu) 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為(wei) 了編輯曆法,他先後創造和改進了高表、後稷儀(yi) 、簡儀(yi) 、渾天儀(yi) 、麗(li) 雲(yun) 儀(yi) 、景福、陽儀(yi) 、窺幾等十幾種天文儀(yi) 器和儀(yi) 表,耗時甚久。

?

2.在編輯曆法方麵,郭守敬與(yu) 尼泊爾建築師阿尼卡一起在北京建造了一個(ge) 觀星台,裏麵放置了郭守敬製作的先進天文儀(yi) 器。製訂日曆的天文觀測主要有兩(liang) 種類型。一種是丈量二十四節氣的正確時間,特別是冬至和夏至的時間,所用的儀(yi) 器是日晷。另一種是確定天體(ti) 的位置,國際貨運 空運價(jia) 格,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渾天儀(yi) 。

?

3.在治水方麵,郭守敬在治水方麵有兩(liang) 大成就,一是治理黃河水係,二是創建首都水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郭守敬帶領農(nong) 民工修複了全長400多裏的唐徠渠和全長250多裏的漢延渠,以及10多條幹渠和68條大小不一的支渠,圓滿完成了疏通和修複河渠的任務。郭守敬的治水,使西夏河渠受益,數萬(wan) 公頃農(nong) 田得到及時澆灌。

郭守敬的曆史貢獻有哪些?

郭守敬,所做出的科學貢獻對世界科學進步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被稱為(wei) 中國古代科技聖人。他的科學成就遍及天文、水利、數學、儀(yi) 器儀(yi) 表製造、規劃、建築、測繪等廣泛領域,其中二十多項發明創造遠遠領先當時世界水平,將中國古代科技文明推向了最高峰,同時也將元初中國科技文明推向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

郭守敬稱得上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偉(wei) 人。所謂“頂天”,就是他問天、觀星,揭示蒼穹的秘密;所謂“立地”,就是他治水開渠、修鑿運河,讓河流洪水按照人類的意誌行走,造福人類。

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zhuan) 家和儀(yi) 器製造專(zhuan) 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於(yu) 元太宗三年,卒於(yu) 元仁宗延佑二年。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1276年郭守敬修訂新曆法,經4年時間製訂出《授時曆》,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1981年,為(wei) 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hui) 以他的名字為(wei) 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

郭守敬改進了簡儀(yi) 和圭表主持全國範圍的天文丈量主持修訂了什麽(me)

郭守敬改進了簡儀(yi) 和圭表主持全國範圍的天文丈量主持修訂了《授時曆》。《授時曆》,為(wei) 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實施的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shu) 均稱其為(wei) 《授時曆經》。其法以365.2425日為(wei) 一歲,距近代觀測值365.2422僅(jin) 差25.92秒,精度與(yu) 公曆(指1582年《格裏高利曆》)相當,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元世祖命許衡為(wei) “領太史院事”,全麵負責這一工作,並以郭守敬、王恂為(wei) 副,海運報價(jia) 國際快遞,共同研訂。這部曆法,反映了當時我國天文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創造。在編製過程中,他們(men) 所創立的“三差內(nei) 插公式”和“球麵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義(yi) 的傑出成就。古代其他曆法:1、《甘石星經》《甘石星經》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專(zhuan) 著和觀測記錄,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作者為(wei) 戰國楚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他們(men) 觀測了金、木、水、火、土五個(ge) 行星的運行,發現了這五個(ge) 行星出沒的規律。2、《太初曆》《太初曆》亦作“ 上元曆 ”“甲曆”。西漢的《太初曆》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3、《大衍曆》唐代僧人一行編製,在製造天文儀(yi) 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丈量方麵有很大貢獻。他本名張遂,是發現恒星運動的第一個(ge) 中國人,還丈量了子午線的長度,成為(wei) 世界丈量子午線的第一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