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後了整整一個(ge) 季度後,中國船企成功於(yu) 今年4月在新接訂單數量上反超韓國船企。
據英國造船和海運動態分析機構克拉克森5月11日發布的數據,4月份中國船企承接的船舶訂單達164萬(wan) 修正總噸(CGT,53艘),占全球訂單總量(305萬(wan) CGT)的54%,第二名韓國承接了119萬(wan) CGT(34艘),占全球訂單總量的39%。這是自去年7月以來,中國船企在單月接單量首度超越韓國船企。
不僅(jin) 如此,把時間拉長到今年1-4月,全球累計接訂單量為(wei) 1543萬(wan) CGT,同比增加172%。其中中國的承接訂單量達705萬(wan) CGT,居世界第一,其次是韓國682萬(wan) CGT和日本103萬(wan) CGT。在手持訂單量上,中國也以2898萬(wan) CGT領先韓國的2472萬(wan) CGT和日本的837萬(wan) CGT。
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在5月14日也發布了今年1-4月份的中日韓三國的造船數據,雖然在具體(ti) 數字上有差異,但同克拉克森的排名一樣,中國在各項數據上都反超了韓國。
中日韓造船指標市場份額對比 圖表來源: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從(cong) 具體(ti) 船型看,今年前四個(ge) 月,超1.2萬(wan) 標準集裝箱(TEU)的集裝箱船訂單增長978%,達108艘、636萬(wan) 修正總噸,有力地拉高了整個(ge) 行業(ye) 的訂單總量。若以修正總噸計,該船型占1-4月全球新船訂單的比例可達41.2%。
韓國“朝鮮商務”站5月19日報道稱,中國船企能夠反超韓國,靠的就是集裝箱船的訂單,其中大部分還是外國訂單。
據克拉克森的數據,雖然韓國在超1.2萬(wan) TEU集裝箱船的累計接單上量上仍以311萬(wan) CGT(占全球48.9%)領先中國的277.6萬(wan) CGT(占全球43.6%),但在4月,韓國船企的接單量為(wei) “0”,中國船企則新接了66.8萬(wan) CGT的訂單。
不僅(jin) 如此,報道稱同以往中國船企的大型集裝箱船訂單裏國內(nei) 訂單占比達64%-100%不同,今年中國船企的國內(nei) 訂單比僅(jin) 為(wei) 5.7%,大部分訂單都來自像瑞士地中海航運、法國達飛航運這樣的外國公司。
韓媒對此分析稱,海外訂單集中到中國也不都是壞消息。因為(wei) 韓企今年訂單劇增,主要船廠的船塢大多已被填滿,所以今年就算簽了合同,交貨也得等到2024-2025年。由此推測,訂單集中於(yu) 中國船企可能是為(wei) 了盡快拿貨,解燃眉之急。
有些“不服輸”的“朝鮮商務”網站還特意加了一句,“大型集裝箱船相比液化天然氣船(韓國主力船型)等高附加值船舶,屬於(yu) 造起來容易的船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