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讓城市更有活力
新聞 | 2020-06-05 15:06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範城市治理的同時,因地製宜,開釋“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楊寶玲建議製定同一的“地攤經濟”準進許可標準、從業資格條件和商品進市手續,采取頒發資格證、許可證等方式,給予“地攤經濟”與從業者正當地位。“地攤經濟”的“三低”特質,讓它具有一些獨特上風。創業門檻低,沒有店展租金的壓力,沒有太高的學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個小攤、打開私人車後備箱就能賣貨;失敗風險低,船小好調頭,從業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滿血複活”;商品價格低,能讓居民擁有更多選擇,享受更多實惠。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城市要有便利的設施、靚麗的外表,更要有冷冬裏的庇護、黑夜中的光亮。“琴棋字畫詩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特別是在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各地都在狠抓“六穩”“六保”落實,更不應讓一些治理方麵的顧慮拖累“保民生”的步伐。前段時間,成都就因有序放開“地攤經濟”收獲點讚。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發布新規,答應商戶擺地攤、臨時占道經營。成都總府路每到晚上10點,各種美食開始“接管”街道,開啟“夜宵”模式。飲食男女們一撥接一撥,試圖在餐桌上把2020年被疫情占據的春天“吃回來”。兩個月來,不僅保障了近8萬人就業,更讓米兰体育全站餐飲業複工率達到98%。街邊小店“原地複活”,深夜食堂觥籌交錯,小吃店、咖啡館的小方桌擺到了梧桐樹下……成都的政策接地氣、熱民心,沒有讓這座“網紅城市”失往往日顏值,
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反而增添了幾分平易近人之美,也給其他城市做出了表率。事實上,國際範兒與煙火氣本來就是並行不悖的。放眼全球,從泰國清邁的周末集市,到美國百老匯跳蚤市米兰体育全站場,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大巴紮,世界各地都有“地攤經濟”。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僅讓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讓外地遊客流連忘返,有些集市還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標”。當然,放開“地攤經濟”不意味著一放了之,城市治理也不可缺位。成都往年就開始實行街頭藝人“持證上崗”,答應占道經營;同時也明確了安全條件,如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工作等,並規定了占道時間。這些細化的舉措都值得其他城市鑒戒。隨著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中斷提升,讓每個人的小期盼與城市的大情懷交融,讓微觀的民願匯進宏觀的民生,才能讓每個人在城市中體會到更多的回屬感,在人間煙火中擁有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