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開始火啦 ,年輕人在追夢路上
新聞 | 2020-06-05 14:59
米兰体育全站
中國經濟新聞網
2020-06-01 17:11:00
■記者 周雪鬆 “地攤經濟”又叫“馬路經濟”“路邊經濟”,最近成百姓熱議話題。 “成都市有序鬆綁路邊經濟,增加了十餘萬就業崗位,低收進者增加了現金收進,城市布滿了人間煙火因而溫情脈脈,也方便了眾多消費者特別是像我這樣的吃貨。”樊建川說。樊建川是成都建川博物館館長,有時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互動,交換一些看法。5月31日,樊建川曬出在路邊地攤上品嚐美食的場景,以及成都路邊經濟活躍的多張圖片,網友好評如潮。 5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閉幕後的中外記者見麵會上,談到有關就業題目時提到,我國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範,設置了3.6萬個活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李克強總理提到的這個西部城市,就是成都。總理還不止一次表態,應答應臨時占道經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關成都放寬臨時占道經營的做法,也曾引發代表委員的熱議。 “歡迎地攤的回回,十多年前,晚上出門喝碗筋道湯鮮的手工牛肉拉麵,走走夜市,既鍛煉了身體也豐富了業餘生活,後來沒了夜市,逛街也沒勁了,窩家裏玩電腦手機損害健康。”濟南一位市民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如是說。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城市居民對地攤經濟大多持肯定支持的態度。“疫情之後,先火的是餐飲,而餐飲裏,最火的是燒烤。沒有哪個免疫力是一頓燒烤不能解決的。”在北京從事私人健身教練的沈韋羲對記者表示,燒烤行業比健身行業好做多了,尤其是路邊攤好做,本錢低。多位受訪者以為,對缺資金技術的普通居民來說,擺攤是解決生存題目的一條出路。 華與華營銷谘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杉表示,以前有的地方不讓擺地攤,是覺得“影響城市形象”,實在這是一種錯誤觀念,是一種虛榮心。應該摒棄這種不切實際的心理。中山市民方炳焯也對記者表示,過往太過於誇大整城市治理要整潔劃一,過度誇大的規範化反而讓普通百姓的生活少了一點市井味、煙火味。 從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出發,中心文明辦已出台新規,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活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收留,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複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在華杉看來,答應臨時占道經營,擺地攤這種行為受保護是自信和進步。樊建川也以為這是一條恤民之策、務實之策、聰明之策、勇氣之策。 對於臨時占道經營,發展地攤經濟,除觀念的轉變之外,受訪者關注的題目還包括答應擺攤是不是一種權益之計,如何規範經營、保障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防止混亂再走過往的取締老路,對租賃門店經營的商戶也可能是一種挑戰。作為成都安仁鎮榮譽鎮長,樊建川表示,安仁鎮願意建設路邊經濟示範小鎮,以此堅持實踐、收集民意、探索經驗、總結成文上報市政府,為形成成都市路邊經濟指南貢獻一份氣力。 記者留意到,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西安、杭州、長沙、鄭州、大冶等城市路邊經濟開始活躍,更多城市對占道經營堅持柔性執法,對擺攤經營職員主動對接服務。在各地有序推進“防疫情、促消費、穩就業”過程中,有的經營者在網上開店,
國際物流,在線下擺攤;也有人白天上班,晚上擺攤;有的甚至還成為了直播網紅,收進不菲,通過擺攤積累了眾多粉絲。 如今,政策更趨包收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下麵子自食其力,出來擺攤。有年輕人說出了這樣的心裏話——擺地攤自食其力,值得驕傲。勤勞且追逐夢想,使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周雪鬆
編輯:
穀雲
安徽摸經濟發展“家底” 含350萬戶個體經營戶
阿裏1688推地攤經濟扶持政策 擺地攤獲最高200萬元賒購進貨款
外媒:中國多地放寬“地攤經濟”保就業
政策鬆綁“地攤經濟” 保民生穩就業
中國經濟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所刊登文章,除原創頻道外,若無特別版權聲明,均來自網絡轉載;
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態度,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
假如您對稿件和圖片等有版權及其它爭議,請及時與我們聯係,我們將核實情況後進行相關刪除。
聯係電話:81785256;郵箱:cetcopyright@163.com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