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攤經濟,還有更多領域值得期看
新聞 | 2020-06-05 14:51
導語:從網紅經濟到小店經濟、地攤經濟,背後是政府務實的態度、是消費下沉的體現、是“人間煙火”的重啟。資本市場對這些“新經濟”的追捧,是對更多“管製領域放開”的期看,是對新經濟增長點的期看,是對政府務實態度和保民生政策落地的點讚。從成都到西安,從上海到深圳,總理對“地攤經濟”點讚後,各地的地攤經濟逐步放開,中心文明辦也發文:今年不將占道經營等列為文明城市考核內收留,資本市場對“地攤經濟”概念也非常追捧,連續兩天相關概念股大麵積上漲。地攤經濟是一種“古老”的業態,但被“驅趕”很多年,中國地攤經濟的頂峰時期是2000年以後大量國企職工下崗,很多下崗職工為了謀生選擇了擺地攤,伴隨而來的是城管與老百姓之間不中斷發生的衝突和矛盾,其深層根源是城市治理水平與民生需求之間的不匹配,
國際物流,地攤經濟也因非正當性存在,長期淪為城市的“邊沿經濟”。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治理得越來越嚴格,近10幾年來地攤經濟基本在一二線城市銷聲匿跡,三線以下城市也大大減少,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經濟下行、就業困難,曾經有專家提出要解放“地攤經濟”,保民生、保就業,但很快被“四萬億大投資”,大搞基建的聲音沉沒了過往,地攤經濟始終處於一種邊沿化狀態,在國家大力提倡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下,地攤經濟更是被空間擠壓,除了早餐這類必須線下的商品之外,大多數小店或者地攤並不是很輕易,固然往年開始提出“夜市經濟”,但對經營區域和經營時間限定依然比較嚴格。總理對“地攤米兰体育全站經濟”經濟的點讚,是對地攤經濟的正名,背後是經濟下行的壓力和政府對保民生的務實態度,中國有6億人月收進不足1000元,固然有數據測算6億人當中就業人口隻有1.3億,其他多數是兒童、學生、退休職員等,但這仍然是個很大的數字,一場疫情又導致很多企業破產、很多人失業,在這個時候,今年不設GDP增長目標,而是把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放在了首位,這實在是讓發展回回“民本”,為“地攤經濟”正名,正體現了政府保民生、保就業的務實態度。從政府工作報告到一係列民生政策的落地,鯤鵬哥看到的是中國經濟的希看。中國經濟的複蘇,中國的強大,不僅需要鋼鐵水泥、互聯網經濟和科技發展,更需要百姓的安居樂業,固然“地攤經濟”的放開會加大城市治理難度,但城市治理水平本身就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表現,“隻要幹淨,不要民生”的一刀切治理方式,本身就說明城市治理者的水平需要提升。近幾天包括阿裏巴巴、京東、美團、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發布了扶持地攤經濟、小店經濟的計劃,在科技手段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相信我們的政府會治理好城市,也相信線上互聯網和線下地攤經濟能實現共生發展。除了“地攤經濟”,還有更多值得期待逐步放開“管製”的領域,比如在近200個城市實施的“禁限摩托車”。中國事世界上唯一實施“禁限摩”的國家,在歐洲多地都倡導多開摩托車、少開汽車,以抵消使用汽車帶來的油耗、道路通行率、車位占用麵積等題目。中國自1985年北京率先實行“禁限摩”開始,至今已經持續了35年,陸續近200個城市實施“禁限摩”,起初原因都是由於事故多、飛車搶奪等等,然而這些都是過往曆史的產物,現在隨著機動車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治安治理水平的提升,這些題目早就已經大大下降。今年兩會有兩份提案建議試點開放“禁限摩”,也有聲音以為會在部分城市進行試點開放。鯤鵬哥以為,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正如開放地攤經濟,也會對城市治理造成考驗,但這不是曆史的倒退,而是曆史的進步,回回“以民為本”,是曆史最大的進步。股市中,除了地攤經濟,類似摩托車這種米兰体育全站有可能被試點放開“管製”的行業,優質的股票也在走著不錯的形態,既有基本麵的原因,也有對政策的憧憬。免責聲明:本資訊內收留僅供參考,不應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不代表所供職單位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授權,禁止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聯係我們,並注明作者及出處!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